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但在浪漫派达到顶峰。在前者,反讽是一种对话的特征,通过言说与所说的颠倒呈现出否定性。在后者,反讽拓展为一种生存风格,它抽象自一切实体性的价值以至于沦为虚无主义。克尔凯郭尔的《反讽概念》秉持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他却以苏格拉底为反讽的最高原型。他指出,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呈现的反讽是一种以二分法为特征的辩证法,通过引入对答之偶然性,为意义的生成赋予了无限的可能性。由此反讽之无是生成性的。不仅如此,克尔凯郭尔引入了反讽的另一重含义,即“伪装的无知”,以此关联于苏格拉底式有学识的无知。这种无知是康德式的对理性之于超验论题的限制,并由此为基于伦理信念的意志决断留出位置。由此,反讽成为一种弃绝有限主体性的生存态度,它蕴含着向死而生的激情,并且以此抗衡智者以私欲替代逻各斯的僭越。在此,苏格拉底的反讽非但不是虚无主义的,而恰是以无捍卫伦理的绝对性。在此基础上,克尔凯郭尔把反讽定义为:以激情为手段,实现对伦理之内在矛盾和解。由此,克尔凯郭尔的反讽是一种有伦理维度的存在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克尔凯郭尔对施莱格尔反讽的批判呈现出他们反讽在服务对象、否决程度与主观性方面的相异。但他们反讽均是苏格拉底反讽的现代发展,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的反讽,致力于反叛理性主义的禁锢与意识自由。他们还要诗人凭借反讽凌越形式、素材、写作惯性乃至创作本身,实现创制自由并导引读者解放自我。二人反讽启迪着众多现代西方作家与哲学家采取反传统写作与断片化叙事,质询与反思着自然坚实的传统和日益内化的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3.
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兼有哲学和神学两个维度,舍弃其一,就说不通。此外,他以反讽的、否定性辩难的方式进行写作,其目的不是让一方胜过另一方,而是让其两败俱伤,让理性陷于绝境,从而引向信仰。克尔凯郭尔志趣在于揭示理性主义生存方式的困境,以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为归宿。  相似文献   

4.
鲁迅、卡夫卡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讽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一致性,克尔凯郭尔将反讽界定为对虚元的无限否定性精神,也即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鲁迅、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并置、重复和戏拟的反讽形式,形成了叙事风格的两面性,即悲剧性与喜剧性并置,现实性与历史性重复,荒诞冷酷与神圣严肃交叉。而这种叙事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对比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哲学实质的不同和在源流上的关系, 着重突出克尔凯郭尔宗教哲学的入世情怀;结合文本解读克尔凯郭尔哲学的精神实质;得出结论:克氏的入世宗教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促使现代人对生活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多源于对他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果进行形而上学的追问,又多趋向于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而克尔凯郭尔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则把思考的方向侧重于伦理的面向。在厘清死亡的主语之后,克尔凯郭尔站在对死亡“无知”的立场,把对死亡的形而上学追问转向了“死亡意味着什么”的伦理追问。克尔凯郭尔对死亡的“无知”是一种关切的无知,进而推动个体反思死亡在自身生存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死亡的确定性包含了结果的确定性以及精神不朽的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是死亡时间和精神不朽的不确定性。个体在面对死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中,将重新去思考死亡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谱系看,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上承德国浪漫主义,下启张扬意志的现代思潮。在表达方式上,克尔凯郭尔追慕苏格拉底的思想"助产术",倡扬间接交流。因而其学说的呈现状态,既不是哲学化的思辨形式,也不是宗教的论证过程,而是通过一种诗学化的建构策略来完成的。文章以克尔凯郭尔最具诗学特征的著作《非此即彼》为例,解析其学说的诗学建构方式之因由、生存哲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思"与"诗"的整体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克尔凯郭尔诞生于哥本哈根,他的一生也是在那里度过的。克尔凯郭尔的父亲是日德兰半岛人、那个地方很荒僻。他父亲从小就同严酷的生活环境作拼死的斗争,直到12岁时才由一位叔父把他带到  相似文献   

9.
国内研究克尔凯郭尔往往关注他哲学方面的成就,却忽视了他全部创作的根本底蕴--信仰问题.本文拟从基督教思想史而非哲学的角度,把握这位非凡的思想家.力图通过克尔凯郭尔对人、罪、上帝、信仰等问题的独特看法,来发现他与传统信仰的冲突之处.文章指出,克尔凯郭尔并非游离于社会之外,相反,他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三领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的是丹麦思想家索伦·克尔凯郭尔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生存三领域"理论.事实上,如果要全面的了解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就不能回避这一重要主题.本文主要讨论"三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审美领域,伦理领域和宗教领域,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这一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具有鲜明的反讽特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及哲理反讽。通过层层反讽的交织运用,克莱恩含蓄有力地批判和解构了关于战争、人性、自然宇宙以及社会人生的传统理念和信条,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状态超然、动态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反讽的文学传统始于希腊,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和美学理念,历来为众多作家和评论家所采用,玛格丽特·米契尔的名作<飘>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她的反讽具有解构主义、生态批评等新兴的现代话语特征,表明了作者辩证超然的创作态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动态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ICM视角分析理解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言语反讽意义是基于主客观互动的对人类经验的概念化,言语反讽理解是一个激活受话者ICM的意义构建过程,共享背景知识和人的想象能力在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投文是近年来湘籍诗人中一位颇有实力的写作者和诗歌研究者。他的诗歌创作始于1980年代末,早期诗作着力在乡土风情中抒发青春的思悟,留下中国文化的投影。2003年是他的诗歌创作转折期,对人事与人生的书写,使他的诗歌表现出反讽与戏拟形态,他揭示存在的荒谬,同时又表达孤寂空虚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16.
拟从反语接收者的角度来分析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判定及认知,其最终结论不难发现,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判定认知有着类似受喻者的主体性,反语的成功判定和认知解读需要接收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主体性,结合反语发出者所处的物理语境、字面意义来解读,但由于反语接收者个体主体性的差异,也可导致接收者对于反语发出者真实意图的不同解读或是无法解读,从而感受不到反语的存在,同时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认知过程也受到自洽原则的引导,即反语接收者会根据已有事件或言语概念对后续事件或言语产生“预测”,一旦这种“预测”遭到违反就会使反语接收者产生一种“焦虑”感,这时反语接收者会开始自我协商的过程而消除“焦虑”感。  相似文献   

17.
浪漫反讽理论来源于哲学,起源于本体论,其主旨是要解决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使分裂的人与自然重新统一。其理论的出发点是以一个全一的本体、一个普遍的一为终极根据的。反讽是浪漫主义者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其试图把经验的世界转变为具有主体性意义世界的媒介,是消除主客体间矛盾的诗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8.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小说的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是中国当代小说反讽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情境反讽通常具有现实性、历史性、虚拟性和异常性四种表现形态,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凸显起着重要作用。意象反讽主要是通过意象象征体与象征意旨之间悖逆乖离的独特结合方式体现出浓郁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