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当代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四大段,第一段论述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演变的战后新的重要政治经济条件,后三段则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演变中的几个主要特点:两个体系和“三个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并存;美、日、欧共体三极鼎立的多极化态势的出现;以西欧、北美和拟议中的亚太三大区域集团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经济集团架构的逐渐形成;促使各国经济活动更广泛、更密切、更深入交织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当代世界基本矛盾特别是“北富南穷”和“西西争斗”的加剧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战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归结起来,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即两大经济体系,三种经济发展水平,四大经济集团,一对经济关系。一、两大经济体系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一直存在着两大经济体系。即二战后世界上长期并存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世界经济的形成,与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世界经济是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选取京津冀174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2006—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县域人均GDP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率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和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区域经济空间发展轴格局初步形成,各功能区形成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政策和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依据京津冀区域战略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结构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末由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蓬勃发展 ,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以往以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极”的特征 ,形成了以美欧日为依托的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集团鼎足而立和彼此相抗衡的新格局 ,开创了一个以区域集团划分势力范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组织机制与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空间格局演变的初始势位阶段、能量需求阶段、能量重组阶段、新势位阶段四个自组织演进过程,及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空间结构演变的相互作用、自身积累与外部动力三大动力源,在这些动力因素及势位的随机涨落过程中,产生了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聚集或离散现象。然后,从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及关联因素三个角度总结归纳了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一个趋势、两个化、两个不变”可以全面、客观地概括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一个趋势”即当代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 ;“两个化”即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两个不变”一是指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的态势没有变 ,二是指美国企图在冷战之后搞“独霸” ,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没有变。中美关系作为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充分体现了世界格局的这种复合性、多元性和矛盾性 ,也就是经济上加强合作、政治上不时摩擦、安全上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经济演变的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异军突起,综合国力竞赛异常激烈,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无疑处在深刻的演化之中。本文旨在分析这一演变的大趋势,归纳出世界经济的体系、演变的逻辑、既成的格局及其发展的动力四个趋势,并就每一趋势下的特点表现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世界经济仍将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和发达国家“跨国思想”的逻辑下演变,将在区域集团化的基础上形成多极化的格局,其中市场的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需要指出二个不确定的变数:虚拟经济对实物经济的背离倾向和跨国公司对母国的背离倾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演变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罗斯福以后的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可分为持续强化和明显弱化两大阶段,美国典型两党制格局所形成的不同利益倾向,罗斯福及其“新政”所形成的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形势发展态势和对经济形势的运用方式是政策制定产生分野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当代美国历届政府社会保障改策都是在这三种主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以党派关系为线索,分析了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沈方吾 《21世纪》2000,(3):6-10
综合国力──美国一极军事──美俄两极格局经济──美、欧、日三极板块政治──美、俄、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极”与“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种图解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总框架,是世界舞台上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表现形态。在国际政治学中,经常借用磁场中的“极”这个概念来描述世界格局的形态。那些能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中心就称作一“极”,比“极”次一级的力量中心称作“元”。能否成为世界格局中的“极”和“元”,取决于各战略力量的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新中国成立之初迫于战争形势重视地理纵深的“三线布局”,经过计划经济时期强调地理毗邻关系的拉郎配“经济协作区”,演变为改革开放之初面向海洋开放的“两个大局”部署,再到注重区域均衡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如今演变为侧重发挥地理集群优势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布局,而且进一步关注到国内外的地理联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塑造国际地理格局。至此,综合形成了当今“4-3-2-1”区域发展战略体系,这一演变是顺应人地关系规律要求、追求国土空间优化的表现,不仅增大了中国经济回旋的余地,而且增强了发展的韧性。意味着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旨是: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的主体功能,着意于探索切合实地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从欧洲中心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格局的三次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格局仍处在形成之中,其基本架构是“一超多强”,发展趋势是“多极化”。其主要特点是“一超”与“多强”并存、世界总体缓和与区域动荡并存、反霸反恐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崛起是新的世界格局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定位,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十年是其形成时期,抗战期间是其体系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三年内战时期则是其财政体系继续演变并走向全面崩溃的时期。财政体系的弊端对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是深深地植根在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演变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冷战后一时代依然闪耀着科学的光辉,它的理论力量,结合当代世界实际,规范出这样的结论:发展问题,这一当代世界人民必须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是冷战后时代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5.
交通地理,反映地理空间的交通格局,在推动和构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方面作用日益突出,但从理论层面系统认知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尝试构建一个基于交通地理演变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展理论逻辑认知框架。通过运用逻辑分析、演化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生长、城镇体系生长、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口集聚等五个方面探讨交通地理、交通区位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认为,交通地理的经济区位性催生城市生长,交通地理的等级结构演化推动城镇体系生长与发展,跨区域交通地理关联推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从"点—轴"向"网格化"方向演变。考虑到科学严谨性,数理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以及进行计量验证将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 ,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本文拟就“全球化”及其与社会主义有关的几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区域经济中的“极”“核”是否形成 ,并发生很大效力 ,是否有较强的品牌产品群 ;二是该区域经济是否主导了社会的消费时尚 ;三是该地区是否有经商的传统或形成了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格局是人地关系特征的空间缩影,反映了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强度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驱动作用。基于全国地级市196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区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以“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线”为界的“人字形”格局社会经济与资源利用特征,并探究资源环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字形”格局反映了我国独特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规律,是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适应多样化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结果;“人字形”格局的区域人口分布特征保持长期稳定性,而不同区域的GDP、资源消耗量在全国占比受资源禀赋、发展政策等影响存在阶段性波动;长期的资源环境约束塑造了中国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是形成“人字形”格局的空间异质性因素。未来,我国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应立足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与策略,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互相协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有四个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美国政治领导人实行了“三轨道”的对外贸易政策,即在多边、区域(包括双边)和单边三个领域实施贸易政策。“三轨道”中的多边主义和区域(包括双边)被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坦称之为“竞争性的自由化”。2001年,小布什入住白宫后,美国行政当局把“竞争性自由化”提升为美国的一种对外经济战略。这一战略的重点是美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缔结。本文就美国这一战略的形成、实施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云南市场格局的变化,从而大致在20世纪初全省统一市场形成。受口岸开放格局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近代云南区域市场形成了蒙自—昆明、腾越—大理(下关)“双核”型空间结构。区域双核结构既是口岸开放—贸易发展的产物,又是近代云南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特别是贸易地位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是近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