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车永强 《江汉论坛》2004,(5):99-102
新时期诗歌是在传统诗歌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已经出现了对传统的悖逆,而这种悖逆,与其说是衰落,不如说是重塑.新时期诗歌由于侧重于思想精神的解放,并且中国古典与现代、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各种诗歌艺术和诗潮汇拥而至,构成其丰富复杂、迷离激荡的发展背景,呈现题材、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时期诗歌上承"文革"反思,下启各方思潮,实现了各类风格诗歌的尝试,而尤其在语言、诗体和手法等方面背离了传统的诗歌路径,然而也正是这样,诗歌的发展才有前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邹建军  李志艳 《江汉论坛》2008,1(2):139-143
贺敬之虽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诗体形式,但只有楼梯式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这种艺术体式虽然有中国诗歌艺术传统的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以及法国以阿波里奈尔为代表的绘画流派,三种艺术资源共同构成了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观感的艺术"、"吟唱的艺术"和"力感的艺术"的特征,并以此成为其诗歌艺术的生命之源.本文主要从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的角度讨论其构成要件,并对其艺术构成中的种种中外因素作出分辨与评价,以期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其又以各种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甘肃华夏文明是甘肃独有的优势社会资本,也是甘肃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梳理甘肃华夏文明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视角,从不同角度尝试性设计传承这一文明的模式,以及探索甘肃华夏文明的创新思路.继而,在理清传承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组织协同和他组织协同等方面深入甘肃华夏文明的协同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06-113
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江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正所谓"西江诗在宋朝抑何盛也"。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是宋代江西诗人的主要代表,他们在诗创作上的艺术特色、杰出成就以及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都可以揭示出宋代江西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诗歌和外在世界的关系,这是评价诗歌的重要角度,也是确定诗歌格调高低的主要尺度。把握这种关系的是诗人,对这种关系的不同处理体现出诗人不同的艺术姿态,而这种姿态对于诗歌的艺术效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诗歌的精神向度主要取决于诗人对诗歌与世界的关系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诗歌历史考察,诗人在处理诗歌与世界的关系时,一般主要有四种姿态:对话、介入、逃避、消解,对这些姿态的基本内涵和艺术效用进行比较细致的探讨,对于我们了解当下诗歌的现状和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诗歌艺术思维和形态的多元并存 ,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批评模式的多元化。吴开晋先生在《当代新诗论》中 ,基于整体观念而形成的整体性结构诗学及其批评模式 ,对于整合和评判新时期诗歌的多元艺术形态及其美学走向 ,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批评意义。新时期诗歌批评的总体倾向往往限于流派批评或对于青年实验诗歌的持久关注 ,而站在宏观整合的视野 ,对其进行整体性结构研究 ,却一直是诗歌研究的薄弱环节或者说盲点。吴先生一直秉持着宏观整合的理念 ,在抹平山头和价值冲突的基础上 ,给予全方位地观照、统合和整体性评价 ,以此弥合了…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对提高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而且有利于顺利实现甘肃农业跨世纪发展目标。一、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现状分析对新时期甘肃地方财政农业投入能力的现状分析,是今后逐步提高地方财政对农业投人能力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我们对新时期甘肃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实状况作出如下判断:(一)甘肃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绩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都把甘肃农业作为全省主要任务之一来对待,坚定不移地树立强化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现象”值得深思。它之所以出现 :一、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 ;二、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自新时期以来 ,甘肃形成了思想解放而又实事求是的思想群落 ;四、编辑部同仁在办刊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是造成了“《读者》现象”。  相似文献   

9.
壮族诗歌有古老的传统和民间的特色.新时期,随着与汉族文化的日益交融,壮族诗歌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这种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本土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人性化与生命意识的体现、诗体解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复义是狄金森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主要包括词汇、修饰性短语和整首诗等。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复义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产生了一种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狄金森诗歌中的复义是构成狄金森之谜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她诗歌的多重性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曹颖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49-153
在世界文学史上,西方诸国以叙事文体最为发达,而东方的中国却以擅长抒情文学著称.中国人奕世不废的言志抒情载体则是诗.前人常说:"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诗正是从诗歌音律美的总结性创造,到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集大成,以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及风格流派等方方面面,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巅峰时期.本文以唐代诗歌艺术对于日本汉诗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选取在唐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竹"为研究角度,深入探究以白居易诗词为代表的唐代文学对于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鼐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理学的价值取向,在艺术上体现了明显的古文旨趣.姚鼐诗歌显示了儒林与文苑的合流,以及对道的担当,同时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其创作以古文法为诗,是对历来以文为诗的全面总结与发展、开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李琼洁 《船山学刊》2009,(2):173-175
本文主要论述了郑珍作为“宋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对上接宋诗派、在艺术师承方面“不墨守盛唐”的同光体诗人陈三立的影响,主要突出表现在诗学思想、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艺术创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甘肃人口发展的外部环境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2005年"甘肃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甘肃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对策研究报告"的节选.所选部分主要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甘肃统计年鉴>,对目前甘肃省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改善人口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上的“玄言化”以及美学上的“谐谑化”倾向.透过传统诗学特征在其诗歌经验和诗歌文本中的存在状态可以看出,只有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西方诗学理论有机融合,让中国新诗既流淌着母体的血液,又感应着世界潮流的律动,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转型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作者诗歌艺术上的诸多矛盾和困境,体现了写作动机背后的独特思考和诗学主张.通过对<十四行集>诗作的价值重估,可以透视出冯至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矛盾和困境,以及它们对冯至后来诗歌创作的内在制约.<十四行集>既造就了诗人个人诗歌艺术的顶峰,也把诗人逼进一个难以继续有所超越的艺术困境之中,以至于进入一个平白如话的时期,艺术上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诗歌与高校诗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大学生的诗歌创作是中国新诗艺术的一个亮点,是当代诗歌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板块,其中有的作品是可以进入诗歌史的,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种种不足与失误。第一,诗歌教材的改革问题。新时期以来开始使用的游国恩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及其作品选,比较注重文学作品的人民性、现实性和批判性,作为文学最重要特质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出版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长期运用的《外国文学史》是朱维之的简编本,不仅因过于简略而难于反映整个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叙述诗歌的篇幅…  相似文献   

19.
杨红菊  张中全  刘汉文 《兰州学刊》2005,(6):311-313,315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一系列理论论争的基础上,先后树立了追求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旗帜,使中国电影在艺术形态、美学风格、产品结构以及产业体制各方面或调整变革或丰富完善,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仍将是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朓是南朝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在继承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转变和扩充山水诗的内容,注入了更明晰的主观情感,转变了审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时空组合,达到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效果,把山水带入了世俗的生活,形成了清丽淡雅的诗风。在永明体诗歌方面,谢朓诗具有了普遍抒情的意义,推动了诗歌向近体诗的发展,对诗歌发展在整体的风格与境界,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