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数次变化,其中一个总的趋势是从国有到私有。土地的私有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消失,而是以另外不同的方式存在。秦汉以至明清,国有土地大致有公田、屯田、学田、皇庄、官庄等名目。土地的私有化只是导致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出现。秦汉以后的土地制度,大致有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不同的土地制度,“田赋”征收亦不相同,“田赋”征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在田赋征收的过程中,涉及诸如田赋的征纳物品、田赋征收中的考成、田赋征收中的私饱以及田赋的预征和蠲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以农为生的广大中国农民,其生活状况与田赋息息相关。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农民的田赋负担苛重:"法定"的田赋负担超出农民可承受的限度;田赋征收过程中的诸多弊端造成农民法外负担沉重;农民缴纳的税费与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等价。这一切都造成农民经济负担过重,农村经济日益衰败,农家生活日趋贫困。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安徽自1941年开始实施田赋征实,成立省县田管机关和粮管机关,分别办理经征、经收事宜。安徽在其国统区47县实行征实,征实标准和数量逐年增加,并不断完善征收程序和验收方法,通过增设仓库、提高库容、严格考成、加强催征等措施,使安徽田赋征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计在1941—1945年共征粮食9 324 615市石,年平均征起率达106.3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皖省军公民粮的供应奠定了基础,既支撑了安徽战场,又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为坚持抗战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理财”在宋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宋时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繁荣程度空前,但是政府却一直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军国所资,咸出于租调”,北宋的田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半,所以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北宋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比较完备,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赋税来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必须关注区域性、土地增减以及赋税执行人等变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建省后的田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赋制度是清代新疆赋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考察近代新疆建省到清朝灭亡这一时期的田赋制度 ,力图清晰勾勒此间新疆田赋制度所包含的田制、税则税率、征收形式、耗羡、征收管理、定额收入等基本情况、变化及特点 ,以便进一步研究清代田赋制度与财政及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自从西方列强依仗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后,在惨痛的历史教训面前,中国近代海权意识开始觉醒。同、光年间,清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对海防建设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传统、保守、落后的国防观念,致使筹办海防遂成为晚清国防战略之重要决策。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产生与探索,既是对西方海上挑战的直接反映,也是军事国防必须近代化的大势所趋。在这一令人瞩目的海防思想与战略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建成了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御侮图强的洋务运动蓬勃兴起。因此认真研究晚清海防思想与战略,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840年起,晚清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例外地有新发展。晚清爱国主义思想是对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为首要内容的。但是它和古代爱国主义思想又有很大区别。首先,古代的爱国主义者反对的主要是少数民族进犯中原,晚清的爱国者清楚地以西方侵略者、日本侵略者为大敌。其次,古代的爱国者常把忠和爱国混为一谈,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要忠君。又常把维护孔孟之道和爱国混为一谈,强调夷夏之防,反对以夷变夏。晚清的爱国主义者提出向西方学习,用资本主义救中国,逐渐抛弃了忠君卫道思想,把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再次,古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封  相似文献   

11.
封建国家的田制是在豪强士族地主、庄园经济的存在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赋税制度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唐代两税法的”舍丁税地”税制,改变了以“人丁为本”的税制,促使封建田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略论影响清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屡次改革其赋税制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未能充分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超稳定的自然经济结构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直接原因是中央的“不完全财政制度”造成了赋税征收失控;重要原因是封建官僚制度制约赋税制度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3.
论康熙时代的赋税减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康熙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势所推行的钱粮蠲免政策,其着眼点和具体形式表现出差异。康熙初期,从政策条例和实践来看,为应付战争的需要,保证财力的扩大,清政权实行的是被动、严苛的蠲免政策。中期,康熙政权把宽赋和蠲免作为"育民之道"的关键环节,推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动积极的钱粮蠲免措施。后期,在普蠲基础上,清政府仍继续推行因时因地的蠲免政策。不同时期赋税蠲免政策的积极效果为不同的因素所制约,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康乾盛世的内容之一加以理想化。  相似文献   

14.
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 ,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两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与两汉政治休戚相关。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后期,民间规避赋税的行为日趋激烈,不仅有一般的贫民参加,更有许多地主、乡绅等乡族势力从中推波助澜,从而使清代后期的赋役征收及民间的抗粮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民间抗粮与官府统治权力彼此消长.乡族势力在与国家政权争夺权益的时候,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当国家政权统治比较稳固的时候,乡族势力能够相对地约束自己和配合政权的统治;而当国家政权社会控制能力下降的时候,乡族势力就能更多地操纵地方事务并且侵蚀国家政权的权益.国家政权与乡族势力的复杂关系,无疑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负责皖南团防事宜的张芾为了筹办军饷开始抽收茶厘.创设之初,皖南茶厘抽收数额不大,后抽收额度逐渐加大.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筹措军饷,特设皖南茶厘局,专门负责皖南地区的茶税、茶捐和茶厘,之后便形成了皖南茶厘局并由两江总督直接管理的惯例,直至清亡.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英国人李德立在庐山牯岭进行商业化避暑地开发,由于土地买卖的非法性质而引发土地纠纷。地方民众坚决反对外国人非法购地,地方官府对之亦持抵制态度。但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国内局势动荡,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牯岭土地案在双方妥协的基础上得到解决。李德立由盗买变为强租,取得了庐山避暑地开发需要的土地。牯岭土地案的解决为当时同类中外土地纠纷的处理确立了一种模式,并深刻影响了庐山开发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简论晚清新式企业内部管理的若干改革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人们通过对西方企业管理活动的考察,反思了各类新式企业实践活动中的诸多管理弊端,提出了许多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的主张,这些改革建议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诸如人事管理、财产物质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封建法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状况,更是封建制发展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到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