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书耸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0,20,11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渤海革命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敌人残酷的烧杀抢掠,给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严重破坏了根据地的农业发展,从而威胁到了根据地的生存。广大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消除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战胜了荒情,改善了人民生活,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辉煌灿烂时期,作为唐朝边区地方政权的渤海,文化发展必然出现一个高潮。渤海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渤海的政治是封建的政治。服务于这种经济、政治的文化,是封建文化。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渤海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相当繁荣。这给渤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巩固基础。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渤海人民继承自己祖先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以汉族文化为核心的渤海文化。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渤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渤海地区同中原内地“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不仅在致治上,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上进一步融合、进一步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金在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1980年10月至1981年6月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考古队在吉林省和龙县龙水乡龙海村龙头山发掘了渤海贞孝公主墓碑。贞孝公主系渤海第三代文王大钦茂之第四女,大兴五十六年(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2年)六月死亡时才36岁,贞孝是谥号。墓碑文一共18行728字。大体上是一篇以汉字为基础的文章,惟有若干行的文字语顺颇异于汉字语法系统,若干单词之义亦有难解之处,本文拟就此略加探讨,并试提出渤海国有无语言文字的问题,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孟庆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8-80
中国的史书记载,渤海国是中国东北部历史时间很长的一个民族国家,几经变迁,至今已少为人知。研究渤海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对研究中国东北部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及汉文化在中国东北部的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国是以粟末民族为主体建立的,粟末是由多个古老的部落融合组成的。渤海国是记载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有文字应用的最早的民族国家,但现存的文化作品已经很少见于记载,所存的文化作品以汉字为主。 相似文献
5.
抢偷婚俗是隶属于唐朝的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渤海国的一种婚姻形式,它实行的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渤海妇女为维护一夫一妻制度做出了坚持不懈努力,这使她们在社会中拥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唐代渤海国文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雨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61-69
渤海建立者靺鞨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勇于创新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其聪明的才智,刻苦学习和传播着盛唐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筑就了特色鲜明而又灿烂的渤海文化.但是,渤海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基础也很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渤海文化随着渤海国的覆灭而迅速消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王旭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3,(12):22-24
渤海国因其立国之前所辖地域多系原始部落、建国后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从半原始社会跨越封建社会,学界对其社会性质有封建说、奴隶说、半奴隶、半封建说、原始社会末期说等四种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大量史实分析论述,提出渤海国的社会主体形态应该是封建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7—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片流油的黑土地。尽管历尽沧桑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已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迄今为止,渤海国15个国王陵 相似文献
9.
张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今日之东北亚日益为世界瞩目,尤其是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区的开发问题,已引导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把图们江一带推向了第一次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在东北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东北亚史何时形成?”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渤海国当为整体性的东北亚历史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宏观的东北亚史应当包括东北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东北亚社会的最重要领域。笔者曾在《“渤海学”刍议》一文中提出一关于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政治的总格局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外将渤海国与东北亚史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列一个纲要, 相似文献
10.
张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9-51
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稳定又变化,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交织在一起,东北亚政治地图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从宏观上研究渤海国与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特别是渤海国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继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靺鞨族大氏所建立的渤海国,其族系,《新旧两唐书》说法不同. 旧书《渤海传》:“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一称为高丽别种,一称为靺鞨附高丽者.金统??先生《渤海国志长编》卷十九《丛考》对此依违两可,他开始似乎倾向旧书的说法,但接着又说:“考粟末靺鞨为勿吉七部之一,居于长白山之北,高丽盛时盖已并而有之……高丽既亡,大氏一族迁于营州,后来李尽忠之乱,东渡辽水,保聚于东牟山,北即粟末故地,去大氏所居故地亦不远,其所治之民亦多仍粟末部之旧,故旧新两书皆以粟末靺鞨称之……总之,大氏一族初附于高丽, 相似文献
12.
1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08-116
当前学界基本认同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人为主体民族的政权,而靺鞨人融入渤海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营州之乱追随大祚荣东奔的靺鞨人;第二阶段是渤海建国集团来到高句丽故地,整合的当地南部靺鞨人;第三阶段是渤海建国后,历代统治者对北部靺鞨的数次征服,纳入进渤海国的北部靺鞨人。这三个阶段融入渤海的靺鞨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归宿,由此决定了初期参与建国的南部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等民族形成了族群意义上的渤海人,而后纳入其境的北部靺鞨人因风俗文化的极大反差,及心理认同的巨大差异,最终未完全融入渤海族人之列,成为渤海国北境的被统治民族,只能被称为渤海国人。 相似文献
14.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第一章 渤海的先世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早在旧石器晚期,就有我 相似文献
15.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第五章 渤海同内地的密切关系 唐帝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唐朝统治集团对其庞大的国土,复杂的民族,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统治。渤海系少数民族地区,唐对渤海的统治明显有别于内地。一方面朝廷允许渤海享有充分“自治权”;另一方面又在渤海置羁縻州、设都督府、派驻长使、令其受另一级地方政府管领。这种统治形式充分说明,唐朝对渤海的管辖,既从实际出发,又很具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渤海国货币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国的研究中,通货问题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渤海遗址发现的铜钱入手,揭示渤海国通货存在的形式,探究史料没有渤海货币问题记载的原因,以及通过对货币状况分析显示出的当时渤海国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九世纪,唐帝国日益衰落,公元九○七年,唐朝灭亡。唐朝的衰弱和灭亡,在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时期,契丹肆意侵掠掳夺,攻城略地,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渤海国,则经过“中兴”时期的繁荣后,势力日衰,在失去唐朝庇护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和抵御契丹扩张。公元九二六年,契丹灭渤海,控制了东北。契丹统治集团建立东丹国统治渤海地区。不久又将东丹南迁。渤海遗民被迫迁徙、逃亡、离散,渤海文化遭到破坏、浩劫。然而,随着东丹国南迁,契丹对渤海的鄚颉、中京、东京以北地区以及黑水靺鞨诸地的控制大大消弱。显然东丹国南迁是契丹势力的一次大撤退,它为女真发展,靺鞨南下,及渤海人的 相似文献
18.
19.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第四章 渤海国的社会经济 渤海社会的封建化,为社会经济繁荣开辟了道路,唐朝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渤海的面貌。白山黑水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 史书记载:渤海“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驼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可见,渤海物产丰富,主要经济有农业、畜牧渔猎业和手工业等。 渤海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其次是手工业。随着工农经济的发展,商业、交通、城市 相似文献
20.
陈显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第三章 渤海国的封建化及其政治的发展 渤海国从大祚荣起至未王大諲譔灭亡止,共传十五世,历时二百二十九年。 大祚荣及第二代王大武艺统治时期,是渤海政权建立、巩固和初步发展的时期;第三代工人钦茂对渤海的统治时期则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的渤海,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从奴隶制发展成封建社会。渤海政权更加巩固强大。但大钦茂死后,由于王族内激烈的争权斗争,渤海政局出现动荡。至第十代王大仁秀统治时,渤海又出现一次大发展,势达极盛。宣王大仁秀的统治及其以后几十年的繁荣,是渤海史上的中兴时期,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