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唐诗拾遗     
前言蔚为大观的《全唐诗》,达九百卷,共收作者2873人,诗篇49403首,句1555条,是今存最完备的一部唐诗总汇。但它并不“全”。明人胡震亨在编辑《唐音统签》时说:“余以千卷签唐音,在亡之数,其犹幸相半过乎!”所以后人纷纷做补辑工作。继日人上毛河世宁之后,在我国最有成就的当是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他们增补佚诗达二千首之多,可谓收罗弥富,功德无量。胡氏曾做过一项统计:唐代诗文集总计691家,8292卷。若“文笔定四占其三,诗大抵为卷二千”。而今存唐人诗集、文集、  相似文献   

2.
康熙44年(1705),清帝玄烨命曹寅并彭定求、杨中讷等10员翰林在扬州天宁寺开设诗局,删纂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为一编,刊刻成《全唐诗》900卷,计收作者2200多人,录诗48900余首。它大体上汇辑保存了胡、季两家所编唐诗总集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时唐诗研究的水平,曾在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人胡震亨编纂的《唐音统签》共1 033卷,是第一部完整收录有唐一代诗歌的唐诗总集。其中《唐音癸签》独立成卷,是胡震亨唐诗观的综合体现。胡震亨的初盛唐诗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全面宗唐的诗学观念;以"复古反正"之功赞陈子昂;以"本无优劣"评李、杜;以"风骨"论盛唐边塞诗。  相似文献   

4.
说明《全唐诗凡例》有言:“《唐音统签》有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全唐诗所无。本非歌诗之流,删。”自此,凡录唐诗者,即不收释氏之偈颂。《凡例》此言,当可商榷。确切地说,偈颂有非歌诗之流者,亦有即歌诗之流者之不同。只要我们将两者适当区别开来,即可选取。所谓“偈”,乃是梵文Gatha(偈陀或伽陀)的简称,义释为“颂”。梵汉双举,即云偈颂。一为佛经中的唱词,颂扬佛德;一即中国之诗颂。白居易在《题道宗上人十韵》诗中说:“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除佛经中的唱词以三十二句为一偈外,一般多以三字乃至八  相似文献   

5.
李涉生年考     
李涉,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因两《唐书》无传,《唐诗纪事》等书也没有关于其生卒年的记述,故其生年难以确考.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只能大致推定其生年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左右.据两《唐书·李渤伟》知李涉有弟名渤.《新唐书》卷一一八《李渤传》曰;“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李涉诗中也多次提及李渤,如《与弟渤新罗剑歌》(《全唐诗》卷四七七)、《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同上)、《谴谪康州先寄弟渤》(同上)等.又据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全唐诗》卷四七三),知李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坛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唐代诗人究竞有多少呢?历代有很多唐诗选集,就唐朝言之就有《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等。据卞孝萱教授所考,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但不能明了唐代诗人的确切数字(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第25页)。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收一千三百五十家,诗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到明残存二十七卷,多数散佚了(见《拜经楼诗话》卷一)。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收集了大量的唐诗。到清朝康熙初年,季振宜等编辑了《全唐诗》七百一十七卷。后来彭定求等合二者为一再编加补充成《钦定全唐诗》凡二千二百多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合编的《全唐诗外编》。笔者对《全唐诗》和《全  相似文献   

7.
张祜,字承吉.中唐后期著名诗人.律绝抎场,尤工乐府.曾为我们留下若干艺术珍品.惜两《唐书》无传.《唐诗纪事》《才子传》言之亦甚略.《全唐诗》收其诗作三百四十九首,远不足据以考其生平.北京图书馆珍藏之南宋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四百六十九首,视《全诗》多一百二十首,而篇题多不著时地,朋辈赠答亦鲜,亦不能据以了解其一生出处进退.本文考索既竟,犹尚憾于未能全明,惟较《纪事》《才子传》加详,宜粗有助于研读祜诗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宫档案、诗文资料,以及现存清代刻书实物为基础,系统梳理曹寅承刻钦颁《全唐诗》的活动,澄清了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提出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的经费不是来自两淮“盐羡”;康熙帝把刊刻《全唐诗》的任务交给曹寅,与以前实行的博学鸿儒政策异曲同工,同时也是主子提携奴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贾岛诗重出甄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贾岛,夙以清奇苦僻著称,诗风影响后世。但他的《长江集》经过长期流传,作品舛错纷纭,早在宋代已经杂有伪作。康熙年间刊刻《全唐诗》时,所据为季振宜辑《全唐诗稿本》中的《长江集》,而季氏以明万历朱之蕃校刊《唐贾浪仙长江诗集》作底本,并据《才调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及宋刻《长江集》校勘。全集后又增补《代旧将》等十六首,季氏稿本中在僧无本名下又载入《马嵬》《行次汉上》《寻隐者不遇》《寄友》四首,所以季氏稿本中共有贾岛诗三百九十九首。《全唐诗》卷五七一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歌的价值经由清代学者笺释而得到了全面开掘,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产生的。在明清诗学史上,晚明胡震亨编纂的大型唐诗总集《唐音统签》对于清代李商隐诗学的深入推演具有先导作用。《唐音统签》的出版规划、笺释理论与笺释范例,为清人重估李商隐诗歌留下契机、开示门径,与清代李商隐诗学构成多方面的内在呼应,体现出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11.
一、《文选》左思《杂诗》注辩误 胡刻李善注《文选》卷二九收左思《杂诗》一首,题下注曰:“冲于时贾充征为记室,不就。因感人年老,故作此诗。”胡氏《考异》卷五谓“此二十字于例不类,非善之旧,必亦并五臣也。今无以考之。” 《文选》注误。唐修《晋书·左思传》不见贾充之征,而谓“齐王同命为记室督,称疾不就。”此亦不确。容略述之。 一、《杂诗》并非作于辞贾充时  相似文献   

