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张謇的慈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骏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40-140,142,143,144
慈善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张謇先生事业的重要组成。张謇的慈善思想继承了传统伦理道德观 ,加入了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近代内容。在他的躬行实践中 ,体现着一代慈善家高尚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张謇的慈善公益思想与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謇在清末民初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主张,在晚清经元善新慈善观的基础上,使中国的慈善公益思想具有了更为明确、更为丰富的近代内容。特别是他将慈善公益事业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新的层面阐述慈善公益事业的功能与作用,而且十分重视盲哑人教育,将创办图书馆、博物院、医院、公园等都纳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称得上是张謇对中国近代慈善公益思想的一大发展。由于张謇具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思想,使得他所从事的慈善公益活动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并且产生了更大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变的进程中,张謇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风气的开通等做出了重要且独特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创造出令后人仰慕的业绩,与其诚直、平实、坚韧的思想品格有重要关系.研究和认识张謇的这些思想品格,对于深入研究和全面认识张謇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癸卯东游日本学习考察是他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兴办实业的转折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 ,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使张謇得以实现多年欲游历日本、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办学经验的夙愿。研究张謇癸卯东游的主客观原因 ,不仅可以加深对张謇东游全过程的研究认识 ,也是全面地理解东游乃张謇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周新国 《晋阳学刊》2016,(4):143-145
直到武昌起义爆发,张謇与孙中山并无直接的交往,中华民国建立后,两人有了接触。起初,张謇是支持袁世凯的,但随着他对孙中山的思想事业的理解逐渐加深,对孙中山的评价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自治百年发展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思潮从西方传入中国至今已历经百年,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清末时期、民初及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四个阶段。中国地方自治的介入者包括了历届政府、各政治派别、众多学者,他们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因此,地方自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同时,由于反动势力十分强大、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要真正使地方自治扎下根来又是十分艰巨的,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方自治的发展才步入正规,并在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从地方自治的理念,特别是中共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来看,它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民主、构建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借用儒家"以身发财"和"以财发身"的概念,有助于分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过程与经营理念。张謇办厂之前的职场资历与科举功名,为他积聚了丰富的人脉网络,使他可以更多地接近行政资源,增加投资的垄断性与特权性,这些堪称有助于他创业的"身份资本"。而张謇在办厂过程中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和积极探索,则又意味着他支付了超常的心力与智力,这些可视作他为创业投入的"身心资本"。凡此二者,构成了张謇"以身发财"的主要内涵。但张謇创业的主旨却不是为了发财,而是造福社会。通过考察张謇对发展地方教育和慈善及公益事业的贡献,可以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孔子"以财发身"的遗训。张謇追求社会效应而非经济效用的创业观,是他成为一个著名实业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蒋国宏 《学术探索》2010,(1):121-126
关于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早在张謇在世之时即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因受“左”的思想困扰,研究一度陷于沉闷,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张謇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张謇农业思想的内涵、来源及意义,张謇发展农业的对策和举措,淮南盐垦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张謇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当前,应打破学科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度解读和重新审视,使对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法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在政治上立宪法 ,在经济上建法规 ,在刑事民事上讲人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精神 ,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在中国经济面临新转机和新困难之际,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出任工商农林两部总长.在任职期间,张謇获得了推行经济改革思想和主张的机会,他提出了系列改革纲领,这些措施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研究者往往关注他这些方面的成就与影响,而对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其散文创作的状况极少涉及。其实,张謇曾被人视为当时文坛的八大散文家之一。他一生撰述丰富,其散文创作的主旨是爱国思想的阐发,而儒学是其抒发己意的基础。张謇的散文既立足于桐城派的既成传统,同时融合了时代的积极因素,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其散文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武乾 《江汉论坛》2002,2(1):74-77
梁漱溟认为,因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应当实行与西方不同的地方自治;中国式的地方自治应以乡村为基本单元,构建集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乡村自治共同体;实行经济的合作化和文化的道德化,在政体上完全排斥西方分权式的法治主义;地方自治应由知识分子团体以教育的方法,而不应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这一中国化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对自清末以来西化地方自治思想的反省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地方自治思想在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详细考察了美利坚乡镇自治的政治建制以及观念基础,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培育公民精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削弱多数的暴政、对抗个人主义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仍,这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争议,学者们对地方法治褒贬不一。地方法治与地方自治紧密相关,托克维尔的地方自治思想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公民参与等方面对回答我国为何地方法治、如何地方法治等问题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晓玲  徐静玉 《学术探索》2013,(11):147-152
张謇对江苏教育近代化中的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通过参与对近代学制的修订,推动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率先成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推动省级行政机构的改进,并以江苏教育会为依托辅助教育行政,完善了近代教育行政制度;还通过与江苏教育界人士的长期共同努力,实现了江苏教育经费的独立,初步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为了推动近代实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主张建立近代银行,实现金融体制的现代化.他提出中国金融的现代化应当走系统化、股份化、法制化和渐进化的道路,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金融现代化理念.张謇金融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产业资本的运作,还涉及投资参股和设立近代银行.张謇关于现代金融体制的设想及其初步尝试,虽然受近代国情的制约而无法实现,却是其"实业救国"思想的充分体现,对当今社会也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相伯和张謇同为江苏籍士绅,自1880年代在朝鲜相识以后,相交、相知近半个世纪,在清末民初重大的政治及社会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较为一致的思想及行动,尤其是在倡导和推进新式教育、谋求政治变革方面,二人携手并肩、互相支持,不但开创了东南新政事业的新局面,而且,其交谊也成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段佳话。追溯二人交谊活动,既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之艰难及曲折,也可以反映近代有识之士为推进新式事业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操和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9.
所谓儒者,皆为儒家思想深化之人。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作为"士"之儒者,其政治理想往往追求贤君圣主,鲜有民主宪政愿景焉。作为晚清进士之张謇,在民族危机与实业发展之需求下,开始探索中国式的民主宪政。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看,标志着儒者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为了实现其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提出了著名的"棉铁主义"主张.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推动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种的改良,促进植棉业的发展是张謇践行其"棉铁主义"主张的重要举措.张謇推进植棉业发展的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从此有了巨大扩展,棉花品质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植棉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而且棉花生产的扩张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