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司相互持股,最早始于美国,是资本相互参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原因和相关法律规制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问题主要有公司僵局、债权人及少数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相互担保和税法问题等。解决这些相关问题才能使相互持股制度得以在经济市场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
公司相互持股是公司间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成为彼此的股东。相互持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会给现行法律带来许多制度构架和适用上的问题。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法律大都对公司相互持股有所规制,以期尽可能减少公司相互持股对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利影响,而发挥其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份公司相互持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方股份的股权结构。相互持股是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法理基础上逐渐开始产生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以及规模经济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司相互持股的发展。在此试对我国现行相互持股的现状及法律规制作一考量,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察公司交叉持股的法律内涵,对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公司交叉持股的立法进行比较,从公司交叉持股立法模式、对公司交叉持股规制的立法态度、以是否属于母子公司为标准对交叉持股作出区别性规制措施三方面对公司交叉持股立法进行评析。分析中国公司交叉持股存在的法律规制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公司交叉持股法律规制的建议,如设定"区别对待"的立法模式,区别情形对待公司间交叉持股,在《公司法》中增加针对母子公司间交叉持股的专门规定,以及建立非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配套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相互持股是公司之间加强联系的常见手段,但是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这一现象流弊颇多,而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更是放大了其弊端.为此,从母子公司关系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内涵,进而揭示其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立法规制模式,以期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公司实务中,公司间相互持股,在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经营风险,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使公司资本虚增、公司治理失去制衡、导致垄断等问题。鉴于公司相互持股带来的种种弊端,如何按照公司制度的基本原理制定相应规则对此行为加以规范,使其趋利避害,已成为我国当前公司立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对公司相互持股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规范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7.
环状型交叉持股是由三家以上的公司依次循环持有另一家公司的若干股份而形成环状型的持股系统。根据环状型持股的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控制依附关系,环状型交叉持股又可分为普通的环状型交叉持股和异质化的环状型交叉持股。普通的环状型交叉持股属于一种间接交叉持股,它在公司资本、内部治理等方面带来的危害相对比母子公司之间的直接交叉持股要低得多。但异质化的环状型交叉持股,因异化为变相的直接交叉持股,它可能产生的危害与直接交叉持股完全一样。对于异质化的环状型交叉持股应按直接交叉持股对待,应借鉴"区别对待主义"的做法对其进行规制。而对普通的环状型交叉持股,应在信息披露以及反垄断规制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按照持有股份形式不同来划分,相互持股可以分为圆环状交替型持股、网格状相互持股、伞状式交叉结构持股、径向变形交叉持股。以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相互持股的情况作为研究的对象,由此说明相互持股的有益之处与不足之处。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相互持股加强了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企业间优势;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大幅度下降、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所需要的成本、对抗其他市场主体恶意收购稳定了企业经营权;但是,相互持股也可能会造成相互持股的公司在不断地资本流通过程中逐渐的取得本公司的股权股份,从而引发资本的虚拟增加、导致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混乱;容易危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秩序、使得该市场主体形成垄断等等不足之处。为主动的面对相互持股形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相关的法律应确立持股比例限制制度,成立相互持股过程中多个市场主体之间公布查询所需信息的相关度规定,以公开的方式表明相互持股的状态,从而减少因相互持股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政府治租是理解中国股市规范化发展的重要维度,通过分析我国政府治租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政府治租之后,事件公司高管人数没有显著变化而持股比例显著下降,高管事后持股比例不及事前的一半;(2)政府治租之后,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显著提高,但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却显著下降,大股东之间制衡能力增强。在控制变量方面,规制行业中的事件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波动幅度明显较小,并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虽有下降但不显著。结合中国转型期的体制背景,有必要加快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步伐,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从而抑制上市公司寻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制,主要以持股比例为依据,没有区分收购与并购的界线。不管持股人的目的是为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还是为了公司分红、股票交易收益。只要持股达5%,每增持股份达法定比例,都必须履行举牌义务;持股达30%以上,都必须采用要约收购方式。我国要约收购以全面要约为主,协议收购、间接收购持股达30%的,只能发出全面要约。要约收购人以终止公司上市地位的收购、以及因收购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股票终止交易的,都必须改部分要约为全面要约。  相似文献   

11.
盈利性的商业保险为公共性的新农合提供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效率性原则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保障私有化向医疗保险领域的延伸。而且,根据Markowitz的E-V(均值-方差)模型,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表面看来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优化了投资组合,提高了获利机会,是理性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最初的公司法是一套组织法而不是行为法,因为公司法的基本作用在于确立公司的主体地位。但当公司被拟制为法律上的人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公司的行为规范的设立只是迟早的事情。当公司的行为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即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公司立法从组织法到行为法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公司权力的行使不断地受到限制的过程。公司权力的行使不仅取决于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还取决于其他各种约束公司行为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公司的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希望看到公司盈利。然而对于那些只能依靠财务报表来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准确地把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常常在会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粉饰利润,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存货减值准备、收入构成、营业外收支、应收账款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行为,从而提醒报表阅读者应该更深入地去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清楚公司实际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可持续性对企业竞争力带来的深远影响,提出建立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它融合了平衡计分卡及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全面地对企业的业绩实施战略管理。同时,还引入模糊加权平均模型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具体计算,从而帮助企业找出运作上的弊端所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在股份公司中执掌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权力。当董事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董事往往会将其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主要表现为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自我交易、篡夺公司机会等形态。为了防止董事滥权,保护公司利益,需要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抑制机制,对董事职权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智力资本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稀缺性、难以替代等特征,因而必然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以我国2005年98家IT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了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且随着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逐渐增大,即企业绩效的提高显著依赖于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司治理是一种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分权、受托、代理、诚信责任、价值实现和增值等概念为内涵的机制,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有效的公司权力制衡机制,以实现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行。建立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很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非常态转让是指并非出于股东自愿而是基于法定事由引起的股权转让。我国《公司法》未对股权非常态下的转让做出规定,而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形普遍存在,面对股权非常态转让纠纷,由于无法可依,不同的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能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司法工作的公正和顺利开展。实际上,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进行非常态转让,并不影响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也不影响其“资合性”。因此,我国《公司法》应修改并补充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非常态转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强信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决定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模型。通过我国家电行业8家企业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