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方言指的是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推广普通话与正确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方言具有凸现人物形神、传递别样情致和承传地域文化三种主要作用.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方言文学与正统文学交互作用的历史,晚清以来方言文学以京语文学、吴语文学、粤语文学发展最为充分.世纪之交再次掀起了"方言写作"的浪潮,表明了当代作家找寻现代汉语写作新的话语资源的自觉与努力.方言文学前景看好,但也面临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区域历史的活化石。对某一区域方言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仅是语言研究的需要,也是文化探索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拟从晋语内部的差异性入手,尝试分析不同小片背后的多元文化,以及各种文化在晋语传播和融合过程中的竞争和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4.
日本北海道方言是慢慢向普通话变迁的。从北海道方言的产生来看,它来自于全国各地移民的语言;从北海道方言的传播过程来看,最初进入北海道南部地区,在那里进行自然淘汰、留存,再进入海岸方言的体系,传播到北海道海岸的全领域;从北海道方言向普通话变迁的原因来看,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国语教育、电视的普及以及经济增长;从北海道方言的现状来看,方言减弱,普通话化进程依然持续。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持续繁荣,硕果累累,但在服务方言应用方面仍做得很不够。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7.
黄蓉  滕朋 《船山学刊》2007,(2):200-202
从受众的角度分析,方言并不是方言新闻的核心;方言新闻并没有将民生新闻的内在属性延续并发展;方言新闻强化区域认同的同时弱化了城市发展必须的城市认同。由此本文认为,对于电视传播者和电视受众而言,方言节目存在是必要的,而方言新闻节目的限制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我们不能在强调语言的规范化时忽略了方言的文化载体功能,推广普通话不能以泯灭方言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成功推出方言新闻节目《阿头说新闻》后,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方言类新闻节目受欢迎绝非偶然,新颖的节目形式、未变的民生内容,加上方言说新闻的播报形式是其成功的关键。然而,方言类新闻节目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如存在“话语霸权”、“过分还原生活”、娱乐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底 ,美国两大媒体先后宣布其电视频道将在中国的广东部分地区落地播出 ,而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也将在美国播出。中美电视方面的合作是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新现象。在合作的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在竞争中双方各有优劣 ,中国电视只有以资本营运为突破口 ,带动观念和体制的深层变革 ,才能在实力悬殊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媒时代,文化类节目形态、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都在不断改变,青年受众的注意力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分化。针对青年受众在融媒时代的变化与特征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论证文化类节目为吸引青年受众在话语方式、内核呈现、氛围营造及文化延展等四个方面如何进行内容创新。最后指出在融媒时代,电视传播观念要转变,并对节目融媒传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袁园 《北方论丛》2007,(6):50-53
80后文学是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在主流文坛之外生成的青春文学思潮,呈现出青春化、娱乐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处于文化传播核心环节的传播媒介,凭借强大的传播力量使80后作家一夜成名,这典型地反映出:大众传媒在文化市场中由单一的信息传播载体向集传播、生产、策划、营销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产业转变,通过包装作家、引导文学消费、直接生成文学现象等,绕过主流文坛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给当下文学的生产、传播、批评、消费机制带来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分析,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担负了三种不同的角色,继而发挥着相应的社会管理功能.大众传媒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公共管理的客体之一,发挥着环境监测、文化传承、娱乐休闲和广告营销等本体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大众传媒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具有议程设置功能、政治沟通功能和政治控制功能.大众传媒还是"国家与社会阃的第三领域"-"公共领域"的主体,发挥着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是“物”与“性”,女性在大众传媒中主要有幼稚型、性感型、妖女型、贤妻良母型四种形象类型。当今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法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这表明了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是对自由思想的最大限制。  相似文献   

16.
传媒叙事中的时尚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消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社会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媒介叙事已被置入到了时尚消费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目前,关于时尚消费的探究大多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切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传媒叙事是如何嵌入并作用于当代时尚消费的呢?可以从传媒叙事方式入手,以符号逻辑、图像文化、身体美学为外延,展开对传媒叙事中时尚消费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以受众为中心的角度出发,通过全面梳理行为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受众中心模式,透视了有关研究所展现的理论空间,可以看出行为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主要差异在于:行为传统主要是研究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以及反应,而文化传统主要是赋予了受众在解读文本方面所具有的权力;行为传统所考察的是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产物,而文化传统主要是解释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电视以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成为主流媒体中最为重要的法治宣传阵地之一,并形成了法治类的专业电视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电视法治节目,不仅能够宏观再现法治建设的进程,还能够通过鲜活的“故事”使之与具体生活相勾连。文章从规则体系、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传播诉求入手,考察电视传媒如何成为法律运作于当下社会生活和通达普通受众的重要渠道,以说明其在法治环境下的功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转型及其化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长健  陈占江 《河北学刊》2005,25(6):120-123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播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文化整合,是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