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2.
一、扩大积极失业我国失业问题,可以说是集中反映了人口与发展的矛盾。我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主要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过剩的人口或过多的人口与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的矛盾,尤其是人均耕地或我国农民的人均耕地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得多,我国人均耕地的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这就造成了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闲置与向外流动的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有4.4亿,其中75%从事第一产业、12.4%从事第二产业、12.6%从事第三产业。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浙江省许多地方农业劳动力过剩。如何为剩余劳动力开辟宽阔的出路,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省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内在的动力,农民投入的有效劳动大大增加,农业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劳力相对过剩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了。据测算,全省2,725万亩耕地,按照目前的耕作水平,以每个劳力平均负担5亩计算,需545万个劳力,即全省现有的1,691万个农村正半劳力中,有1,146万是可以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的。其中除去752万人已经从事林、牧、副、渔、工等业,现有剩余劳力394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力总数的23.3%。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剩余劳力继续呈增长趋势。第一,六十年代的第二个生育高峰,使今后若干年内进入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控制城市外延规模,提高农民住房效益,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展国民经济的许多有利条件。 1.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1.3亿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4亩,比全国平均每人1.5亩,多1.7倍;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6.3亩,比全国每一农业人口1.8亩,多2.5倍2每一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24亩,比全国每一农业劳动力5亩,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在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居背后存在着令人忧心的问题:大量旧房被闲置,而在耕地上却建起了不少房屋。据了解,农村建房“喜新厌旧”,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现象已相当普遍。农村重建新房、闲置旧房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房用地的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农村建房用地采取按户头申请和批准的方式,无法制约家庭中因子女成婚后,另立户头而重复批地的现象,人均实际占有面积远远超出规定标准。二、农民的土地公有观念模糊,节约耕地的意识不强。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归集体所有。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农民往往认为,耕地是集体的,如  相似文献   

7.
《社会》1995,(8)
据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有近2亿人的剩余劳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建设部村镇司司长透露,我国小城镇己达50000个,小城镇的建设已成为农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目前8亿农民中,3.4亿多劳动力仍滞留在1亿公项耕地的狭小天地里。农村劳动力必然在选择“就地转移”.因此.小城镇的兴起将成为吸纳剩余劳力的“畜水池”。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已吸纳1.2亿农村劳动力,今后每年还将吸收700万到8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近2亿农村剩余劳力将进镇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的五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收入导向型、工作导向型、家庭导向型和发展导向型。选择人力资本、家庭人口结构、家庭耕地占有、家庭年总收入、居住地区位五类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的因素,着重分析它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 ,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 ,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控制城市外延规模 ,提高农民住房效益 ,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黑翼  志远 《社会》1990,(11)
算一笔耕地“帐”1978年,上海市郊耕地面积为540.19万亩,到1988年减少到490.79万亩,10年间净减耕地面积49.4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近5万亩。广东平均每年人口增长86万多人,相当于增加一个新会县的现有人口,而耕地面积却每年减少40万亩,相当于一个顺德县或潮州市现有的耕地面积。全省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     
中国耕地面积7年减少1亿亩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市,不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3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人均耕地低于0.8亩警戒线的已有6个,与此并存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大最使用化肥和污染等原因,现有耕地的质量在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也不足(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发展后劲的制约因素农业发展后劲的制约因素有许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耕地逐年减少,制约着农业后劲的发挥,我省许多地区耕地逐年减少。如鸡西市由于城乡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逐年下降,现在人均耕地只有0.87亩,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递减,一年吃掉一个村的土地。据滴道区金刚、金山、创业三个村的调查,15个单位占地185亩中有122亩未经批准,占65.9%。鹤岗市每年以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迁移出来的劳动力是中国工业化的主力,每年春节前后候鸟式的往返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非永久性的典型表现,而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更直接导致了2009年春节前逾1000万人的提前返乡.我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从人力资本、地域差异、决策主体与非经济因素迁移模型等维度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土地流转对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有着根本不同的影响.在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下,土地流转基于村庄中的互惠关系展开,得益于此,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耕地规模得以扩大,并实现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家计生活的改善;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大规模土地流转模式下,土地向资本集中,土地流转的互惠机制瓦解,农村中老年劳动力不仅退出了村庄中的土地流转市场,也逐渐退出了农业生产劳动,从而在整体上处于“半失业”状态,家计生活陷入贫困.因此,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到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利益,选择真正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彰武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下辖8镇16乡,总人口42万,其中城镇人口8万。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3.5亩,人均占有耕地超过5亩,有未利用地66万亩。气候属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17.
从哈尔滨坐车,过了记录着东三省激越、悲壮历史的松花江,便到了肥得能捏出油来的黑土地,一小时以后就到了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南端的肇东市,在肇东东南是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西北是石油城大庆。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全境3,905平方公里,耕地304万亩,具有半农半牧的资源结构特点。全市人口为77.2万,其中农村人口60.8万,农业人口54万,人均占有耕地4.8亩。肇东市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1984年在发展商品粮专业户的基础上,富锦县涌现出142个家庭农场。它有规模大、效益好、商品率高的优势,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它的出现,标志着土地开始向种田能手集中,也是实行集约经营、发展商品粮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看到,家庭农场有五个主要特点: 一是经营规模较大。这些家庭农场共承包耕地82,617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平均每个农场承包土地584亩,是一般粮食专业户经营土地的7倍。其中经营300~450亩的47个,450~750亩的65个,750~1500亩的16个,1,500亩以上的11个。最多的达2,250亩,它们以开发性承包为主。兴龙乡11个家庭农场,承包耕地8,520亩,其中撂荒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住宿餐饮业增长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琴 《浙江学刊》2012,(1):154-158
本文基于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双重背景下,研究我国住宿餐饮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对比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接着基于生产函数,对比浙江与全国,分别得出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对产值的贡献模型;并测算出2014年,住宿餐饮业将吸纳430至522万人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先流出,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则留在农村和农业中,这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而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失和净流失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研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外,也不能忽略怎样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各级财政改变过去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培育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等方法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含量,防止优秀人才过度外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