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妁之言六十年:村庄传统与婚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东部的董北村为例,分析了在董北村婚姻结合最近六十年历程中的变迁: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一度曾经是村庄中婚姻结合的两种主要力量,而打工潮兴起之后的自由恋爱则是对于传统婚姻结合模式的挑战。在这场婚姻变革中,父母极力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为,对于青年人来说,他们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婚恋模式观,即以性格相合作为择偶标准。自由恋爱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这种变化,以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为代表的村庄传统力量,则形成了一些应对自由恋爱的乡村社会机制:“专业媒人”和“婚约公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青年男女的恋爱问题,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提出了自由恋爱和婚姻自择的思想,并对自由恋爱的意义、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一一进行详解。这些舆论导向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青年男女的婚姻观以及他们的婚姻奋斗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作。   相似文献   

3.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萨苏 《社区》2009,(12):58-58
这可能让国人难以想像:在今天的日本,相亲仍然是促成婚姻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日本人通过自由恋爱成亲的比例,严格说来,至今也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7.
湘西土家族情歌,既丰富多彩,又源远流长。它不仅是土家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美好、幸福婚姻的纪录,而且凝聚着土家族劳动人民传统的婚姻道德和伦理观。本文试对土家族情歌所表现出的土家族婚姻道德伦理观作一探讨。 封建婚姻,是以子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道德伦理观;土家族情歌却以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为道德伦理论;蔑视封建“包办”婚姻,赞颂“自主”婚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和门当户对的媒妁之言是婚姻的主要形态,但在这两种婚嫁形态占据主导的同时,还有多种介于其间的亚形态存在,其中很值得一谈的是盛极一时的"以子妻之"式择婿婚姻,而"榜下捉婿"则是这种婚姻的极端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中所谓"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等,均与这种择婿婚姻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对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日本历史上旧的婚姻习俗损害了人的尊严,否定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化,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恋爱取代了过去的包办婚烟。现在,日本人的婚姻又出现了多样化,这虽然标志着日本社会民主化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可能让国人难以想像:在今天的日本,相亲仍然是促成婚姻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日本人通过自由恋爱成亲的比例,严格说来,至今也不是很高。这事儿其实怪不得日本人封建,而是和他们的社会习惯关  相似文献   

11.
在长角苗人的传统生活中,自由恋爱是其较为普遍的恋爱方式。然而在婚姻缔结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则体现为包办与买卖式的家长制婚姻。此种婚恋观的悖论后面隐藏的是什么呢?这需要以长角苗人所聚集的梭戛乡陇戛寨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此悖论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打工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农村婚姻市场形成和自由恋爱逐步兴起,由父母主导的传统“婚配”模式向子女自主选择的“婚恋”模式变迁。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对婚姻资源的激烈竞争促使农民的婚姻责任发生了代际重塑,表现为子代在婚姻市场中负责恋爱找对象,父代承担婚姻消费支出。从“子代找得到”与“父代娶得起”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与光棍形成机制,可建构出农村的三种光棍类型。在紧张的婚姻形势下,为了应对婚姻压力,农民的家庭策略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小农家计模式难以应对婚姻的竞争性消费,倒逼农民主动进入务工市场;父代通过抬高婚姻支付来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民生育观念随着婚姻压力增大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谢风 《新天地》2017,(2):24-25
91岁的杜周熙是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壶镇人,他的老伴林梅铃与他同龄,年轻时两人自由恋爱走进婚姻殿堂.岁月流逝,时光弹指一挥间已然69年,现老两口定居椒江,仍旧十分恩爱. 同窗好友,自由恋爱 1945年,20岁的杜周熙初中毕业,来椒江谋生,可是没想到供职公司很快倒闭了,杜周熙认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1946年年初,杜周熙去报考了临海师范学校,学会计,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4.
诚凡 《社区》2012,(18):64
小区里有对小夫妻,我不知他们婚前是父母包办还是媒妁婚姻,总之他们的家庭生活似乎毫无平静可言,几乎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不是男的吼,就是女的哭,摔碗砸盘时有发生。后来据邻居说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吴梅不仅精通曲学,而且擅长创作。其时政类剧作反映了吴梅当时的政治思想取向,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批判精神;婚恋类剧作反映了吴梅对自由恋爱问题的忧虑,他更多地看到自由恋爱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旧式婚姻给予较多的肯定;轶事类剧作通过描摹文人的风流韵事,以传达个人的志趣和心绪,反映了其早年的一段生活与心绪。通过上述剧作也可看出吴梅的一些艺术观念和创作特点,即采用传统剧曲样式,讲究音律的规范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国风》中有大量的爱情诗,它们都与周礼有着某种联系。周代社会,“礼不下庶人”,所以民间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出现了很多写恋爱、相思、欢会的诗;周礼强调“婚姻以时”,所以有一些写婚姻“即时”和“失时”的诗;风诗中的爱情悲剧,大都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阻挠;弃妇诗,则是当时男尊女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新妇女》是五四运动时期在《新青年》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下,在五四运动的直接推动下,于1920年1月1日在上海创刊。《新妇女》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提倡自由恋爱,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提倡妇女运动应当与劳动运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流婚姻模式虽然已转型为晚婚,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持续存在早婚现象。基于黔东农村的实证研究发现,父代的低度代际责任是当地农村青年早婚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它在婚恋方式、生育观念和婚姻决策等方面都影响着早婚的产生。养育责任中的底线逻辑导致家庭规训的缺位,从而助长了青年自由恋爱的过早发生。教育责任中顺其自然的观念延缓了生育观念的现代转型,早孕倒逼结婚成为地方性知识。婚姻责任中的有限资源支持削弱了父代对子代婚姻的经济宰制,进一步强化婚姻决策的自主性。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缺乏联结家庭生活的强整合与牢固的家庭情感,大部分早婚家庭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最后往往以成婚不成家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中,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发生了巨大变迁:通过自由恋爱选择配偶成为主流模式,且出现了“男高女低”的条件配置;女性主动离婚数量增加;离异或丧偶女性的再婚被接受,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独身现象悄然出现。这些嬗变的出现,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上升、城市情爱模式的影响和婚姻市场上性别比的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家族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变迁反映了土家族地区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转型,标志着土家族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国风》中有大量的爱情诗,它们都与周礼有着某种联系。周代社会,“礼不下庶人”,所以民间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出现了很多写恋爱、相思、欢会的诗;周礼强调“婚姻以时”,所以有一些写婚姻“即时”和“失时”的诗;风诗中的爱情悲剧,大都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阻挠;弃妇诗,则是当时男尊女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