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名词化在单语和跨语表达中都很普遍。文章从词汇派生层面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再名词化现象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在行为动作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化的使用方面均高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且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对而言,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中语言的表达更加凝练和集中,语篇更正式简洁,信息密度更大,用词灵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名词在语义特征方面虽然有界名词有空间性,但无界名词却无空间性而表现为物质性,度量名词则表示事物的一维的量的大小;在语义特征上三种名词体现为从有界名词三维的空间性到无界名词的物质性,再到度量名词的一维的量的过渡。另外,三类名词在与量词的搭配使用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有界名词有专用量词即个体量词;无界名词无专用量词,借用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构成的临时量词,无界名词有时也有可重复性;度量名词却只能适用于度量衡量词。  相似文献   

3.
现代英语中词类转类现象最为活跃的是名词转类,它包括名词转化为名词定语以及名词转化为动词。文章旨在就英语名词的转化来分析它的类型、形式、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 而且差别很大,但是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在构成方面, 它们在构成形式和构成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征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在构成概念和构成形态方面却不同。在构成的语素顺序和词序方面, 大部分英汉复合性名词、名词词组的构成语素顺序或词序都是按自然意义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但有些英语的复合性名词、名词词组的构成语素顺序或词序却不是这样的。在语义方面, 英汉复合性名词、名词词组的许多语义特点和语义变化是相类似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以上现象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动词的名词化既有有形式标志的名词化 ,也有零形式的名词化。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经历了不同的演变阶段 ,动词和其零形式化名词之间具有多种语义联系 ,能够零形式名词化的动词以双音节的自主动词为主。动词零形式名词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构词法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建立联系 ,促进英语学习者对两类词汇的习得。文章从动词向名词的转换出发 ,探讨了转换的规律及特征 ,尝试从构词法角度理解来源于动词的名词。  相似文献   

7.
名词的原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型理论对名词尤其以由形容词和动词通过名词化过程转化而来的边缘名词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认为名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其中心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更多地体现出名词特征,而边缘成员不仅具有名词某些语义、句法特征,而且具有其邻近词类范畴的一些语义、句法特征.这一研究不仅为名词词类的界定提供一种新视角,还明示了原型理论在解释语言范畴现象中的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以英语动物名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词典数据库Wordnet,检索并分析发现:表示类属的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较大,且啮齿类、低等动物、食肉动物、家禽类和鸟类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最高。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遵循"特征优先"的原则,其动词具有繁衍后代、动作性格特点或外形姿势特征等语义成分。名词动用是基于转喻和隐喻认知方式的多义词词义扩展过程,而名词动用的理解则是语用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例句 ,探讨如何使用 (汉语 )句首同位语法来翻译英语句子 ,特别是翻译作名词成分的名词性从句和名词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晚清学部增设编订名词馆实为近代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近代中国官方统一名词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在这一机构出台的过程中,曾主管学部的张之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名词馆的筹设得其赞同,始能成事,而且其对新名词的政治考量使得名词馆的出台并不单只是为了统一名词,也暗含了借此纠正士风、严防邪说暴行的潜在目的.张之洞寄予名词馆的这一潜在目的,揭示了清政府积极介入名词审定的关注所在,即通过审定名词来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遏制各种不利于清政府统治思想的传播,是清政府隐性国家控制的一次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11.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能够揭示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特征:方位意识渐趋明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空间方位视角下关照等级观念、时间概念,更多关注自我等。  相似文献   

12.
法语中用于称呼女性的名词被大量地贬义化了。运用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 ,通过具体的统计和分析 ,有利于来探询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及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它既具有名词的某些特点,也具有名词所没有的特点。把它归为名词的下位类,对全面认识方位词的特点不利,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方位词在语法上的最大特点是黏着性,在表义上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从词类系统的内部一致性,外部排他性的角度上说,方位词应是一个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4.
人体名词和“上”、“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基本上是对称和整齐的。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与一些同类词语的搭配中,方位词常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所谓不对称,主要是指词义相对的词语并不具有相对称的形式.如“上”和“下”的不对称。本文考察方位词“上、下”在与有关身体部位名词搭配时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特点,分析这些现象的视点、论域与参考点。  相似文献   

15.
商标名词由专有变成通用名词,进而由名词衍生出其他词类用法,越来越普遍,并且也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虽然商标词汇的词义扩展与其他专有名词的意义演变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通过论证商标名词通名化的词汇学理据、社会文化原因及其特殊性等方面来分析商标词语意义扩展的词汇学理据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名词和以名词为主的体词在汉语词汇总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基本体调性词组可分“名-名”、“形-名”、“动-名”,语义中心在后位名词居多,也有居前位的或多中心的,不论语义中心在哪边,都与语义关联有关,与表达者主体的目的和价值评判也有关系。这显然要比“语言参数原则”(X-bar)的规定要复杂得多。词组不论何种语义结构,都可作功能评价,而功能的变化始终在语义结构内部。体词性词组内部包含的分析,离不开语义逻辑和概念事理逻辑,但要说明其内部包含在语义功能上的联系又是不必要的。文章还具体分析了方位词组、“数-量-名”词组、动名词词组、D1体词性词组的语义类型和功能,并尽可能指出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词汇化研究中我们一般关注组合个体的语义特异性和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另辟视角,考察组合的义类共性和现时结果。我们对收录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中的“名物+方位”组合进行了考察,发现这种组合的词汇化结果是有一定规律的。在目标词义类范畴与词汇化程度分类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义类的方位维度特征、方位不规则个体的特性、名物词的义类特征、义类的词汇化程度差异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自然度规则和需求量规则对“名物+方位”组合实现词汇化产生影响,并且两种规则的形成受到认知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多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是常见的英语语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象似性理论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进行认知阐释,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分为三类:1)从主观到客观的顺序;2)从感知到认知的顺序;3)从外到内的顺序。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为不可数名词,但不是绝对的。本文试图通过大量例证说明有些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双重性,并指出实际运用与区别这种双重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位词与汉民族空间认知的文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汉民族空间认知经验范畴化的结果。作为空间观念原型的基本方位词,从词源结构、词义构成、词语聚合群等方面表明,汉民族空间认知活动具有具象性、系统性和伦理化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