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7年和1979年。陕西周原发现周初的有字甲骨292片。其中H11∶4记有如下十字:“其微楚□厥(杳火)师氏舟(杳火)。”“舟”字,陈全方释作“受”(见《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沈长云以为陈全方所释“不通”,“舟”字当读作“守”。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以来,周原考古队先后发掘了凤雏村、召陈村两处西周宫室建筑基址、四处西周青铜器窖藏、齐家村西周平民居住遗址以及几百座西周墓葬,试掘了云塘村西周制骨作坊,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国内外文物爱好者的兴趣。现选其中几件精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周原甲骨文出现的意义周原一带是早周文化的发祥地,1976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先周甲组宫殿基址。在这个基址内,又于1977年夏出土了一大批甲骨,估计约有一万七千多片,绝大部分是龟甲。据初步整理发现刻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文字数达五六百字。从刻辞所透露的年代和碳14的测定,都可以说明这些遗物产生约在商、周之际。所以,这批甲骨的时代基本上是明  相似文献   

4.
周原出土的甲骨绝大多数是属周人的,这在学术界已无大分歧,有争议的主要是歧山凤雏村宫殿基址H11所出的几片,即编号为H11:1,H11:82,H11:84.H11:112等。这四片上有在商王帝乙的宗庙中举行对商先祖祭祖和“册周方伯”等内容,是探索商周关系的重要资料。所谓“族属”问题,指的就是这几片甲骨而言。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陕西武功郑家坡、周原岐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和沣西长安张家坡等遗址中,都出土过西周陶文,大部分是属于记数文字,少数属于其它一些文字,至于成文语词那就更少了。现对上述地区所出土之部分陶文试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自1928年至1937年,进行了十五次殷墟发掘,共掘得甲骨近二万五千片。这一阶段的发掘报告,近年来,石璋如先生在台湾重新予以整理,撰写《殷虚小屯发掘报告——甲骨坑位——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地发掘出殷代甲骨七千多片,1977年在陕西周原地区发现一万七千余片周初甲  相似文献   

7.
古代竹木简上的文字,过去多数人认为是刀刻的,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都是书写的,并未见有刀刻的。 在殷商时代,甲骨文是用刀刻的,但有的甲骨上面,则有先写后刻的痕迹。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字,也是用刀刻的。甲骨文为何用刀刻?这可能与龟甲兽骨材料坚硬,书写不能经久有关。  相似文献   

8.
周原甲骨刻辞行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原出土甲骨刻辞虽然字数不多,但辞例、行款却较为复杂。有学者分析了它们的字型与孔型,有学者研究了它们的文法,也有学者从辞例、命令副词开首的句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如此等等。从不同方面对周原出土甲骨刻辞进行分析,对判定它们的用途和族属是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为西周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可以看出西周一代,由于史料极为  相似文献   

11.
释“莫敖”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论著均以为楚国官制与中原各国相比,颇有差异,其中特别是“莫敖”和“令尹”二职,是楚国所独有的职官。实际上,楚官与中原各国基本一致,个别具有特殊名称,究其渊源所自,仍属夏、商、周二个体系;“莫敖”和“令尹”的由来,当可说明这一问题。周原甲骨上的“楚子来告”,充分反映西周初年周楚之间的密切关系,楚国官制直接受到西周王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第七讲 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 如上所述,甲骨文在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因此愈益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集大成式的甲骨著录《甲骨文合集》和《小屯南地甲骨》等书的出版和西周甲骨的不断出土,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青年学生和有志于自学的年青人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改变这门学科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状况。 甲骨文离今天较为古远,再加上一些青年朋友学习时不得要领,虽然花费了不小力气,但还是收效其微,常为不能入门径而苦恼。其实,学习甲骨文并不困难,但初学者  相似文献   

14.
文王受命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原甲骨被发现后,史学界对商周关系给予了新的关注。但在商周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文王受命”说,其真相却至今未获澄清。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新的探索,以求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5.
尹弘兵 《人文杂志》2008,(2):159-163
周昭王南征,其对象是楚或荆.文献中楚有四义,在人文地理的含义上,楚有二义,一指芈姓楚国,二指南方楚蛮.楚蛮的历史要早于楚国,西周之时,楚国与楚蛮并存,楚国小而楚蛮大.昭王南征之楚,不可能是楚国,亦非是殷商遗民或荆国,只能是楚蛮.<令簋>和周原甲骨中的楚伯,亦当为楚蛮之首领,不可释为楚国.  相似文献   

16.
自西周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殷”是盘庚迁都至帝辛亡国时的国号、王朝名称。殷墟卜辞发现后,罗振玉首创新说:“文丁、帝乙之世虽居河北,国号尚称商。”此说先后得到了王国维、陈梦家、郭沫若等甲骨学专家的认可、补充和发展,在学界颇有影响。现在,距罗振玉提出此说已80年了。依据周原甲骨及文献史料看,因盘庚徙都后国号仍可用商为国号而说“殷代无所谓盘庚以前称商,盘庚以后称殷的事实,旧式史籍中的殷、商之分是毫无根据”的观点并不与史实相符,不足信从。  相似文献   

17.
绳克 《殷都学刊》2023,(4):154-156
先秦史专家王晖及其团队于2022年10月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详尽搜集整理了关中地区出土的西周有铭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兼及周王朝宗法宗庙制度、礼仪与政治制度、军事教育文化、周原金文与族属、周王朝与内外服关系、外服制诸侯方国金文等六个问题的专题研究,内容丰富、论证鞭辟入里,充分发挥金文资料在证史、补史、纠史方面的最大功用和史料价值,可谓藉助金文资料探索西周王畿地区历史文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王玉哲先生是著名的先秦史专家,他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对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代社会历史诸如方国地理和古代民族、商王名号、王室世系和王位继承制度、奴隶和"众"等社会群体的身份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对涉及到的甲骨学问题,诸如文字的考证、卜辞的释读、甲骨的分类、周原甲骨的族属和性质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西周王朝的一个重要都邑,史称周邑或岐邑。从1949年至1998年这五十年间,或科学发掘,或偶然出土,发现了周人遗留下来数量众多、等级高、铭文长的青铜器。这些周铜器使我们对史料匮乏的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青铜铸造等,都有了一个直观地了解。《周原出土青铜器》十卷本巨著,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曹玮先生任主编,宝鸡市文物局任周方、陕西历史博物马振智、北京大学徐天进、周原博物馆张恩贤、陕西师范大学张懋镕等任副主编,经众多文博单位、众多学者通力合作,历时三载方才编辑成书。这套图书…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现存的殷墟甲骨总共有13万片。据20世纪60年代调查,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约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整理出版,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著录过,如《南》、《京》、《续》、《铁》、《佚》、《宁》、《掇二》、《邺初下》等旧著录书。相较于旧著录书而言,《合集》一书集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据《合集》一书的材料来源表,该书中共著录故宫博物院藏甲骨1462片,这已经为我们对该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合集》所收甲骨来看,若按组类来分,宾组最多,其中不少辞例还很值得学术界的深入持续研究。今对其中的六则作释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