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之作。她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既遵循了传统的自然主义写作手法,又融入了新的理解。华顿的注意力集中在信仰、爱情等方面,她对社会环境论的处理与众不同。这些为我们在分析作品和探讨自然主义观的表达方式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斯·华顿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文章从主人翁伊坦·弗洛美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时期,结婚时期,外遇时期,老年时期来分析他的悲剧人生,并指出华顿创作此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华顿作品中的悲观意蕴。  相似文献   

3.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斯·华顿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本文将从主人翁伊坦·弗洛关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时期,结婚时期,外遇时期,老年时期来分析他的悲剧人生,并指出华顿创作此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华顿作品中的悲观意蕴。  相似文献   

4.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斯·华顿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本文将从主人翁伊坦·弗洛美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时期,结婚时期,外遇时期,老年时期来分析他的悲剧人生,并指出华顿创作此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华顿作品中的悲观意蕴.  相似文献   

5.
《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时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对于《纯真年代》的评论总是着眼于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却忽视了它独具特色的自然主义叙事艺术。本文结合自然主义的叙事理论和华顿的叙事观点,对《纯真年代》的自然主义叙事艺术进行解读,指出华顿对自然主义叙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就了作品的巨大成功,为自然主义写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与范式。  相似文献   

8.
《亚瑟王朝廷上的美国佬》一书在马克·吐温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详细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指出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借古讽今而其艺术价值则是多方面的,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欢乐居》是首次奠定伊迪丝·华顿文学声誉的作品。伊迪丝·华顿通过戏剧性地再现 2 0世纪初纽约旧贵族与新兴工业社会理想的冲突 ,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人悲哀和个人牺牲 ,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浪费 ,对杰出人物的毁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纽约社会的牺牲品 ,而社会腐败和个人弱点两方面造成了莉莉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尤以小说见长.其中《纯真年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通过分析华顿对几位主人公的细致刻画和描写来探寻她在这部小说中对人性的理解,认为其理解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局限性.这些在三位主人公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纽兰·阿切尔是一个勇敢的懦夫和理想主义者;梅·伟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貌似单纯无知的外表下深藏心机;艾伦·奥兰斯卡是一个对社会传统的温和的反派人物,神秘、勇敢、崇尚自由却最终只能向传统低头.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她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天真时代》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华顿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表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这一主题。文章认为,“可视化”人物塑造、省略和重复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作品的艺术效果并深化了小说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幽默艺术,展现了纪昀的深厚学识及这部作品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情节并不复杂和离奇,但作者却以其对时代独特而犀利的认识和体验赋予这个故事以深刻的内涵,使这部作品蕴藉深厚。这主要是由于其小说深层结构中所彰显出的张力美所致。从其作品的张力结构入手,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张力美,可以进一步解读这部作品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4.
有关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者从曲式结构、音乐取材、演奏技法、律制、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这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笔者认为我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依然不够完善,比如从悲剧性视角所做的专门研究就没有出现。鉴于此,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正在于它真实体现了人生命的悲剧性存在。只有从这一视角入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部作品,也才能真正揭示这部作品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的内在秘密。  相似文献   

15.
《还乡》这部小说出版于一八七八年,它是一部悲剧性的现实主义力作,很多评论家认为它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本文将对《还乡》的环境伊格顿荒原,主要人物克利姆、游苔莎、尤布赖特夫人等,对哈代的“巧合”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悲观主义进行分析,以求得我们对《还乡》这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绝唱,这部作品不仅简要记叙了作家一生的经历,而且集中表述了路遥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以日常生活的描述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路遥。这部作品集中表达了作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善"的追求,显示出强烈的人民性立场。  相似文献   

17.
本篇文章是借助于《大师与玛格丽特》这部作品来分析象征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同时运用传统象征形象和个人象征形象来阐述《大师与玛格丽特》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社会问题。但是这部作品不只是将传统圣经中的材料运用其中,而是将其加工制造,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个人象征形象,这就使整部作品有了精彩和突出之处,也成为了将传统象征形象和个人象征形象完美结合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马丁·伊登》中的场景描写,能够使读者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本文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对人物刻画、情节展开和主题展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美国作家德莱赛的作品《珍妮姑娘》的悲剧性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角度和方法各异,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大帮助。然而,与德莱塞的其它作品相比较,这部作品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青睐,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从仪式的角度对文本的悲剧性进行解读,指出这部作品实质是珍妮始娘为自己举行的一场盛大的悲剧仪式。而贯穿这场仪式始终的,主要是婚姻仪式和宗教仪式的严重缺席,以及感性仪式的过度在场。  相似文献   

20.
从音色角度出发,人声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黄金声音"。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充分重视这种"黄金声音"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表达,从而有效地表现出战争中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本文主要针对这部作品中合唱队的创作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作曲家精妙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