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说来,名词和副词各有特点,泾渭分明,但在表示时间意义上则极易相混。下面就以颇具典型意义的“刚才”和“方才”为例,谈点粗浅看法。“刚才”和“方才”经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从时间上来修饰限制后边的谓语,就象副词“才”、“刚”和“刚刚”常作状语一样,如:  相似文献   

2.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的不同,将时间词语分为两类: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在这两类时间词语的基础上,研究了宿州方言的时间词语,并对一些用法比较独特的时间词语作了分析,认为宿州方言与普通话在时间词语方面整体区别较小,但一些特殊的时间词语对宿州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离骚》中,屈原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广泛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时间副词与相关成分的组合与聚合关系,确立了时间副词在汉语时间系统中的“相对时制”性质,将时间副词定性为具有“时间参照关系”和“与特定时间相联系”的词类系统。通过定量统计与分析,考察了时间副词在政论、叙事等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状况与句法表现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时间副词的性质及语体特征,进一步证明了时间副词与叙事语体存在一种自然的关联,及其在汉语时间表达系统中的时制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利于人们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语义理解、运用以及与相关时间副词的语义衍推,运用时态逻辑的分析方法,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归纳出“永远”的4种时点集类型,从而推导出时间副词“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关系,揭示出时间副词“永远”在时态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快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短时性与客观性,"就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促发性与主观性。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是造成其用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了"的共现情况为其语义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形式验证。"快要"作为时间副词的稳定程度要高于"就要",但其主观性程度却远远低于"就要"。  相似文献   

7.
对《世说新语》的时间副词作穷尽式的调查,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发展变化,总结其特点,以管窥中古汉语时间副词的面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副词约占整个副词的30%,时间副词的研究对整个副词的研究、时间表达的研究、词序的研究等都会有重要的意义。《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分层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古汉语副词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中古汉语新兴的时间副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远不能和承自上古的时间副词相抗衡。  相似文献   

8.
西方同行早已注意到,名词短语对其指称对象的表述时间并不依赖于(等同于)动词短语对相同指称对象的表述时间,但未曾注意到名词短语中的时间修饰语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表达名词短语的中心词所指对象被表述为该名词的时间——表述时间,另一种表达名词中心词指称对象的存在时间(或其一部分)。这两种时间定语之间的区别在汉语中没有形式上的表现,但是从理论上对它们加以区分,可以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现象,也有助于深入认识名词短语中的修饰语与中心词语义组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时间和表述时间两个理论概念,借助这两个概念,对汉语时间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组合关系进行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学界前贤曾经讨论过的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谓语动词所隐含的时间属性是句子中重要的“量”,谓语动词时间属性的凸显关系到谓语信息量的自足。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作为宏观时间系统的主要成员可以直接表示时间属性。时间副词和动态助词作为微观时间系统的成员则以模糊的量凸显动作的时间属性,此外,趋向动词以及补语都是凸显谓语动词时间属性的重要语法成分。  相似文献   

10.
四川西昌方言中的时间副词非常丰富,这些副词有的和普通话相同,有的是西昌方言特有,而普通话中所没有的。研究西昌方言特有的时间副词,通过具体描写这些时间副词的分布,分析其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副词新论     
副词经常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或补充等;有些副词,有时也用在数量词、代同或名词前面,直接修饰它们;它有时也用来表示两种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从副词用法明显、比较常见、比较稳定的角度看,副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从副词与兼类词的关系和“副词的护展”形式看,副词的数量又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现代,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名词语义特征的凸显是名词功能发生增值的内部基础,与副词结合,受到副词的修饰是名词功能增值的外部形式.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副+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副 +名”结构可以拿名词为切入点分为三类 :一 ,程度副词 +抽象名词 ;二 ,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三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本文对这三类结构分别从语义学方面对类别定义、形成原因、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这三类的异同点作出归纳总结 ,并预测了各自可能存在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4.
傣语修饰结构短语富于变化而复杂,又具有内在规律。名词的修饰语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形容词、动词等,动词的修饰语有助动词、否定副词、介词结构、时间名词、形容词等。这些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语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前置后置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数量较多的一个次类。据陆俭明、马真二位先生的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约有130个左右,几乎占整个副词的30%。”①我们根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②(以下简称《例释》),确认了505项副词③,其中时间副词115项,约占23%。...  相似文献   

16.
时间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当中,时间副词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文章拟从几组重点时间副词进行探讨:表示动作发生早晚的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进行的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副词。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 ,也叫实词活用。这里的“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 ,就是在句子中 ,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地运用 ,即把经常用作甲类词的 ,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副词作状语等。现代汉语中 ,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 ,状语常用副词充当。但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作状语 ,起到副词的作用。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具有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表示处所…  相似文献   

18.
时间范畴在语言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语义范畴。对殷商时期出现的表示时间的副词进行研究,归纳出甲骨文时间副词和动作关系密切,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和有序发生三个状态。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 名词”的组合现象广为流行,这种组合不属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而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活用,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即为转品。  相似文献   

20.
真正让"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诗学意识的,当归功于屈原.在<离骚>中,他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正是在与时间的对抗中,他展现出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饱含血泪的生命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