12.
(一) 最近,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一百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包括修订过的《全唐诗外编》及新辑的《全唐诗续拾》,共收诗六干三百余首,句一千五百余条。它不但全面清理总结了近当代学人嵬辑唐五代佚诗的成果,而且在新佚诗的发现与鉴辨方面有极丰富的创获,体例上亦有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版标志着唐诗(?)工作的重大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嵬罗的宏富。《全唐诗》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编成后不久,日人市河世宁(旧署上毛河市宁,1739—1820)就开始补辑佚诗,成《全唐诗逸》三卷。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将王重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合刊为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外编》出版后,余偶一翻阅,发现其中童养年先生所辑之《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补重者甚夥,仔细翻检,得重出者百余条,分类排比,并与《全唐诗》校刊,名之曰《<全唐诗续补遗>校读》,交某刊发表。今又检得重出者五十余条,和前百余条,已过童编辑佚总数的八分之一。童先生辑佚,何其不严谨之甚也。姑仍仿前例,书成校读续篇,或与整理《全唐诗》者有一助焉。  相似文献   

14.
一、河洲《周南·关雎》“在河之洲”,《毛诗》传、笺“河”字元说.朱熹《诗集传》:“河,北方流水之通名.”实误.西汉以前,“河”仅为黄河之专名,不作通名用.“黄河”两字始见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二》谓史表本无“黄”字,此“黄”字亦为后人所加,“不知西汉之前,无谓河为黄河者.”故“河”由专名变为河道之通名,最早也当在西汉以后.虽如此,后世以“河“作为黄河之专名者仍多  相似文献   

15.
新《辞源》问世以来,确实成了文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对书中讹误附以勘误表作了纠正.然而诚如清人所谓校书如“扫落叶”,纵然几经清扫,疏漏仍所难免.兹就翻检所及,试举数例. 尸部五画有“屈戍”及”屈戍屏风”条,“戍”实为“戌”之误。虽然所引书证如李商隐《骄儿》之“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属戌”句,明嘉靖本《李义山诗集》及《全唐诗》旧本“戌”字均作“戍”。因此不可否认作”戍”确有版本依据。但深入研究表明:“屈戌”本作“屈膝”,屈膝是门与柱相交处之拳钉.其形折曲若人膝之屈者然,故曰屈膝。梁简文帝萧纲《乌栖曲》有“织成屏风金屈膝”,唐卢照邻《长安古意》有“娼妇盘龙金屈膝”、李贺《宫娃歌》有“屈膝铜铺锁阿甄”。“屈戌”字又作”曲  相似文献   

16.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程颐的影响,其解《春秋》,会通三传,兼采诸家之说,以成一家之言。诚如他在《春秋传.述纲领》中所说"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证云"。[1]  相似文献   

17.
一、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此篇(《孟东野诗集》卷七)系元和三年秋冬作:(一)、诗云“老人非俊群”、“形拘在风尘”,必作于盂郊元和一、二年间卜居洛阳之后。老在这前后几年间张姓官中书舍人者有张、张弘靖二人。捡两《唐书》,官中书舍人在贞元二十一年以前(《新唐书·张说传》),而弘清官中书舍人在元和初(《旧唐书·丰贯传》),因订张舍人当为张弘靖而非张。(二)、张弘靖官中书舍人在元和元年至四年。检《全唐诗》卷三二一权德舆有《奉和张舍入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通简僚友》诗,卷三七0吕温有《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  相似文献   

18.
一、《过龙泉寺精舍》非孟郊佚诗而系孟浩然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汝州部》所载,辑《过龙泉寺精舍》五言七韵为孟郊佚诗,误。此篇显见于宋蜀刻本、明铜活字本《孟浩然集》(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文同,仅题别作《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当系孟浩然诗。另有三证:其一,诗中“远公”、“虎溪”二典并出自庐山,前者见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后者见于《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考孟郊一生并无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20.
传(读zhu6n)作为出入关门之用,已见于《周礼》,如《掌节》曰:“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郑玄注:“节为信耳,传说所赍操及所适。”贾公彦疏:“或有节无传,或有传无节,或节传俱无,则不得通达于天下者也。”可见此时的传还不是作为信物使用的(节才是信物),而是一种附属的说明文书,即说明所携的物资和所适的处所等情况,故《周礼·司关》“以节传出之”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后来传逐渐演变成为出入门关的凭证了,如《韩非子·说林上》:“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鸥夷子皮负传而从。”陈奇猷集释引门无子曰:“传,信也。以缯帛为之,出入关合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