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一种"鲶鱼效应"理论,说的是在沙丁鱼运输过程中放一条鲶鱼,沙丁鱼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鲶鱼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就会"性情急躁",四处游动,这对于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业绩水平。因为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会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鲶鱼效应",即在生性喜欢安静的沙丁鱼群中,放入一条鲶鱼,在搅动沙丁鱼群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沙丁鱼的求生能力,避免了沙丁鱼因缺氧窒息而死的问题。"鲶鱼效应"为组织用人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不少组织内部存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士气低迷等问题,对此,组织决策者可借鉴"鲶鱼效应",任用或引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鲶鱼"式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发群体斗志和活力,为组织内部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挪威人捕捞沙丁鱼,运回码头时常有一些鱼由于仓内憋闷而死。后来,他们把鲶鱼放入鱼槽。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鲶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四处游动,激发了活力,空气也流通了,结果沙丁鱼被活蹦乱跳地运进了鱼港。根据鲶鱼效应,有  相似文献   

4.
筱陈 《领导文萃》2006,(9):175-176
经济学上有一个“鲶鱼效应”的概念。它的产生源于海上的捕鱼。挪威人捕捞沙丁鱼,运回码头时常有一些鱼因仓闷而死。后来,他们把一条鲶鱼放入鱼槽,鲶鱼以鱼为食,四处游动,沙丁鱼自然紧张,到处乱窜,空气活动,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鱼港。经济学家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5.
一位精明的挪威船长,为了使沙丁鱼不致于在运输途中死亡,以便卖出个好价钱,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了一些生性好动的鲶鱼。由于鲶鱼东游西窜,将"死水一潭"的沙丁鱼惊动了。沙丁鱼见到这异常的同类很畏惧,生怕把它们吃掉,便一改懒得游动的习性而紧张地快速游动,一舱水搞活了,待船到岸边时,这些沙丁鱼一条条都还是活蹦乱跳的。这则故事对我们也很有启示。当前有些企业为什么濒临倒闭?有些企业尽管仍在艰难支撑,但早已危机四伏?最根本的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少企业管理体制至今没有从工厂制转到公司制,产权不明晰、机制不灵活、  相似文献   

6.
季斐 《管理与财富》2010,(3):109-110
鲶鱼效应事实上是一种负激励:它是通过引入积极活跃分子,来激励同行业者,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或技术水平。激励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空间。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企业的激励制度不可谓不丰富,但未必能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鲶鱼效应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过分侧重于对“沙丁鱼”的激励,而忽视了“鲶鱼”本身的激励问题。然而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讨论“鲶鱼激励”。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启示: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  相似文献   

8.
王冬青 《领导之友》2012,(10):26-27
时下,心理压力已成为人们面临的普遍问题,而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承受着比常人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正确认识和管理心理压力,已成为领导管理的新课题。提及压力,人们习惯于想到的总是它的负面效应。其实,压力也有它的另一面,就像石油工人王进喜说的那样":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对于压力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说明: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在海  相似文献   

9.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沙丁鱼生性温和,在运输途中多半死于窒息.聪明的渔夫将凶猛好动的鲇鱼放入装满沙丁鱼的鱼槽,沙丁鱼见了鲇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窒息死亡的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鲇鱼效应".现实中,有些机关单位也存在这样的"沙丁鱼",他们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庸、懒、散"现象比较突出,把单位环境变成了一潭死水.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改变干部队伍一潭死水的状况,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应从做好"渔夫"、巧用"鲇鱼"、激活"沙丁鱼"三个方面着手,搅出一番动静,方能变"一潭死水"为"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10.
<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潜力只发挥了一小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就是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日美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人力开发的独特措施、独到办法。 一、日本三泽公司的“鲶鱼效应”。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活着,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千方百计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  相似文献   

