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翻译主体间性对以往的翻译研究在认识论、理性观和语言观等方面进行了批判,以"主体——中介——主体"的实践认知模式取代了"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以交往理性为理性基础,以言语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为语言学基础,这是对以往翻译研究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强调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人的主体价值为核心的儿童发展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理念始终以不同的方式贯穿在教育理论之中。在近代认识论、知识观演进的基础上,以19世纪末欧美各国一系列社会变革为直接动力,推动活动课程哲学观以其完整的体系显示出成熟的态势,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知识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知识观;二是管理知识观;三是文化知识观,它们分别对应着物质富强、制度民主、精神文明这三个具体目标,并且是实现这三大目标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唯心主义知行思想到知行二元论、从知行二元论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两个阶段,科学地界定了"知"与"行"的概念,阐述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确定了人民群众是知行活动的主体。毛泽东知行观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师生观、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实际上是认识论方面的分歧。认识这一根本分歧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双方的优缺点,以促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知识教学观的演变是以一定的社会需要为基础,同时也顺应了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文中在简要介绍知识教学观演变缘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从"符号"到"文化"——知识教学观演变在课程中的体现,进而提出这种演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了解不同时代的知识观,可以帮助我们辨证地看待知识,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知识论依据。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观带有明显的知识客观论倾向,强调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近代哲学的知识观属于主观知识论,强调人的知识必然具有普遍有效性;现代哲学的知识观逐步从认识论转向价值论,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也是由主体建构的。后现代的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反思和批判,强调知识的复杂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知识基础观可分为"外在基础观"与"内在基础观"。在我国教育知识生产中,外在基础观因难以克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招致诘难,内在基础观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常识基础观、逻辑基础观以及学科基础观,三者的生产实践也问题重重。已有基础观难以维续教育知识生产,新基础观根据"基础"含义取以"教育经典"为教育知识基础,属于内在基础观。贯彻这一基础观亟须以蕴于教育现实的时代精神诠释教育经典,赓续其"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知识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知识教育权重不当会形成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教育困境。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教育”现象,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它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尊重知识权威、唯书唯上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唯知识论影响;对知识习得的不同理解。受其影响,如果将知识教育、知识习得当做惟一目的,只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习得,就容易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进入蒙蔽智慧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走出知识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会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心理学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主义知识观,其研究取向的特征主要有:主客二分的思维特征;本质主义;科学主义;个体主义。后现代知识观为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当前,心理学研究转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学的社会建构论取向;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向;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转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知识授受 ,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意识的活动。故知识教学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知识教学与知识观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时代知识知识观不同 ,知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内涵也不同 ,因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改革围绕“知识”之争对实践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我们的教育知识观研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知识使命观研究与哲学混乱和实际的不自觉;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完全哲学化。教育知识观研究哲学化、非教育化倾向意味着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是不健全的,基础理论不健全必然致使教育处于十分危险之中,必然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长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教育知识观研究有着极大的关系。反思教育知识观研究,探索教育自身知识使命及特征已成为教育改革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旧课程标准所依托的知识观之分歧日渐显现。传统教学论强调知识的传授,课程改革者则强调学习者直接感知的重要性。是否承认并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特征,是新旧课程观和教学观分歧的根源所在。就当前课程领域知识观分歧及其两种认识论立场的不同来看,比较可行的是包容性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看法、观念,它包括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知识观与学习观密切相关,为学习观念之基础。知识观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对学生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国内外中学生知识观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传授系统而完备的知识、介绍知识研究的前沿进展、科学地进行知识教学及其评价、改善知识学习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代知识观受到人们的质疑。与现代知识观相联系的现代大学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也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博雅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论争与反思中寻找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应适应知识观转型的要求,致力于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达到"做"与"想"、"实践"与"理论"、"物质"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试论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观的发展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主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施它对教育的影响。知识与课程是源与流的关系。新知识观作为对当代知识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作的哲学反思 ,对课程知识深层结构和课程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看法、观念,它包括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知识观与学习观密切相关,为学习观念之基础.知识观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对学生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国内外中学生知识观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传授系统而完备的知识、介绍知识研究的前沿进展、科学地进行知识教学及其评价、改善知识学习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