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农历五月,遵义人民掀起的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势力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和主力已由官绅阶层转为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新篇章。在研究近代教案时,了解遵义教案及其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中所发挥的承先启后作用,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建国以来,首次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4月20日至25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宗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150余名出席会议,就近代中国教案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案”的概念问题。有人认为“教案”提法不科学,反映不出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侵略斗争的性质,容易引起误解,把斗争当做宗教诉讼案件。因此,不应再沿用清政府当时的叫法,用“反洋教斗争”比较好。有人认为“反洋教斗争”的提法也不准确,范围太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自从外国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深入内地传教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相伴而生,其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时期,张之洞出于对国运的忧虑,反对义和团运动,镇压反洋教斗争,组织东南互保。张之洞的教案思想,既有爱国、护民、捍卫主权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妥协大于斗争。这种悲剧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降,自从外国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深入内地传教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相伴而生,其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时期,张之洞出于对国运的忧虑,反对叉和团运动,镇压反洋教斗争,组织东南互保.张之洞的教案思想,既有爱国、护民、捍卫主权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妥协大于斗争.这种悲剧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贵州省社科院和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等九省市二十余个学术机构和团体共同发起的第三届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论讨会,于1989年11月20日至25日在贵阳市举行。与会同志围绕近代中国教案起因、反洋教斗争和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如何把近代中国教案研究引向深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关于近代中国教案起因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会党与近代教案探讨□赵树贵会党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最活跃、最具影响的民间秘密团体,参预并领导了抗租抗税及反洋教斗争(即教案),支持、联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始终站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前列。近代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四川《社会科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等21个学术团体主办的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0日—24日在成都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教案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八十余篇,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反洋教的概念问题。有人认为,反洋教斗争这个概念不科学,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略。因此,在表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由《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日——十五日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反洋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从1861年的贵阳教案(一说始于1848年的青浦教案)开始,到1902年的景廷宾起义,斗争此起彼伏,几乎连年不断,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或说五十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运动和历史事件。参加运动的群众十分广泛,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兵丁胥吏、举人秀才、中小地主、权门豪绅直至封疆大吏,几乎囊括当时中国社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举行的首次关于近代中国教案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大约三年前,《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同有关单位在四川大足县联合召开了一小小型的“反洋教运动史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会后,特辟“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研究”专栏,陆续刊登有关文章。自那时以来,随着有关文章和档案、资料汇编的发表、出版,关于近代中国教案问题的研究及其重要性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对关于教案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认识也不断有所深化;现在,尽管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争论,但却不能再视为不过尔尔和对它不此之图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发现和认识到:教案——反洋教斗争,其持续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囊括中国社会各阶层群众之多,都为中国近代史上所仅见;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且同近代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密切关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专题;而且还是中国文化史、宗教史、哲学思想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代中国教案问题应当也必须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同太平天国史、洋务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扶清灭洋”思想与近代教案的关系》①(以下简称《关系》)一文中,曾提出“扶清灭洋”,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农民与官绅联合反对洋教的纽带;参加反对洋教行列中的地主士绅,主要是该阶级中的顽固保守派,等等。文章发表后,听到一些不同看法,但都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为此,不揣冒昧,仍按原来主题,就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扶清灭洋”思想不能振兴中华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裨有助于对传教、教案和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和讨论。一、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社稷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市场,西方列强用大炮作为支柱,以“布道运动”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开拓市场、占领殖民地的争夺。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猎取的重要目标。然而,清王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阻挡他们进入中国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档案馆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一书,搜集档案资料四百八十八篇,约四十七万余字。书中史料时间上自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下迄宣统二年(1910年),这正是近代中国教案萌发、发展和进入高潮的时期;它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反洋教斗争史提供了全面系统、宏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百分之九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如果以1856年的广西西林教案为起点,迄于1898年的山东梨园屯起义,其间为时达四十余年之久,比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次重大事件持续的时间都长得多。反洋教运动是由西方列强的宗教侵略激起的,而宗教侵略正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根本上说来,反洋教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自卫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就反洋教运动本身来说,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民间秘密结社直接参加到反洋教斗争的行列里来,并成为斗争的主导力量,运动的性质必然随着发生变化。对于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运动的关系问题,目前专门性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本文试作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一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封建官绅,所采用的方式多半是骚动或械斗;中法战争后,封建官绅逐渐从运动中退出,而城乡人民群众则开始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运动卷入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秘密结社成员,他们逐步居于运动的领导地位,而所用的方式也逐步发展为武装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反洋教斗争的起因,指出它是一种正义的反侵略的自卫运动,是中国人 反洋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一八九八年七月,四川大足余栋臣再次起义,首树“顺清灭洋”旗帜。同年十月,义和拳在山东高橥“助清灭洋”的旗帜而兴起。这些斗争都是以反对洋教为主要目标的起义,是近代教案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探索“扶清灭洋”思想(或“顺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辅清灭洋”等)与近代教案的关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扶清灭洋”,诚然是一八九八年余栋臣起义第一次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政治纲领。“扶清”的“清”,是指朝廷、皇帝、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相似文献   

15.
以“教案”为热点的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本文无力展现其纷繁复杂的具体历史过程,只能从极粗浅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背景上来理解反洋教的历史合理性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即简称为“教案”或“反洋教运动”者,实际上占有一个十分重要和相当显著的地位,它历时最长,差不多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它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和各地区;它次数最多,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义和团运动期间,“仅就由于传教士引起的大小教案”而论,就“共达四百余起”①之多。我们所熟知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斗争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到题目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能单就反洋教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来谈;而谈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李时岳同志一些文章中的有关看法很不相同。因此就把我的看法提出来同他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势必涉及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反洋教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但认真分析,相当一部分教案中农民反教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从狭隘的现实经济利益、传统习惯出发,希望将洋教士赶出本乡本土便万事大吉。近代农民的爱国主义有一个觉醒过程。排外主义不是爱国主义。只有当农民自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危机意识,将反教斗争和保卫国家或保卫清王朝联系在一起时,才表明他们的反教行动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以往对教会势力的研究只注意到西方洋教士,而忽视了大批入教的中国农民,特别是其中的地痞流氓恶势力。引起教案冲突的人员除少数为恶的洋教士外,相当一部分为恶的主体是入教的中国人。故教案冲突除跟洋教士的矛盾外,还有入教与未入教的中国农民内部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内乱、斗争在近代的特殊继续。是中国乡村社会封闭、落后以及历史上充满斗争的特点所决定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既要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也要注意反省解剖民族落后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近代教案,有些论者认为是“中西文化冲突”;自始至终贯穿着“基督教与中国封建礼教的矛盾”;这场运动在封建顽固派所掀起的“反洋教思潮”的引导下,走向了“极端排外主义的邪路。”总之,把一场民族自卫运动,曲解为盲目地反对西方文明,阻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研究中国近代教案,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不能忽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及与之俱来的社会矛盾的变化,古老的中国开始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历史变动。1848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老大腐朽的清王朝无力抗拒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外战争屡屡败北,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教案——反洋教斗争在这一总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此起彼伏,历时半个世纪上下,前后连接中国近代史三次革命浪潮,波及了全国各省区,囊括了耕夫织妇、兵丁胥吏、乡绅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官绅和民众的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试图对贯穿于反洋教斗争中的矛盾问题作点探讨,以期得到同志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