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节奏是作品内在的旋律。"赤壁之战"的节奏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言语与语言。赤壁之战的语言可分为叙述性言语和人物言语。这两个部分不但创造了赤壁之战的艺术审美情境,而且还起到提升《三国演义》艺术质量的作用。二是时间与空间。作者用八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将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拉长,多层面地强调空间在故事中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节奏。三是情节与非情节。情节与非情节作为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不但决定了故事的发展速度,而且创造了独到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2.
刘敬圻 《求是学刊》2002,29(6):93-10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却提供了有关人才问题的理性思考。作为首脑人物的曹操、刘备、孙权在人才大战中的观念、政策及个人魅力之得失 ,呈现为以下一些规律性涵义 :不拥有经天纬地的人才 ,难以确立改天换地的路线 ,难以实现惊天动地的目标。政策的全方位开放 ,吸引着足成赢家的忠勇智慧之士 ;政策的偶现失误 ,则招致无可弥补的历史性憾恨。说到底 ,是首领人物个人魅力的公开透明的竞赛 ,用人者的风神气度直接作用于人才走势  相似文献   

3.
《三分法论纲》十疑——与庞朴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翔 《唐都学刊》2002,18(3):16-17
庞朴先生的《三分法论纲》所提的“三分法”不是辩证法的普遍形式 ,而只适用于形式逻辑的反对关系。从矛盾关系来说 ,事物只能二分 ,即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4.
《三梦记》所写故事皆有虚构成分,内容是否真实不能用以证明作者究竟为谁的问题;三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全面评价。《三梦记》是以论点为框架,以故事为佐证,夹议夹叙,结构独特的一篇富有哲思的小说体。梦与现实关系是其叙事核心与主线,揭示梦反映现实的功能、作用与机制是其思想主题。《三梦记》是唐代小说中唯一关注和思考梦现象本身的小说,是系统揭示梦境功能作用的小说,也是唯一没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纪梦涉梦小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骆驼祥子》和《约伯记》这两份经典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生发于中国近现代文化文学传统的《骆驼祥子》,和从西方基督教———《圣经》思想文化文学传统衍生出来的《约伯记》,它们立足于各自的历史语境,都对“个人”的境遇及其归宿进行了探索,对“个人”观念的确立与意义作出了强有力的质询和反思。然而,它们各自的“个人”话语模式在出发点、指向和言路等方面却迥然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中“个人”观念的巨大差异。作者力图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缺乏或基本没有心理描写,几成定论,然本文作者却持相反态度。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仅有心理描写,而且十分丰富。并以《三国演义》为例,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即注重动态的心理描写,注重调动人物的语言、行为及环境景物等意识与心理发展变化的同步对应。一言以蔽之: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是分散而隐匿型的。  相似文献   

8.
武凤珍 《唐都学刊》2006,22(4):146-149
契诃夫和鲁迅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伟大作家。比较两位作家的两部短篇小说《苦恼》与《祝福》可以发现,他们在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不约而同地把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不幸遭遇作为创作题材,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都采用了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简练、独特的短篇小说写作技法,堪称短篇小说大师。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两者在揭露、抨击社会的深度、广度、社会价值等方面又独具特色,各有千秋。比较他们的异同,可以从中找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10.
小说<魔桶>中的萨尔兹曼本是上帝使者的化身,具有神秘和指引的特质.但受世俗偏见的影响,这个犹太媒人却可悲地落入了"奸诈重利"的怪圈,背上了"欺骗钻营"的罪名.通过解析萨尔兹曼"智者"的神话原型特征和受历史宗教等因素制约的文化定型理论来揭示萨尔兹曼那看似是出于私利为自己物色女婿,实则是指引自私的利奥与斯泰拉的神圣而无私地救赎行为.作家马拉穆德借描写这位善良而洞察世事的老人之笔,弘扬犹太教义,触动点醒现实中受利益、偏见影响的每一位读者,使其在阅读的同时反思自身的犹太性,并寻找自我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逻辑——兼评《逻辑教学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研究教学逻辑的必要性及教学逻辑的研究对象等问题,并对《逻辑教学与研究》一书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6):116-119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西方叙事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并产生了修辞研究和认知(构建)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本文试在修辞研究的视野下比较《狂人日记》与《火车上的食人族》中的不可靠叙述,并指出:在这两篇小说中,不可靠叙述呈现出相同的审美特征,即不可靠叙述的明确性、反讽性与可逆性。而这三个特征与"不可靠叙述"的三大类型又产生了契合,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叙述效果,深化了批判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丁广州 《社科纵横》2006,21(4):151-152
本文以戴.维.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与西格蒙德.弗洛伊的俄狄浦斯情结相互矛盾之处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几对二元对立关系的深层分析,得出这部作品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例析,而是表现了戴.维.劳伦斯和谐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学者们从很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论,如企业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的完善,等等.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还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以人为本是它蕴涵的人文道德要求;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它蕴涵的道德目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它蕴涵的道德责任要求;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它蕴涵的道德原则要求;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使劳动者爱岗敬业,是它蕴涵的职业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凌云 《日本研究》2013,(1):109-113
日本入唐僧园仁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是古代中外友好的使者.园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马可波罗游记》都是古代中外交流的珍贵记录.从两位使者在中国的活动舞台和两书的记述内容及在国际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方面探讨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从历史背景和史料价值方面探讨了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向远 《南亚研究》2009,(1):149-156
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的因缘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立场上的跨文化研究。从这一角度对上千年来中国涉及印度的有关作家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可以打通文史界限,打破虚构性作品与非虚构性作品的界限,揭示中国作家对印度的客观的研究记述与主观的情感想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一步确认印度文化对中国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义霞 《求是学刊》2008,35(3):47-52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首次对梦予以形上关注.之后,<列子>继承并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庄子以梦隐喻人生虚幻不实的做法,致使其思想与庄子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详细的考察将发现,庄子与<列子>所讲的梦实际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分别表现在梦与醒觉、与现实、与道等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8.
引言:学院式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三国演义》(下称《三国》)近年算个热点。海内外争拍《三国》影视片,特别是日本播放电视木偶连续剧《三国志》“朝野轰动,并引起国际影视界的注目。”尚有《三国物语》等通俗文学。《日本百科全书》详列《三国》词条,诸葛亮等人物家喻户晓。应用研究尤受青睐,《三国志的智慧》、《三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方法 ,从商品的价值规律及其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入手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受价值规律支配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必然性及其历史趋势 ,充分体现了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的统一。认识《资本论》的方法对于研究我国的市场经济关系 ,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寒 《日本研究》2003,(3):82-85
《落洼物语》作为日本10世纪末物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本身并不带有多少蓄意的女性意识,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的透镜,我们却观察到它谈到了在那个特定时代切关女性生存境况和被动的角色定位的问题。“虚构物语”《落洼物语》是由流传的民间故事加工润色而来的,在其中沉淀有父权制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烙印,其中“落洼”、“继母”和“阿漕”等几个女性形象都在其它传统文本中找得到典型的对比研究对象,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男权文化文本在话语形式上对女性的扭曲、重塑和压迫。在具体展开论述之前先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