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立乾同志著的《钟嵘诗歌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古代文论界首次从美学角度,对钟嵘《诗品》作新探讨的学术著作,其中颇有令人瞩目的新探创获.首先,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宏观角度,既考察了建立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基础上的先秦两汉诗学,其根本宗旨是把《诗三百》作为宗法制的伦理道德教科书,使诗歌沦为儒家经学的附庸;又考察了魏晋六朝进入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以及"文学自觉"的主题,与钟嵘建立诗歌"滋味"说的联系.作者在详尽地考察了儒学衰微而老庄  相似文献   

2.
袁枚(1716——1797)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上继叶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美学理论家和诗歌理论家。他的性灵说不仅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界以前多偏重从文学的角度论述袁枚的诗歌理论,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对袁枚的主要美学思想作些探讨。性灵情真的审美理想袁枚的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我国古代诗歌理论非常重视诗歌的言情特征,认为诗歌必须表现诗人的情感,才能感动人,才有美感可言。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认识到诗歌的情感特征,《毛诗序》更是明确地指出诗歌是情感的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后的讨论几乎都是沿着这一线索发展的。如朱熹曰:“诗者,人之心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严羽曰:“诗论者,吟咏情性也。”这些见解从理论上阐明了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之美,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别林斯基说:“如果说任何人性的(不是兽性的)感情,由于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作为“百代诗话之祖”,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与刘勰《文心雕龙》并美,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壁。《诗品》除了提出:“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以“三品升降”,辩彰清浊,椅摭病利,建立批评方法论和批评体系以外,还以其独特的“撰写体例”,为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新的框架,其中深意,值得研究者重视。但是,对《诗品》的两条撰例:“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嵘今所录,止乎正言”,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模糊理解”,甚至错误理解,不求钟嵘的愿意,故有必要考释。因为这是读《诗品》的第一步,对正确理解钟嵘的文学观念和美学思想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本质的探讨并不仅仅局限于“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说,从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意境说”、……到王国维的“境界说”,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由表层到深层探讨诗歌审美特质的过程。而对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们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从作者的角度,而是从作者和读者共同的角度去探讨诗的本体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屈原从巫术文化中吸收营养,创造出《九歌》这样瑰丽辉煌的绝唱,在中国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试就《九歌》的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真诚直率的感情美诗歌是表达感情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这是我国古代诗论中一个传统看法。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明儒家又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诗歌感情的表达。而代表楚文化精华的屈原,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物象考察,《离骚》第33-45章属于以大段人物心理描写为主的诗歌文本类型,该类型是在传统“赋”与“比兴”基础上脱胎换骨产生的,是对传统诗歌“比兴”加“赋”的文本类型的重大突破。该类型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文本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所传达的诗歌本原论与中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原论的一个方面言之 ,钟嵘写作《诗品》的动机是为了使当时诗歌创作界、评论界由“邪”趣“正” ,从“无序”至“有序” ,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谐和。从本原论的另一方面言之 ,钟嵘把诗歌的起源看作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一种强势的文体。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即形成了单纯的抒情风格。汉代以后,《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诗歌的文体强势,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各种文体之中,独有诗歌将汉字形、义、音的美发挥到了极致。诗歌以其语言美的优势侵入到散文,酝酿出赋和骈文两种半诗半文的文体,其实质是文学对语言美的追求。唐代的传奇是史传和诗歌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唐宋以后,诗歌已穷极变化。宋元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小说和戏曲自身文体意识的觉醒,削弱了诗歌的强势地位。古代美学的精华主要来自诗歌。  相似文献   

9.
钟嵘的《诗品》以其独特的诗学思想和精彩的批评实践,在我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宋诗坛的五言诗具有富丽精工的总体风格。钟嵘在《诗品》中从诗歌抒情特征这一本质出发,对刘宋诗人的五言诗创作进行品评。通过对钟嵘评述和刘宋五言诗总体风格的对比分析,可从中窥见钟嵘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发生在一个儒家诗教与其他亚文化形态诗学观念的张力场中。这种背景下的诗学是不能脱尽诗教思想的支配的。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的论诗范畴 ,但笔者认为 ,在钟嵘的诗学理论中所隐藏“诗教”思想是其理论的真正支点。无视此点 ,将导致对其诗学的误读。本文拟对钟嵘《诗品·晋阮步兵诗》条作出疏证 ,以证此论  相似文献   

