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家针对东亚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提出了各种解释,本文认为“市场导向型”产业技术政策的广泛采用才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深刻动因。文章对“市场导向型”产业技术政策作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与共生性: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以其独创的“整体性和共生性原则”,解释了东亚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因、动力以及儒家道德伦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有机的整体性原则和动态的共生性原则,是所有创造性形成与转化的能量和协同作用的系统动力原则,能够解释和预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经济发展。东亚是一个非基督教地区,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新教伦理解释东亚的发展,也不能将东亚的经济增长简单地归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经营。文章认为,为了创造性地使用儒家思想为现代化服务,必须择其精者转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文章阐述了转化的过程,并从七个方面列举了“经过转化的儒家伦理因素”对于东亚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它们是推动东亚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和正确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闽南人文精神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东亚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世人瞩目,引发了对“东亚发展模式”的人文思考。所谓的“东亚发展模式”,指的是在东亚地区内以同一个区域为背景的大体相近的人文传统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对“东亚发展模式”的人文思考多发掘其人文传统中的积极因素,金融危机之后,则更多地强调东亚人文传统中对现代化进程中不利因素的分析。无论对东亚人文传统的褒贬如何,都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文因素的积极性。近20年来,台湾和海外华人的经济实力显著壮大,改革开放以来的闽南和潮汕地区的经济也迅速成长。闽…  相似文献   

4.
国外研究表明,储蓄率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率、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设定实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虚拟变量,利用中国195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蓄率的增长一部分由其本身的滞后效应以及经济高增长来解释,另一部分由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变化来解释,人口抚养系数下降成为中国储蓄率保持高位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并通过投资机制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由此证实了中国确实存在着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奇迹建立在三个特点之上,即东亚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速度最高的持续增长、非标准结构条件的成功增长、以及超越初始条件的区域经济发展。奇迹产生的原因在于东亚国家和地区利用制度组织和经济政策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机制,从而克服了初始条件的不利因素。东亚经济发展经验最值得重视的是政府与市场作用被恰当地确定在各自的范围之内,保持了制度创新演变与增长的一致性,以及正确的政策取向和弹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东亚经济模式”历来是东南亚国家学习的榜样。而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本身就包括了本来属于“东亚经济”范畴的韩国;同时作为“东亚模式”的带头人日本也还没有走出低谷,有些问题还在进一步暴露。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东亚模式”的良好机会。第一,国家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所谓“东亚模式”最突出的一点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这次东南亚危机之后人们谈论较多的也是这一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由于已有先进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必事事都由市场通过“试错”的方式摸索成功之路,在经济发展的若干阶段上,特…  相似文献   

7.
防止和缓解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经济危机日益频繁且日趋严重的趋势 ,最近的经济危机包括发生在东亚、巴西和俄罗斯的危机。它指出 :这些都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危机 ,其根源在于从私人到私人的资本流动。本文讨论了几种预防和缓解未来经济危机的方案 ,这些方案中有些是国家层次的 ,有些则需要国际间的经济协调。其中包括增加透明度、优化金融规制 (包括柔和的金融约束 )、对资本流动进行适当的管制、推行更具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确定解决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停止和疲软现象的程序。它指出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经济增长” ,并且因此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减轻贫困。它们还可以使国家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现长期的、不断增强的经济增长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东亚经济奇迹的冷思考周家雷30多年来,东亚凭借经济的高速增长,相继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演进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东亚正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它们必须迎头赶上,采取有效战略措...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许多教训和思考。其中,值得人们思考的不仅仅是给这些国家带来的遗患以及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我认为更为值得探讨的是,亚洲诸国的这次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意味着什么?是否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今后是否也会经历这样的动荡?一、经济成长的“断层危机”所谓经济成长的“断层危机”,是指经济成长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的经济转型期所发生的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动荡。经济转型是指技术转型、产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型、金融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合成变动。这种转型是一种整个经济结构的提升,至少是支…  相似文献   

