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类比即类比推理,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一般逻辑学教科书上都是把它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相并列而作专门讲述的,但在讲到论证的种类时,却大都只讲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而不讲类比论证,这说明我们对类比这种论证方式还研究不力。实际上,类比是一种有力的论证工具。翻开逻辑史,考察一下人们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3):42-48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作了系统阐述,也涉及到对类比推理的论述,但没有形成系统。中国古代墨家著作《墨经》中建立了以"譬""侔""援""推"为形式的类比推理。墨家与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推理具备各自存在的合理性,既相似又相异,两者都是在类比主体、类比源和类比项三要素的组成下,以"类"关系为基础,根据概念的外延关系构成的或然性推理。逻辑学诞生初期的中西方大文化背景下,墨家类比推理是为实用,而亚里士多德类比推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求知,因其或然性无法获得准确的知识,在西方早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类比推理在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一些形式逻辑的教科书和通俗读物中,以思维进程为标准,把所有的推理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三类,然后分别把直言三段论、假言、选言、联言、关系和模态等推理整体地、不加区别地塞进这三种类别中,造成了“以偏概全”、“子项相容”等错误,在逻辑体系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怪现象。从形式逻辑的科学性出发,有必要对这种分类及标准提出质疑。问题要从演绎推理的内涵和外延谈起。何谓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普遍)到个别(特殊)的推理,即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哪些是演绎推理?“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假言、选言、联言、关系、模态等推理都属于演绎推理”。在部分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同意把类比推理作为一种初级的、简单的逻辑方法加以看待。作者认为,类比作为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依据皆不相同,因此仅用形式逻辑的手段对类比方法进行研究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把类比方法上升到方法论角度来加以研究,这样便可发现,类比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方法,其价值恰恰就在于它具有或然性,它抛弃了必然性的囿限,给自己带来了认识的灵活性,它是一种能导向科学发现或发明的有效方法,旨在建立一座由已知世界通向未知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逻辑论文中,经常给归纳法下这样的定义:“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不少的逻辑教科书里,也常常是这样给它下定义:“所谓归纳法,是指由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般性的知识过渡到较大程度的一般性的新知识的推理。”上述这些定义,实质上把归纳法和归纳推理当作相同的东西,没有把它们区别开来。我认为,这是值得讨论的。归纳法或归纳方法是不能归结为归纳推理的。在关于逻辑问题的讨论中,许多同志已经指出了这点。把归纳法同归纳推理区别开来,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归纳法这一复杂的逻辑方法,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形式逻辑的对象与作用的问题。归纳法基本上是观察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不仅包括了观察和实验,而且还包括对于经验事实的解释和假设。因此,它相对于归纳推理来说,内  相似文献   

6.
一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或由一般到一般的或然性推理。在人类思维和知识的原始阶段上,类比推理在比照已知的对象认识另一相似对象方面,在说明“神秘莫测”的自  相似文献   

7.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写道:“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同归纳推理相反,是‘由一般到特殊’。”辽宁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在向学生介绍逻辑知识的时候写道:“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反映了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他们都把归纳推理看作是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把演绎推理看作是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这是一部分同志的观点。复旦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是推类,它是一个相对系统的逻辑理论。归纳推理的最根本特征是或然性,而推类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导关系只有或然性而没有必然性,因此推类不可能是演绎推理,只能是归纳推理。既然推类是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那么就可以说中国逻辑的主体是归纳逻辑。从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推类又有其特殊性。虽然在推类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类比推理的影子,但推类不同于西方的类比推理。其特点是:第一,它重视内容上的意会,暗示性甚于明晰性;第二,它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渗透了价值的特殊归纳推理;第三,它是基于非外延关系的推理;第四,它不那么强调形式的正确性,但重视非形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类比推理一般是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越多且是本质的,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类比推理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类比推理在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具有诸如创造性、援引性、仿生性、模拟性、论证性等多种认识意义。它虽然与比喻、比较、联想等有联系,但也有差别,对其加以界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10.
许外芳 《学术探索》2007,(5):102-106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11.
加晓昕 《天府新论》2006,4(1):154-157
类推就是类比推理,也叫类比法。从逻辑学上讲,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及以上)事物在某些形式或属性上相同或类似,进而推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式。比如说,甲类事物具有A、B、C、D属性,乙类事物具有A、B、C属性,就推断乙类事物也有D属性。很明显,这种推理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法律推理分析,是指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并被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辨证推理等形式.这种司法推理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司法"的现象大量存在,忽视法律程序的风气比较严重,迷信色彩没有完全消退.形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推理由于缺乏相对发达的逻辑学知识背景,和相对完备的法律规范被制定出来的立法条件,仅仅具有司法的工具性质,从而长期陷入到"人治"的环境中无力自拔.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类比的一般性 历史类比的直接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规律作为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首先反映了事物现象的一般。但是,这个一般在客观现实中任何时候都不是对象或过程的某种超然。而总是与个别交融在一起。列宁写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相似文献   

