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明强 《科学咨询》2008,(22):44-44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好一堂课的要素又有很多,如备教材的生成,备教学过程的构建,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等等.哪什么是备课最重要的要素呢?是教师认真且全身心投入去研究文本.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师要教好学生,研读教材是关键.其次,是通过研读文本而得到的有新意的结论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问题是否找准,其次建议是否可行.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大多看教参去讲课文,对多数课文未读懂,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很难引领孩子去读懂文章,语文教师讲得太多,讲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学生不懂的不讲,因为教师也不懂:常常领着孩子没有搞清本义去胡乱引申,造成学生离开课文套概念.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编写教案则是备课的外在形式,是对备课过程的具体体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诸项工作的落实,都要通过教案编写来实现.因此,教案编写的质量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工作起始于学生,也归宿于学生。只要有教育的存在,教师心中时刻就应有学生的存在。地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备学生也应有其独特性。在新课改进程中,就其地理学科而言要提倡有效性备课。面对全新的理念,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教师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无用教案的抄写上。让备课行为、备学生的行为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5.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好一堂课的要素又有很多,如备教材的生成,备教学过程的构建,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等等。哪什么是备课最重要的要素呢?是教师认真且全身心投入去研究文本。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师要教好学生,研读教材是关键。其次,是通过研读文本而得到的有新意的结论等。  相似文献   

6.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展示强大的活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笔者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认真钻研备好课(一)备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读懂教材中的信息、读懂知识本源、读懂编排特点、读懂教法提  相似文献   

7.
一、整体把握,读出教材的教学价值 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备课时,往往打开教师用书或相关备课资料,提笔就写上教学目标123,细读一读,这些目标多数是站在教师的立场拟订,即便其中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听了某校一位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散步》。上课伊始,教师以一个轻松的话题切入,板书课题,进行新课。在初读课文中,先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莫怀戚。然后,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齐读了一遍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中,教师以小黑板形式安排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讲了什么故事?2.你认为一家人和睦相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你还能为文章拟哪些题目?然后让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归纳。然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在面对分歧时,我们一家是如何解决的?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经过点拨归纳,迁移拓展,让学生回忆体验家庭生活中的浓浓亲情。最后反思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并播放了歌曲《我爱我的家》。作业布置有读有写:一是建议学生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体验亲情;二是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以自己家庭生活中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写一篇作文,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生成语文能力。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策略是:教学生读懂文本;读懂文本中的世界;读懂课文作者;读懂读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都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对群众来说,民生进步的标尺是:民生保障与期望值是否存在差距,差距多大;今天与昨天民生保障对比有没有进步;今后的民生保障有什么措施,将发展到什么程度等.对于党政主要领导来说,推动民生进步,关键在于读懂民生、落实民生. 读懂民生,就要一读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二读人民群众缺少什么,三读人民群众得到什么.怎样读民生?概括来说,就是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四勤".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理念很好,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全国各省市、各学校都纷纷的行动起来,而且形式多种多样,甚至各种赛课、研讨会都突显新课改的理念。我个人经历各种课改研讨会、优质赛课活动等等。我觉得课程改革应该强调"有效性",至于"高效"是后来最求的更高目标。现就课改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有效的备课通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这个"三备"确  相似文献   

12.
王文军 《科学咨询》2010,(18):75-75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问题是否找准,其次建议是否可行。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大多看教参去讲课文,对多数课文未读懂,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很难引领孩子去读懂文章,语文教师讲得太多,讲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学生不懂的不讲,因为教师也不懂;常常领着孩子没有搞清本义去胡乱引申,造成学生离开课文套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把小学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这三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样就达不成编者编选这类课文的目的,这类课文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做数学题出错对于学生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学生做题的过程显示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对知识的掌握力度,它是在教师面前最真实,最确切、最有效的反映.然而学生做题出错后最主要的不应是让学一生记住曾错过哪些题,而是要明白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出错的源头在一哪里.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习惯.概括起来六个字:静、读、思、准、细、验.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时下,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确也很注重"读":读课文,读句子,也读词语.他们喜欢在形式上追求花样的翻新,对学生拖腔拿调、极不自然的朗读有的不予正面纠正,有的不敢正面纠正,反而一味地大加鼓励和赞扬;一些青年教师错误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硬要把孤零零的词语读出感情;当学生还没有深入接触课文,教师却硬要学生变换着各种花样来读词语.  相似文献   

17.
叶兆容 《科学咨询》2007,(12):41-41
长期以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至于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个学习内容的,根据他们的认识会碰到哪些困难,提出哪些问题等等,教师很少考虑,甚至根本不考虑。课堂上,教师也常常自以为是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认识。课堂上常常将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倒了个”个儿”。  相似文献   

18.
邓小明  车凤 《科学咨询》2008,(22):48-48,73
批读文属于精读、讲读课文形式之一.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在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安排了批读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入情入景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对于如何上好批读文,因为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目前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探索之中.现谨结合车老师执教<七颗钻石>一课,谈谈对批读文教学策略探究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大量的事实证明,提出恰当的问题就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什么"问题"对阅读教学如此重要呢?这是由"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每每和一些同事探讨科学课的教学时,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科学课的备课麻烦;而面对课本,就那么三言两语,几幅插图,几个问题,如若准备欠丰,上课时一定捉襟见肘,效率低下。再看看教师本身,要么非科班出生,要么自己本身对科学没有兴趣。要上好一堂科学课,首在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就得有良好的心理预期,有科学的备课策略。笔者认为,前述问题之核心问题还在于教师对于科学课的先入为主的心理排斥,而心理排斥的首因在于缺乏最基本的备课策略,缺少一份提纲挈领的备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