11.
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人们明确表示了对于抒情作品的热烈爱好,并论及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时人的情感观念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一) 汉代儒家文艺思想与其哲学、伦理、政治观念紧密结合着。关于情感,以《礼记》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皆有情,情系不学而能,系人心感于外物而生。儒家又特别重视对于情感的节制引导,强调用礼乐教化治理人情,使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固。这些看法反映于文艺,一方面就把诗、乐(“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的结合)的产生,解释为是人心为外物所感、情动于中所生,而反转来又作  相似文献   

12.
陆机的《文赋》是魏晋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文学理论长期积累的硕果。虽然《文赋》的理论是建立在曹丕和前人的基础上的,但是他基本上已抛弃了儒家实用的功名观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探讨“中国诗歌理论起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研究一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产生、发展与影响,以及历代文人学者对它的评论。中国古代对诗的评论,就是从对《诗经》的评论开始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人们乘着对《诗经》的评论之舟,才逐渐地发现了关于诗歌理论的岛屿,产生了对诗歌在理论上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诗歌理论起源的第一个美学命题,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孔子提出的这个新鲜的美学命题,是我国最早对诗的评论,也是最早对诗歌理论的完整而系统的阐发。“兴”不单指出诗可以使人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代文学批评家叶燮及其诗论专著《原诗》作为考察对象,意欲探求叶燮的人格构成对其批评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以儒家人格为主导、道家人格为补充的人格是中国古代批评家的人格结构,而伦理道德的批评形态则是传统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叶燮及《原诗》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学思想已经讨论得很多,而且都一致认为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就是儒家的文学观念。“诗言志”和“文以载道”就是儒家文学观念的主要说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儒家文学观念有两面,即强调文学的道德性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追求艺术性,这样才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许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兼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论巨著,它主要的目的是研究文学创作。周扬曾准确地指出这一点:“《文心雕龙》是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著作”(《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历来的“龙学”研究家们都只着眼于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发掘《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7.
以“怨”为理论主脑,创立了诗歌理论的体系 一部专著的理论体系,并非众多理论观点的机械相加。既然构成了体系,那就必然存在着将众多观点提统并联结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枢纽,这个枢纽就是理论体系的主脑。钟嵘《诗品》的理论主脑是“怨”。“怨”,在钟嵘的诗歌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25年铃木虎雄在《支那诗论史》①一书中指出三国魏之后中国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他说:"魏以后……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底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所以我以为魏底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1](P47)在鲁迅一次演讲中提及这个观点②之后,文学史家如刘大杰、罗根泽、王瑶、游国恩、钱穆、余英时等都从不同角度述及这个观点。③所谓"文的自觉",一则  相似文献   

19.
付桂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67-69,116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摹仿”说,揭示了文艺的起源,并认识到了文艺的功用问题,提出了“净化”说;中国古代《乐记》也探讨了艺术的起源问题,并从儒家诗学功用观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文艺的社会政治功用。《诗学》和《乐记》在很多理论层面都有相通之处,并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圣杜甫有什么样的“美学意识”呢?对这个问题前人已有论述,如屈守元《杜甫美学观琐谈》①、张志烈《审美情趣历史进化一例》②、何大江《杜诗的奇崛美》③、王启兴《杜甫人峡诗中所表现的自然美》④、姚菲《杜甫山水诗崇高美管窥》⑤、蒋均涛《杜甫对诗歌形式美的确认和追求》⑥、何根海《杜甫题画诗绘画美学思想刍探》⑦等等。他们的论述对开启杜甫诗歌“美学意识”的研究无疑起到了先锋作用。然而杜甫诗歌中丰厚的美学意识,不是几篇文章就能穷尽的,因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杜甫的美学意识。杜甫的美学意识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