14.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宋祖良的《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吗?》一文,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命题提出质疑,确有独到见地.然而,宋文把演绎推理说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本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一般和个别范畴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运用这对范畴分析研究决策问题,将有助于决策科学化。研究决策中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从决策发展过程的角度,一个是从如何正确处理决策中的各种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角度。一、决策的发展过程是一般和个别的转化过程1、从认识总过程看,决策过程是从一般向个别逐渐转化的过程认识的总过程是由具体开始,经过思维抽象上升到一般,然后在一般指导下去认识新的个别,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个从个别(具体)——一般(抽象)——个别(具体)的认识总过程中,决策过程处于何种位置?这要先看一看决策的内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美学别样于西方美学重逻辑思辨的显著标示是重整体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过程。其特点是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16,(5)
儒家与墨家时常提及的"推类",是先秦"类"思想的重要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逻辑学的进路展开,将之解说为"类比推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这种解释也存在比附和外在性的缺陷。因为从文献来看,儒墨所谓"推"并不主要是推理、推论,而是实践性的推广;"类"亦不主要是宽泛的、形式化的类关系,而是特指正当行为与正当表达的类型。据此,与其将"推类"理解为"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伦理实践,其核心就是将某些场合中业已确立的正当言行,依其"类"而推广到其他场合中去。因之,"推类"将主要对语言、行为的正当性负责,而非为思维、推理的有效性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哲学范畴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般和个别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两对范畴是相同的范畴。我们认为这样认识是不妥的,尽管一般和共性含义的区别不大,但是个别和个性是不能等同的。所谓个别是指单个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个体,即具体事物。个性则是指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是一事物所独有而他事物不具有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逻辑学教科书中,都断定逻辑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新的判断.一般辩证逻辑教科书,依然未跳出形式逻辑上述规定的原则.例如有的辩证逻辑专著说:“辩证推理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进行的前提或结论为辩证判断的推理”.这里虽然没有指明结论的量,但一般都只是指一个新判断,即一个结论.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辩证逻辑推理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特征,除了从质上看,前者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推导出新的辩证判断以外,还有一个量的特征,这就是:从一元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有别的多元辩证结论.所谓“一元前提”指的是一个辩证判断或多个辩证判断组成的一个辩证前提;所谓“多元结论”是指从一个辩证前提依据辩证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被推断对象自身的辩证规律,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相异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判断或结论.本文就是要论证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20.
判决如何与先前所确立的规范相关联,国内外学者提出各自不同的法律裁判思维模式."推论模式"、"等置模式"、"解释循环"等的提出均不再是对传统三段论演绎推理模式的原版复述.加之,许多法学家提出关于法律不确定的命题加大了演绎推理遭到质疑的程度.然而,在制定法国家,甚至包括判例法国家在内,演绎推理思雏的基本骨架却在裁判过程中得以保留.具体到刑事法领域,罪刑法定在近现代各国的确立并未将法官的刑法解释排除在外,相反,法官刑法解释的重要使命就在于:通过解释实现罪刑规范的确定性,为个案裁判解决法律推理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