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才的主观幸福感对人才绩效的发挥和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积极促进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才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具体体现为人才的职场工作倦怠问题突出、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宽、领导者简单粗暴的领导方式需要改进、人才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加强。为提升人才幸福感,应构建适合本组织的人才幸福软实力模型,树立人才幸福标杆;构建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为提高人才的幸福感奠定基础;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进而构建多样化发展通道;着力提升领导者的"隐性领导力",向"人"和"事"双中心并举转型;及时破解人才面临的心理健康难题,提高人才的工作幸福指数;帮助人才完善自身人格,平衡生活和工作,提升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2.
官场心态     
马哲军 《决策》2012,(12):87
一个人是否幸福,确实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积极的心态会让人增强幸福感,消极的心态会让人降低幸福感,以致使人丧失幸福感甚至产生痛苦,所以心态很重要。什么是幸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小时候,幸福是个物品,得到了就是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领悟到了就是幸福。有一位成功人士介绍说,上大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吃一串麻辣烫,可以幸福一两天;工作后,在夜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幸福感已成为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指标,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个人体验,幸福感与幸福相形相生,幸福感指数的提高源于满足并超越期望值的程度。拿餐饮服务业来说,服务的理念就是持续不断超越客人期望值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客人幸福感的过程。满足稀缺就是幸福什么是幸福?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满足稀缺就是幸福。每个人的需求都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反映着个人对其生活、工作领域的满意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领导干部的幸福感不仅事关个人,也影响他们的行为决策,关乎老百姓的幸福。研究发现,影响领导干部幸福感的因素多和其工作和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同时他们自身的人格特点和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等主观因素也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职场压力源,绩效压力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工作条件-情绪-幸福感模型,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考察绩效压力对员工工作与生活幸福感的“双刃剑”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本文采用经验取样法,对72名研发人员进行为期10个工作日的日记追踪,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绩效压力会诱发员工消极情绪,削弱工作和生活幸福感,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员工积极情绪,提升工作和生活幸福感;每日授权型领导对绩效压力的“伤”刃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拓展了学术界对绩效压力研究内容和视角的认识,并为管理者如何有效规避绩效压力的“伤”刃效应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把自己从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看作幸福的职业,使其具有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是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作者自身的体会为基础,来探析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幸福感,以此来提升辅导员的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2,(12):42-43
结果显示,受访市民普遍认为"家庭关系"和"社会治安"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营造和谐社会,不仅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提升合肥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你幸福吗?"被频频提及。今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三份有关城市幸福感的排行榜发布。幸福感这一主观色彩浓厚的指标正在成为城市竞赛中的重要比较级。  相似文献   

8.
毛文 《决策》2012,(7):86-87
如何松绑职场的压力,增加必要的幸福指数呢?其实诙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是职场的诙谐必须有高度有尺度有温度,而不是简单的幽默调侃就能概而论之。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大型国有银行武汉分行的31个支行共36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高绩效工作系统能显著促进员工幸福感(提升工作活力、降低情绪耗竭),员工自我效能在该作用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产出,还能通过培养员工获取幸福的能力,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最后,建议未来有关研究应关注员工期望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幸福感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幸福管理是以幸福为目标的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新要求,其主旨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进行研究,进而提高对企业员工的幸福管理。如果以幸福管理为导向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都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幸福管理及与其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今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幸福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的措施以及幸福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举措。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幸福感成为最近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近日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经济最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办公室工作的得力助手,处理电子邮件成为许多职场人士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不得不经常面对一些来路不明、内容怪异邮件的骚扰。这类邮件就是臭名昭著的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10,(7):36-38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幸福感"成为最近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近日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经济最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人家说,十年磨一剑!一转眼,从事德育教学已经十年了,回首这十年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全国有一句流行语——你幸福吗?这十年虽然没有磨出什么剑来,但是我觉得上课很幸福!我觉得,幸福不是一种笼统的感觉,它完全可以落实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每堂课说得眉飞色舞就挺幸福;看着座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挺幸福;听到多次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是我见过最好的政治老师。"我也觉得幸福。我想这就是我追求的充满幸福感的德育课堂!那么如何营造这样的幸福课堂呢?1微笑让课堂充满愉快师范毕业之后,我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来到职教  相似文献   

15.
职场排斥作为负面组织行为研究的一个较新的概念,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职场排斥主要是指工作情境中个体对自身受到忽视、排挤及冷漠对待的主观心理感知。目前关于职场排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梳理不同视角下职场排斥的内涵、主流的测量模型,从个体、组织两个层次总结其前因变量,从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态度及工作行为三方面梳理其结果变量,提出未来关于职场排斥的研究,应着重于实证研究,深入探析职场排斥的产生及影响的作用机制;应加强关于职场排斥的纵向研究;应着重考虑情境因素对职场排斥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特有文化情景下的职场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的奇迹”。然而,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国民的社会福祉、增进国民的幸福程度,国民幸福感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显著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状态,但经济增长向国民幸福的转化依然存在着广阔的改进空间,而国民在生存需要有效满足之后也必将更加关注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据此,单纯从经济增长维度去理解社会发展越来越暴露出狭隘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两会期间,幸福话题成为热门。不少代表委员在热议幸福感,这又是民意的涌动。其实,各国民众的幸福感均有所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幸福所在。生活不幸福人却很长寿在关于是否幸福的国际调查中,日本人大多被归入不幸的一类。然而,日本却是全球平均寿命最长的  相似文献   

18.
崔生祥 《决策》2012,(4):88-89
近来,"职场木乃伊"一词在网络上哨然走红.说起"木乃伊",人们就会想到没有任何思想和灵魂的肉体躯壳.而这个概念被延伸到职场中,更多的是在形容一种在厌倦情绪支配下的平庸工作状态. 原本旺盛的工作斗志,到头来只剩下对得失的斤斤计较;原本创意十足的工作灵感,现如今已转变成到点下班的机械模式;原本真诚执着的处世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被驯化的卑微而麻木.我们应如何避免成为"职场木乃伊"呢?  相似文献   

19.
穆东 《决策探索》2011,(11):70-71
中国两会期间,“幸福”话题成为热门。不少代表委员在热议“幸福感”,这又是民意的涌动。其实,各国民众的幸福感均有所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20.
毛文 《决策》2014,(6):90-91
如果把职场大环境比喻成一部机器的话,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其实就是一个零部件,每一个人各司其职,才能让机器更好地运转起来。由于年龄、经验、资历、专业各有不同,每个人所起的作用会有不同。但不可否认,螺丝钉角色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必经之路。所以如果能把螺丝钉的作用发挥好了,也是职场成就的一部分。有专业调查显示,耿场的螺丝钉们有更多困惑.所以我们来一一揭开螺丝钉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