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沟通、理解产生行为的过程。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进行信息的沟通,即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观点、知识、经验,消息等。其次,是社会知…  相似文献   

2.
心理障碍对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谈话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心理障碍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改善有心理障碍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障碍对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各项人际关系均明显地不如正常学生。(2)有心理障碍学生交往主动性的不足、过度的忧虑及交往中信息源质量的低下,是导致这些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主要原因。(3)改善有心理障碍学生人际关系的措施必须有针对性。上述研究结果的获得,不仅使我们对有心理障碍学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弥补了以往有关有心理障碍学生研究的不足,而且使中小学教师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教育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的必要前提,是不断提高自己、促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而不良的人际交往,则会妨碍大学生的身心正常发展,导致各种消极的心理后果。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掌握一系列心理策略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进行正确人际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发展都依赖于人际交往.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原则来调适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促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分析研究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成因,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帮助大学生克服交往心理障碍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的起因,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大学们排除障碍,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个组织内部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情绪、劳动效率,从而促进人们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随着共同任务的完成,又不断地优化和加强既有的人际关系.人群关系学证明,“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气氛、成员的工作情绪和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与否.”[1]“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塑造秘书人员良好责任意识的重要形式和有利的情景因素.”[2]然而机关秘书,尤其文字秘书,其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往往并非如此,有的…  相似文献   

8.
论礼仪在秘书工作中的意义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与秘书人员辅助决策、协调关系、自身提高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在秘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秘书人员不可忽视的一种修养和技能。秘书工作不能忽视礼仪内容,而礼仪在秘书全部工作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对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让大学生了解影响大学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因素 ,学会正确处理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一些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对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个性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人际交往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常见交往障碍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由于很少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调适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的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宽容心理和封闭心理,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协商一致等特点,而当代大学生却存在着焦虑、神经官能症、逆反心理、性困惑、人际关系难协调、竞争压力、生活挫折等心理障碍。要清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从社会整体来说,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支持力,教育学生更新步入社会的社会化目标;从大学生个体来说,必须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幽默感,正视自我并接受现实的自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增强人际交往,过有规律的生活,接受必要的性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高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是指高校内部各级组织成员之间,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所形成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好,人们之间就会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真诚帮助、友好竞争。在这种心理环境中,既可激励人们对事业、目标的执着追求,又能  相似文献   

13.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产生、维系和发展的呢?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人际关系基础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正确引导人们提高思想品德的修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呢?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没有人际情感,就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于是,有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是情感而是人际认知,因为只有在人际认知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出现实的人际关系。那么,人际认知是怎么产生的呢?于是有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并非人际认知而是人际交往,因为没有人际交往,就不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中美的体现──西部民族风情审美研究之二李景隆在社会美的广阔的领域中,人际关系美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并非凭空存在,是依靠交往实现的,离开了交往,人际关系便随之消失,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人际关系美实质上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美。交往美...  相似文献   

15.
一对于秘书同领导者关系的探索,笔者称之为“反向研究”,其意在于:近年来,管理科学中大量人际关系的研究,均是站在决策者、领导人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即上对下的研究。秘书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其工作关系的性质是辅助性、服务性的。因此,研究秘书与领导的人际关系,必须以下对上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这种分析也许比上对下的研究更为困难,关系的处理更为复杂。因为,上对下的关系,无论如何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处理,借助于行政的措施,人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惑 ,甚至会形成心理障碍。分析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调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是在高校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开展的,这一小组活动的尝试,验证了小组辅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和处理人际矛盾,促进心理健康方面起着有效的作用。其特点体现在:小组辅导感染力强,体验深刻,影响广泛;小组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减少学生顾虑;小组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尤其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距离需求,分析了增进大学生人际吸引力的途径;并以集体的社会性目标和共同的生活准则为前提,分析了形成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交往从现实交往中分化出来 ,为现代人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我们在关注人们通过网络交往给现实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应重视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良性作用 ,因势利导 ,使网络交往成为现实交往的一种补充 ,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有助于确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