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所以计划生育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如此,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是如此。搞好计划生育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原理告诉我们,人口问题是社会问题,人口规律是社会规律,人口的再生产总是受一定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制约。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人们生育子女也象  相似文献   

2.
<正> 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转变人们生育观为目的的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取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手工劳动在农业劳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人们自然地形成一种少生或不生孩子的生育观是不现实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人们才会产生少生或不生孩子的生育观,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过程中,要引导群众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纯元 《人口研究》2001,25(3):69-71
计划生育“三结合”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表面上是帮扶者和计生户的结合 ,本质上是人口与经济的结合。它使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 ,摆脱了就人口抓人口 ,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 ,也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根本举措。计生“三结合”的推行为提高“三为主”工作水平和质量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它不但在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转变人们旧的生育观念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而且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的人口问题在农村,中国人口问题的出路在于占全国80%以上的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人们的生育模式。目前,农民的生育模式同计划生育的要求相去甚远,这是造成计划生育成为“天下第一难事”的根源所在。一、当代农民的生育模式人口生育模式是在一定地区、一定群体内进行的对人们生育子女数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在一定文化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受人口规律的支配,以具体的人口生育率表现出来。中国农民要求子女数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育观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以“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为代表的传统生育观根深蒂固。要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首先要转变人们的生育观。我国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就是通过各种干预手段改变广大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和生育行为,使他们自觉采取节育措施,从而达到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很明显,宣传教育是做好计划  相似文献   

6.
一、认真制定年度人口生育计划,这是加强孕前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否则,就不是计划生育,也就无所谓孕前型管理。制定年度人口计划要坚持两点,一要严格遵循制定年度人口生育计划的工作程序,每年三月底之前务必将生育指标落实到村及其它基层单位,规划到人;二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该生的列入计划凭证生,不该生的落实措施不能生。现行的生育政策是制定人口生育计划的政策依据,年度人口生育计划一旦确定,又必须再用人口生育政策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以确保年度人口生育计划的实施。这就是计划、政策“双轨”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是文明进步的事业,它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广东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窗口。切实搞好广东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几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方针指导下,我省的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主要表现:一是端正了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认识,逐步树立了“两种生产”一起抓,两个“力争”同步进行的思想;二是明确了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思想;三是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理论知识和避孕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存在的形态,一是理化形态的生育文化(是灵魂),二是意化形态的生育文化(作为生育观是生育文化的核心);三是外化形态的生育文化(是主要载体),四是物化形态的生育文化(是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人口文化、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是与计划生育密切相关的,要有一个明晰的大思路,要在“结合”中,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在发展载体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5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进展,避孕率大幅度提高,采取长效节育措施人数大量增加,早婚现象减少,初婚年龄提高,生育水平下降。○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出生绝对数依然很大,生育水平不稳定,地区之间不平衡;一些地方放松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齐抓共管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大合唱”尚未形成,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不稳定,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增大。○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个不变”;坚待“三为主”;探索和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二阶段)以来,重庆市沙坪坝区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首位工程”来实施,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人口结合起来,与社区发展和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重建设,重实效,重创新,形成了具有沙区文化特色的“科学、文明、进步、健康”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计划生育“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适应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在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载体,把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园区作为传播婚育新风、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载体,成为推进精神文明、文化大省建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抓手之一,成为宣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窗口。一、新型生育文化园区提出的背景新型生育文化园区是在人口计生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将“到2010年末初步形…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地处发达地区的绍兴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以文明计生力促和谐发展,以和谐发展成就文明计生”的成功之路。计划生育文明,在宏观的层面是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在微观的层面是合法的生育、负责的生育和科学的生育。在“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文明计生和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中,绍兴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少数民族中如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们是有争议的。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中是适当控制还是鼓励人口发展?是计划生育,还是盲目生育?众说不一。我认为:1.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2.按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民族特点、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婚姻状况等条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计划生育工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人口计生委始终坚持宣传教育工作“首位意识”,全省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从转变人们传统生育观念递进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再发展到促进生育文明,呈现出梯度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也为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和精敝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数据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口“计划外生育”(超生)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基础、生育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度是影响不同地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实际上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计划外生育”或“超生”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同界定标准有很大关系,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超生”现象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提出 ,标志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并开始了新的长征。工作重点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 ,“两个转变”恰恰服务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本文就“两个转变”提出八条标准 ,初步描绘了“两个转变”的标志性特征 ,并通过八项工程具体推进“两个转变”的实施 ,使“两个转变”的运作更加系统和规范。同时也指出 ,“两个转变”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过程 ,无论是标准还是支持工程都是发展变化的 ,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产生与发展的实践,力图从理论上概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形式、原则、类别、目的与特征;指出社会公平原则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价值准则;人们生育需求可变性与可替代性是利益导向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对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进行调适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利益导向可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类形式,以“三结合”为代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具有间接补偿性质,它是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核心内容;“三结合”主动利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育孩子机会成本和养育成本增高对过度生育的抑制作用,不仅具有使计划生育工作化难为易的策略性质,而且具有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旧生育观念产生“釜底抽薪”作用的战略性质;本文最后探讨了利益导向机制在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要把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生育规律,抓早、抓细、抓实。”抓早、抓细、抓实,这是在新形势下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对计划生育干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利益导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利益导向作用□周长洪从生育经济学的观点看,以“三结合”为代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做法是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人口调控做法。“三结合”主动利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育孩子机会成本和养育成本增高对过度生育和男性偏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