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作业是一种直接进入社会文化环境调查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依据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田野作业发端于摩尔根,完善于马林诺夫斯基,并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百多年来,田野作业历经变迁,不断演化成为一种人类反观自身社会与文化的工具。世纪之交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场急遽的社会文化变迁,这为田野作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阔的前景以及研究的田野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田野作业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田野作业是文化认识活动的重要方式;对“田野作业”与“田野调查”作了概念的区分;对学科调查与行政或企业调查作了方法论的区分;并对于观察研究中的客观性、异文化的困扰及调查中的文化互动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实地搜集异民族文化资料的过程,还是认知异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田野调查要求调查人亲自观察、参与、访谈和体验被调查民族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搜集该社会的实际文化资料的目的。但这种搜集并不是见到什么便搜集什么,听到或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那样做,所得到的资料必然是调查人的主观臆断、被调查社会的个人和群体行为意志的混杂物。田野调查是为民族学的研究服务的。民族学研究的是文化,绝不是研究被调查社会的个人行为意志,更不是研究调查人的主观臆断。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就是要有效地剔除这些不需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山曼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实践者,他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伦理的操守和田野调查技术的艺术性运用,在田野调查中对民俗实物收集的重视、对调查资料的研究整理、对个体定点调查联合作业的倡导力推等,都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田野作业资料 ,对撒拉族青少年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地方社会与文化日益受到全球化影响之时,人类学者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经典田野作业所面临的困境。在对学科某些既定概念的反思中,新的田野作业方法和社群研究理念已被提出。这些方法和理论上的更新,将有助于人类学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研究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山曼先生20年的民俗学田野作业进行回顾和梳理,并通过其田野作业理念、田野作业方式、成果及其影响来探讨山曼先生的田野作业特点,认为"山曼式的田野作业"重点体现在他"抢救"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处不在的田野"调查理念、独立的田野作业、平等的调查方式和民俗实物收藏的"系列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可以运用到法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是发展法学理论和法学研究方法、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是理解法律与社会、文化之间关联性的桥梁。这一方法至少可以运用于法治基础和现实的认识、立法前的历史与现实基础调查、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的研究中。文章对法律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具体操作问题、方法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村落正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栖息地,也是许多民俗学家涉足田野的地方。现代民俗志的基础是田野作业,并最终由从事这种实践的学者来实现。田野点的选择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进入田野作业,建立田野关系,实现田野互动,田野工作者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遵守田野伦理,这种行为规范不仅来自一般性的学术理念,也来自一种学术传统,它是学者个人、社会、历史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一部民俗志的写作,反映了学者的身份定位,民俗志材料的建构过程也是学者的学术追求和思想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和介绍当代人类学界对消费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与笔者的实际调查,对当前民族地区消费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实践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乡村做田野研究的境内外学者鲜有人系统阐述过基于诸多差异的多重权力关系如何影响其田野经历和文本写作。但基于村落田野调查的这项研究表明,民族志研究的全程——从选点、进入调查地到田野作业乃至报告撰述——都充溢着繁复而微妙的权力关系和政治敏感性。除了正规的政治性权力,笔者的性别、年龄、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权力范畴在研究场域中对于形塑研究者局内人—局外人身份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对研究项目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知识生产实践中的权力格局并非凝固化静止不动的,它们深嵌在笔者与县乡村干部、县乡干部与村干部以及笔者与普通村民之间不对称的权力互动之中。经由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权力的双重过滤,民族志研究的凝视不可能是价值中立和没有盲点的。深入观察和回应田野作业中凸现或隐伏的多重权力关系,因而也应成为解读调查过程和乡村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这期民族法学栏目编入五篇文章。采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描述他者或者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边缘社会的法律或者习惯法的相关问题,是法律人类学区别于其他法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仡佬族的民间法与民间纠纷解决方式》一文是对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进行田野调查后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家庭社会学学科史上的开拓性学者,许烺光的家庭研究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他的喜洲镇调查从个体心理层面出发,试图通过田野经验更充分地解读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文化,同时也进一步反思该文化潜在的局限性。“家”从来都是勾连个体与社会文化的重要中介环节,这种将人格心理与总体性文化命题相关联的研究取向,对当下的乡土社会研究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根据以“家”为中心展开的田野调查经验,许烺光不仅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权威”和“竞争”属性的本土化特征,同时通过反思作为中国“家”文化和乡土社会核心价值的“父子一体”观念,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人格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民族学学科的田野调查点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为了适应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为民族学研究培养后继人才的民族学本科教育,在田野调查实习方面,应该对田野调查时间、田野调查点的选择、具体调查方法以及田野经验文本化等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的田野调查实践表明,以“乡村日志与学者跟踪”方法为获取资料基础的“文化持有者内部的眼界”,建立起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实验室”,在田野这一“互动实验室”里去理解和认识被研究者,在互动中去了知对方的文化事实,是跟踪特殊而复杂的研究环境与研究对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是一所现代人文学术科研机构。该所同人以西南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为职志,对中国西南区域社会展开调查和研究,通过倡导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借鉴的学术实践,先后出版(或发表)数十种论著,在中国现代西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使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知识加以必要的深化,上升到对特定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旨在改变他们命运的意图和行动的科学考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锦州农耕文化研究的空缺,采用文献和田野调查方法,以备耕和春播工具语汇为例,从社会语用学视角对锦州地区春播民俗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生产语汇的社会语用研究折射了民俗的变化,生产语汇的变化比民俗变化快,语境化的民俗语汇能激活民俗及其深层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缅甸、泰国的尼泊尔移民的田野调查,探讨了跨国人口流动中的族群认同问题。在理论上,运用巴特的族群理论,批判了英美两国人类学传统上视社会和文化为孤立整体的思想,强调社会是一个无序的系统,并且不具备封闭性。而在方法论上,在国内首次阐述了好奇心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人类学工作者要以具体的人类行为和环境因素为基本研究对象;空间上外延、时间上后延来追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同时以现存理论和模型为指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走向田野与社会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学术追求和实践.田野和社会都包含两层含义.区域和整体是辩证统一、普遍联系的,从区域看整体是社会史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吸取和引入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条件.走向田野要将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