10.
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福利体制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对于"东亚福利"问题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于东亚国家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社会政策模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福利体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东亚福利体制的一个共同点,即以生产主义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发展战略出发,来考察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形成东亚政策模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提出生产型社会政策模式与东亚威权主义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为分析东亚福利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也解释了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出现的民主化运动对于东亚社会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对于这一区域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自世界银行发起“东亚奇迹”的讨论以来,东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雁行假说”到产业内贸易,再到产品内分工,直至东亚生产网络,都试图对东亚贸易高速增长模式做出解释.基于要素禀赋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刻画了后发工业国融入全球贸易格局的路径.然而,当前的东亚生产网络并非垂直分工的线性结构,而是复合了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的网络结构.当生产工序分解后形成了碎片化生产,生产片段的再组织将打破原有的线性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多节点的、非线性的网络形态.跨国公司领导的企业间的契约合作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制度特征,也是东亚生产网络迅速成长的微观动力.推进和引导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应当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后的中国经济进入了再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的持续、高速级济增长的新阶段;东亚经济进入了以内部化和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咬合联动的经济增长新阶段;世界经济已接近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的上升期,估计其上升期可能在2000年前后展开。东亚很可能成为这一上升波的主区域之一。中国由于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转变新阶段所孕育的巨大的“中国机会”,而可能成为这次上升波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机会”的出现不仅对中国和东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面临着由东南沿海市场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奇迹”逐步向全国统一大市场、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中国奇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发展型国家:一种理论范式的批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是对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先性、产业政策的策略性、官僚的有效性、公私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独特性等。这种理论范式既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批判,又是对特定时期东亚发展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大解释力。但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该理论范式固有的国家主义、经济主义和权威合作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触发了批判和反思发展型国家的浪潮。关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引导人们通过重构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来超越国家主义,推进政策规制的国际化;通过重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来超越发展主义,把改善公众福利置于更优先地位;通过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超越传统的二分法,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而这三种转变推动着发展型国家的角色转型,即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间赶超英德,在20世纪80年代直逼美国,实现日本经济奇迹,一度成为后进国家的榜样,其发展模式也被广为借鉴。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突然出现了停顿,陷入严重的危机。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低下”两个方面来解释日本的沉沦,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希望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通过大量举借外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加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原因,从而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因此,向IMF申请贷款就成了各国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以IMF贷款框架改革为视角,基于IMF的宗旨和职能来论述IMF在主权债务危机解决中的定位和作用,通过分析IMF贷款框架改革后仍然存在的不足,对其今后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论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什么港口城市经济增长会快于内陆城市 ,如何把诸如“以港兴城 ,港以城兴 ,港为城用 ,港城相长”这类浅显直觉的认识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经济发展政策 ,港口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如何实现 ,对这种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 ,是当前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区位资源优势的角度来解释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规律 ,并通过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港口城市与一般城市相比较具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 ,提出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一、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经典的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 ,“决定城市存在…  相似文献   

17.
周月琴 《中州学刊》2006,(1):129-134
我们不应该在全球化背景下遇到新的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时,希望能够通过回到近代的“中体西用”论来解决问题。就中国而言,儒教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也不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没有断裂,也没有面临失传的危机。真正的危机,乃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危机”之文化心理本身。因此,真正的问题是从对“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哲学范畴的历史内容的梳理与现实阐释开始,来逐步解决包括当代中韩两国在内的东亚儒教圈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文化心理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升温 ,已经成为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结合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态势 ,从学理上探讨相关的模式和概念 ,然后从上海“十五”发展纲要提出的“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战略要求出发 ,分析上海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文章认为 :宏观上强调上海参与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法不妥。但是 ,从市场化和企业微观角度看 ,上海企业应当抓紧推行走出去战略 ,这里涉及国际企业的进入战略及其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东亚经济已有雄厚经济规模、良性增长机制、科技实力和发展趋势以及觉醒的亚洲意识诸方面,论述了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经济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07,(3)
本栏目信息记录近两月来的重要学术事件本刊讯3月18-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迈向新增长方式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著名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国际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国内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四百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中外代表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以及“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政策”等专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年会开幕前一天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