11.
龚朔  李海  夏铭  朱金强 《管理评论》2024,(2):154-166
基于边界理论,区分了主动性和反应性工作连通行为(proactive/reactive 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PC/RC),并分别探究了二者通过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两条路径影响情绪耗竭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经验取样法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领域路径上,过度或不足的PC均不利于员工获得工作控制,进而增强其情绪耗竭,但PC过度的影响更为不利,只有适度水平的PC才能最大程度增强员工的工作控制,进而削弱其情绪耗竭,体现为一种“鲶鱼效应”的倒U型关系;RC只会通过削弱员工的工作控制增强其情绪耗竭。在家庭领域路径上,PC和RC均通过引发员工的工作冲突家庭增强其情绪耗竭;只有PC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受到个人成就感的调节,相对于个人成就感更低的员工,个人成就感更高的员工从事PC后更不容易产生工作冲突家庭,进而感受到更少的情绪耗竭。使工作连通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消极效应,甚至产生某些积极效应,从而改善员工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经过历年来的发展积累,创下了诸如"分粥理论"、"马太效应"、"水桶定律"、"鲶鱼效应"等企业管理学定律.这些管理理论虽然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但对做好党委办公室人才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20):33-33
近日,多地密集试行公务员聘任制。一时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认为这打破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将产生"鲶鱼效应"。专家认为,公务员聘任制与打破"铁饭碗"其实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聘任制的出台,其实更主要是解决了分类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鲇鱼效应"是指在组织内部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等情况下,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鲇鱼",通过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的其他人员("沙丁鱼"),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鲇鱼效应"对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善用"鲇鱼效应"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提高执行力,领导干部要勇做"鲇鱼型"领导。"善治人者必先自治"。作为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率先垂范。如果领导者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整个队伍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单位的执行力,首先要使自  相似文献   

15.
河之洲     
<正>真面目经理在报上读到一则报道:日本的很多公司内部都设有一间"发泄室",里面放着企业老总们的画像或雕像,企业员工对哪个老总有意见,就可以进屋对着画像或雕像连骂带打,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据说这有利于员工的心理状态调整。  相似文献   

16.
工作重塑是组织成员能动地重构工作任务、关系边界的积极行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描述,组织情境中存在着工作重塑传导效应,即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产生影响,特别是授权型领导风格能够正向强化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的积极效应。基于这种工作重塑传导机制,领导者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工作重塑,为员工工作重塑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组织愿景对员工工作重塑实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7.
康超 《领导科学》2021,(2):82-84
压力传导机制通过层层下传压力和责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提升了下级成员的工作效率和执行进度。但压力传导机制在对组织成员个体发挥作用、施加效力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正负两方面效应:正向效应即产生积极推动力、适度压力转化为奋进动力、全面提升员工综合实力;负向效应即产生阻碍不利影响、压力过度转化为心理负担、导致员工困滞不前。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压力传导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可以通过甄别抗压心理、分类部署工作,量化权责清单、限定压力边界,问责激励结合、转压力为动力等举措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越轨创新是员工自发进行的一种非正式创新,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并逐渐得到学界关注。已有研究从个体、领导和组织角度对越轨创新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忽略了同事的作用。因此,当员工观察到同事创造力后,是否以及如何对自身越轨创新产生影响值得探讨。结合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规范视角,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提出同事创造力将对员工的越轨创新产生曲线效应的影响,创新同侪压力是上述关系的关键中介机制;考察员工的面子取向作为创新同侪压力对员工后续越轨创新的激发作用,以及同事创造力通过创新同侪压力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这一间接关系的边界条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两个时间点上收集259对领导与员工的配对数据,运用Spss 26.0和Mplus 8.0进行回归分析,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同事创造力对越轨创新有显著的J形曲线效应;(2)同事创造力对创新同侪压力有显著的J形曲线效应;(3)创新同侪压力在同事创造力对越轨创新的J形曲线效应中起中介作用;(4)员工的争面子取向在创新同侪压力与越轨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员工争面子取向越高二者关系越强,但护面子取向不能调节创新同侪压力与越轨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债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同时,债务水平上升将提高企业破产风险,对企业和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与员工劳动生产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1999年~2014年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不同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均表明企业的债务水平越高,员工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困境加剧了债务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债务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负作用在人力资本依赖度高的公司以及在外部就业环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对于债务与员工劳动生产率作用的中介效应分析与分位数回归结果也说明债务上升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下降,对员工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为我国"去杠杆"经济政策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正>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观念诉求和年龄结构的员工,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员工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员工的本质是人,具有社会属性,这就需要从员工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中去探寻其工作关系差异性的本质。对单位领导者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