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不仅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年鉴事业的指路明灯。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息经济,信息是当今世界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拥有了高屋建瓴、捷足先登的能力。年鉴事业之所以有今天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景象,就在于其契合了社会对信息的需要,因应了时代发展的规律。然而,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十多年中发展起来的地方年鉴,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一时期正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另一方面,地方年鉴都为政府机关所主办,担负发布“政府年度公报”的任务,并享有财政拨款补贴。在这种机构体制下,地方年鉴从组稿方式到框架、内容必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因此,面对市场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克 《天府新论》1997,(6):38-4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事管理体制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与市场经济体制同频共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目标。一、材生桥的观念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我国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转变”能否实现,是今后5年和15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我国采用哪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密切相联的.改革开放前一大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人们还承袭了旧的经济发展思想;与此相适应,采用的是在高度集中领导下的高投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我认为,这一重大决策,对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的新疆多民族地区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指出,要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报业经济如何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下的报业产业...  相似文献   

7.
政企分开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庆功,杜传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同时向我们执政党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重要决定,回答和解决了市场经济与党的领导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粗放、集约及其衡量──应准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建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一经提出,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政府定位与宪政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相应地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经济那种优越的信息机制和强大的动力机制,使得经济系统效率低下,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发起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实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政府能否实现从过去的无限、低效政府向有限、高效政府转变是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好的市场经济”能不能最终确立的关键。为此,政府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增强自身改革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宪政民主建设,目前要在宪政理念的指导下推进法治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宪政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世界进步的历史表明,现代经济发展史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要求政府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历史的跨越。在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及对策严闻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要实现两个关键性的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关系到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进步的历史表明,现代经济发展史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要求政府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历史的跨越.在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两个转变的思考詹宏松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市场价格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家声朱智文中央明确提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体制转变是增长方式转变的保证和动力。价格体制是经济体制的极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与改革,强烈冲击着高等教育的现行制度。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是互为对应的。教育受经济的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模式是政府计划型、资源配给型,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整体划一和相对静止迟缓的超稳定状态。学校层次的规格、招生分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流通部门,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常云昆陕西师范大学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