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梁培 《领导决策信息》2012,(43):32-F0004
坡头目前最不科学的是经济“蛋糕”太小。不怕没有机遇,就怕错失机遇。坡头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拼经济,务求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相似文献   

2.
统御的路径     
张锦兴 《领导文萃》2009,(3):111-114
西方谚语:“机遇不仅成全小偷,同样也会造就历史上的大人物。”乱世有时是一种机遇,既然是机遇,就有昙花一现的秉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敏捷地狠命地抓住并且玩命的冲杀,功成名就的快乐与满足可能就会垂青。  相似文献   

3.
曾晓红 《科学咨询》2007,(14):60-60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企业冷暖     
这是两个不同企业的故事。 一个17岁乡下女孩到城市“寻梦”,“被招工”到一家大企业。几乎没感受到什么新鲜劲儿,不适和不快就接踵而至。“我被分到苹果生产线,负责目检,就是检查屏幕损坏没有。15秒种要看一个,每天12小时,要重复几千次一样的动作。还经常加班。”她很快就厌烦了。但不敢说。  相似文献   

5.
徐升 《决策探索》2004,(10):61-61
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出了问题,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就会变质。我们千辛万苦攻克的直通分流成果就会毁于一旦.我们精心创造的发展机遇和优良条件将不复存在,可以说没有安全作保证,就谈不上企业发展,更谈不上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只有安全工作有了切实的保障,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才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黎明 《领导文萃》2007,(7):36-38
中国绝大多数人想当官,这是当下我们社会的“就业意向”。近日由官方组织的一次大型调查,给这个直觉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该报告说“愿意做工人的人仅有1%”。依我之见,如果进一步细致调查进行技术矫正,极可能愿当“领导阶级”的人连1%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刘岷 《经营管理者》2005,(10):28-30
原材料涨价,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产业集中的机遇,挺过去,正泰就可以迈进行业第一!正泰,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在短短20年里成长为拥有员工13000多人、总资产31亿元、工业总产值103亿元、销售收入101亿元的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产销企业对于创新的理解,正泰是站在市场的角度理解的2004年由于原材料涨价,不少企业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提高售价,向市场转移成本的做法。而正泰的产品却在逆势中保持着价格的竞争力,质量并没有因为压力而缩水。雪片般的订单向正泰飞来,骤然加大的需求考验着正泰的内功。“这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产业集中的机遇,挺过去,正泰就可以迈进行业第一!”正泰南存辉董事长这样理解成本上涨的压力,“我们必须做到利润和份额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丁洪 《决策导刊》2007,(9):30-31
市第三次党代会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统筹城乡发展,为璧山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已纳入“一小时经济圈”规划核心发展区的璧山,正站在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9.
孟兰英 《领导文萃》2008,(14):70-75
“走出中南海,我丝毫没有讲课的感觉,只是感觉到我通过了几乎是无法通过的答辩。”1994年12月和1998年5月,曹建明就曾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政治局主讲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为全国法学界第一人。如今,曹建明是新中国第八位“高检”检察长,也是当选时最年轻的一位。从一个饮食店学徒到大学生、从法学教授到共和国大法官.直至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位法界精英一步步走来.继续完成着人生的一次次答辩。  相似文献   

10.
刘贵忠 《决策导刊》2007,(10):28-29
如何抢抓垫忠高速通车机遇,实现忠县在“一圈两翼”新格局中“加快”和“率先”发展?我们的谋划是:围绕忠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345”(三个突破、四个提高、五大基地)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充分利用垫忠高速通车带来的汇集效应,推动忠县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率先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每个党员、干部能否善于把握机遇、勇于捕捉机遇和高效运用机遇。善于把握机遇机遇即契机、时机、战机,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有利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什么时候抓住了机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丧失了机遇,革命和建设就遭受挫折。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机遇呢?首先,要强化机遇意识。古人云:“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止不旋踵者,机也…  相似文献   

12.
李咏 《决策探索》2005,(6):74-75,88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全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发自占世界1/4人口的全中国人民肺腑由衷的感叹。足见,人才问题.是关系一个国家强弱兴衰和人民群众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没有邓华金的“不安分”,就没有今天的齐家网。与阿里巴巴的马云和1号店的于刚一样,齐家网创始人邓华金也是教书匠出身。别看名气不及前者,这家电商奇兵却从创业第一年起,就保持着一项业内罕见的成绩:年年都盈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咨询》2007,(13):4-4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于重庆的重大战略意义、历史机遇,可以说不亚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推动。这是重庆继上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90年代直辖、三峡移民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最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5.
“没有1%的强拆,就没有99%的自愿拆迁”,笔者认为,毋庸置疑,这话大谬。首先,李昌金的论调中,百分比的用法纯粹是基于比喻,而非统计得出,是当不得真的。其次,他竟然能将“不肯自愿拆迁,才有强拆”这一因果关系铁定且简明的事实,玩出以偏概全、倒因为果的花样,完全罔顾曲直,混淆是非。  相似文献   

16.
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决策思路的选择,具体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从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中,突出决策思路的独创性上级的指示精神对下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下级的实际情况也有其特殊性,对于这种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领导作决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不离上级的谱,唱好自己的戏,突出决策思路的独创性。一要善抓机遇,看清上级要求的“警戒点”。任何创新都只能是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创新,否则就会走进以身试法的死胡同。领…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一家没有稳定而有效的财务保障体系的企业,就好比一辆没有保险带和气囊却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汽车,企业的发展越快,其缺乏财务前瞻性的危险就会越大。因此,当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或面临新的市场机遇时,赚钱固然重要,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调整现有的财务和资本结构,管好自己的钱,不能让财务变财“误”。  相似文献   

18.
情商哲理     
人力资源理论“1”和“0”的关系“1”是指企业机制,即企业的权力、动力和制度创新问题;“0”则指人才。“l”和“0”的关系中“1”占主导地位。有了“1”才能挂上“0”,“0”挂得越多,企业的经营就将越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的外部性与经济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立 《管理评论》2006,18(6):58-62
中国的崛起是一次现代化追赶。追赶过程中,国家安全主要表现为经济安全。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可用外部性理论做出解释:成胁论观点只强调中国崛起的负外部性,而机遇论观点则强调了正外部性。中国崛起过程中,应力图减少以“中国威胁论”为主的负外部性影响;充分利用和宣扬以“中国机遇论”为主的正外部性影响,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降低中国崛起的外部成本。  相似文献   

20.
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一圈两翼”战略布局,强化了我们建设特色经济走廊、黄金旅游带和重要生态屏障的信心:“提速提档”的目标要求,也使奉节在稳定、安全、发展的压力面前,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将举全县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进“圈翼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