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技时代发轫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以其全新的要素———科学技术开辟了真正统一的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作为第一生产力,它一直在历史上起着巨大的革命作用,堪称“历史进步的火车头”。它不仅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人的潜能的极大的发掘和发展。但是,科技时代本身亦包含着严重的危机。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工具,它既可以用于人类幸福的追求和创造,给人类…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引发四个问题:在生产力中如何划分、比较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根据和历史阶段是多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观点是矛盾还是一致;劳动者决定因素与科学技术决定因素是何关系。结论是:把生产力划分成科学技术和单纯的人力、物力各种情况的全部具体要素,再进行比较,在生产力中划分、比较出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根据和历史阶段是人类社会自有科学技术起至以后永远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劳动者决定因素与科学技术决定因素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劳动者决定科学技术,不被科学技术决定,科学技术不能决定劳动者,被劳动者决定。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自有史以来重大的技术革命共发生三次.即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9世纪后半叶电力发现和应用以及20世纪后半叶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面貌的大变革和大改观。技术革命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的发生和发展。回顾、分析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使我们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而社会主义运动却暂时处于低潮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真实地剖析一下人类历史会发现,在古猿人时代,天然劳动对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是第一生产力;原始社会末至18世纪中叶大机器工业之前,劳动者的数量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生产工具(主要指大机器)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栾量海 《理论界》2008,3(2):52-5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引发四个问题:在生产力中如何划分、比较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根据和历史时限是多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观点是矛盾还是一致。劳动者决定因素与科学技术决定因素是何关系。结论是:把生产力划分成科学技术和单纯的人力、物力各种情况的全部具体要素,再进行比较,在生产力中划分、比较出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料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根据和历史时限是人类社会自有科学技术起至以后永远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劳动者决定因素与科学技术决定因素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劳动者决定科学技术,不被科学技术决定,科学技术不能决定劳动者,被劳动者决定。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革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方向。生产力包括三个物质要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两个非物质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是以渗透到三个物质要素中,改造三个物质要素,提高三个物质要素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改善和调整三个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也就是说改善人(指劳动者,下同)同生产资料,人同生产对象,改善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改善分配方式等,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特殊形式的生产力,它必须体现在三个物质要素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体现出来的,它是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去影响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影响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要素之中,并同各个要素结合、联姻,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促使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解放巨大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对象,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变和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渗透于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技转交成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渗透于组织管理,使科学管理成为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运筹性重要因素;科技渗透于法制之中,使法律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科技渗透于金融,强化科技与金融的联姻,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启动力的作用;科技渗透于国际社会之中,加快国际交流和合作,进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它表示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深化程度和改造自然的功能尺度.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是第一,其基本前提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一体化的结果.而且科学、技术要走在生产的前面.事实上,古代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号召、媒体的推扬,“科技”一词人们耳熟能详,“科教兴国”也为各级决策人士所津津乐道,然而,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许多人仍然停留在概念的、口号的、功利的浅层次上,为此,对于这个古老的新问题仍有必要再作深入认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科技兴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人类历史时代变革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尺度。在人类社会几千年历史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及其在生产力中的应用程度紧密相联。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自…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论断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通过社会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创新活动来实现的。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发明使人类停止了游荡的狩猎生活,在土地上定居下来,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分由科学技术不断推动前进的历史。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传统手工业,给近代社会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世纪70年代因电力的应用引发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更使世界经济出现巨大飞跃;而本世纪40年代萌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即新兴工业迅速取代传统工业,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整个生产力体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理由是:现代科技在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决定着生产的组织结构、方式,决定着产品韵结构、质量。而且左右着生产的发展方向,左右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速度。科技作用大于劳动者直接劳动的作用,无可置疑地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种观点则赞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及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说,反对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产力或元生产力,它与生产力体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力体系,是对提高整个生产力体系的功能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因素。其理由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外,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非现实的生产力存在着;②在生产力体系内,劳动者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劳动资料的创造者与劳动过程的承担者,离开了劳动者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13.
一人类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百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三要素及其组合效应所发生质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实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抢占了科学的制高点,谁就能抢占高科技产品的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立于不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技术是经济振兴的原动力科学是以知识的形式被生产出来的生产力,科学是人们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技术则是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直接生产力.”目前,世界科学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突破,新技术革命(也有人称“第四次产业革命”)提出  相似文献   

15.
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对最积极最活跃的“劳动者”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协调劳动者互相之间的关系和劳动者与别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把社会科学排斥在“第一生产力”之外的看法,是对“第一生产力”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矛盾统一体,就其“质”上来说,劳动者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使劳动者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人们的实践经验、技术技能通过升华形成知识技术形态时,就会要求劳动者与之相结合、相适应。矛盾双方在统一体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当科学在理论上突破,产生了技术上的革新,并要求应用于生产时,旧的矛盾统一体就被新的矛盾统一体所代替,这就要求劳动者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与之相结合,要求劳动者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掌握技能,以达到在“质”上的相互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是在生产力运动中表现为“质”上由不适应到基本适应,又从新的不适应到新的基本适应这样循环往复、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就其“量”上来说,人们在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科技自身发展结构,同时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社会政治环境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已经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将继续指引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由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诸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实现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教育与科技、产业、人口、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及其良性循环作些探讨。一、教育与科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起着空前未有的作用,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成乘积关系,而且增长越来越块,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科技的世纪。  相似文献   

19.
<正> 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三个要素,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并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以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生产力的主体,但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到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决策层和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认识上的逐步深入。但是,一些同志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似乎有保留态度,例如,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一向重视劳动者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