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女性研究在美国学术界获得制度化 3 0年之后 ,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女性研究是在美国历史、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女性主义历史的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 ,要理清学术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 ,可以利用F .豪、B .M .所罗门等人所描绘的图表。根据她们的描述 ,女性研究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妇女为争取获得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而斗争的第三阶段。内战之前就曾有妇女提出要求 ,其中有些被获准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但是她们学习的只是与其性别相应的特殊课程 ;1 9世纪后半期 ,又有一些妇女直接提出要求参与到为男性提供的课程中去 ;在 2 0世纪 60年…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讲授女权问题的课程。那时,各大学的女教员人数已相当可观,实力也较强。其中一些富有革新精神的年轻女性,开始创设一门新的学科,讲授妇女的经历和体验,促进女性的团结奋斗精神。她们的行动得到众多女学生、女教员和社区妇女的支持。这些女革新者大多又是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她们对妇女在参与解放其他受压迫者的运动中受到的性别歧视深有体验,曾作过顽强的斗争。当时的自由大学运动(即教  相似文献   

3.
两名妇女升职明尼苏达最高法院时,凯瑟琳·麦金农(C. MacKinnon)问道:“她们会作为妇女、并为所有妇女使用法律工具吗?”她接着说: 我认为真正的女权问题不在于生理上的男性还是女性把握着权力,尽管女性掌权是至关重要的。……我的问题是,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忠于谁,我们的共同体是什么,我们对谁负责。如果这些显得不够具体,我认为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女性作为女性会说什么。我呼唤一个有待我们去创造的女性角色,代表一个不再沉默、能说出闻所未闻事情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宋桂珍 《学术交流》2006,(2):168-170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同时,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1996年,我在一篇论述“劳动力流动”的文章和《关键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女性工作选择的三重类型学,根据我对众多妇女就业史的调查,对她们的择业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表明,大约20%的女性是家庭中心型。在她们的一生中,子女和家庭是其优先考虑的方面;她们宁...  相似文献   

6.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01,17(4):87-88
“五四”以后,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个性意识的女性作家,她们对中国妇女几千年来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特别歧视给予猛烈的抨击。但是,她们在婚恋小说中大多沉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只有少数作品涉及了性苦闷等内容,这与男性作家的性意识、性压迫、性心理、性变态等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传统道德规范、婚姻、生育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各个角度可以看到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进程中,老年妇女问题在老年问题中慢慢凸显,她们承受着性别与年龄的双重歧视,生活质量普遍比男性老人低。笔者拟从社会工作和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老年女性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老年女性树立新的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基于性别的分类方法是最基本的社会分类方法,它是包括家务劳动分工、劳动力、政治和宗教在内的多数主要社会建制的组织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女性的性别角色往往被认为是从属于男性的,于是,这种性别划分就强化了女性在生儿育女和辅助活动中的作用,并限制了她们的自主权,限制了她们参与决策和从事高额报酬工作的活动,由此将女性置于危险之中。同时,这一过程也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的作用而被强化。这种性别划分也因不同群体的稳定性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成功性而有所不同。现在,性别分析往往被孤立开来,因此,建议所有社会学家都应在自己的研究中思考性别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要的社会建制以及各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总而言之,得使她感到自己是一个女性,是一个真正的女性。” 苏姗说得很对。我同许多妇女交谈过,她们都说有同感。一代妇女所需要的并不是原始的性生活,而是“同男性一起互相欣赏各自异同的体验。”这话究竟是指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巧、仪表和体态才能引起女性的兴趣呢?或者换句话说,妇女期望人从男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妇女对男人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气质:  相似文献   

11.
何萍 《社会工作》2009,(4):34-35
在老龄化进程中,老年妇女问题在老年问题中慢慢凸显,她们承受着性别与年龄的双重歧视,生活质量普遍比男性老人低。笔者拟从社会工作和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老年女性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老年女性树立新的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作者在其研究课题“为什么进行女性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最初动机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在作者所工作的英国大学中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经验 ,尽管通过单元和课程评价的方式 ,或通过口头反馈 ,作者了解到学生们喜欢女性研究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但这些学生也常成为开玩笑的对象 ,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敌视 ,特别是当他们将女性研究作为攻读学位的课程时。此外 ,近年来有不少文章讨论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一般经验以及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特殊经验 ,但是这些文献大都是站在女性研究教师的角度或是那些使用…  相似文献   

13.
身为女性,在多年社会学的研习生涯中,我一直很关注女性研究的领域。来到香港后,在逐渐熟悉与了解所身处的社会时,我亦始终很留意这个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状况问题。说起来,在香港这几年,我认识与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多半是女性。在这些朋友中,既有长于我辈的中老年职业妇女或家庭妇女,亦有年轻我许多,称我为老师的刚进大学的青春少女。当然更多的是与我年龄相差无几,在不同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女研究生。通过与她们的交往,使我直接、间接地了解不少香港妇女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亦知道了一些她们的苦恼、快乐与追求。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书定价$ US2 5,主要内容如下 :世界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 ,并且这种现象具有性别差异 :妇女的寿命更长 ,她们得到的资源更少 ,并且她们还担负着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原因大同小异 :女性从她们的“工作”中得到的报酬很少甚至是没有 ,她们由于曾为照顾家庭而中断工作 ,其结果是更低的养老金 ,而同时社会和文化规则又分配给妇女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职责 ,而不考虑妇女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在许多地方 ,妇女更是社区关怀的提供者 ,而她们自己的需要却未得到满足。今天 ,国家财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削减 ,变化的家庭形式和家庭对更多的供…  相似文献   

15.
《彼拉维德》以艺术的方式记录了处在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在白人和男人双重压迫下的痛苦挣扎和艰难的自我迫寻历程为了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她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摆脱“第二性”的地位,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写作,以改变她们在历史上作为“隐形人”和“失声集团”的存在;她们打开自己的房间,让男人进来,共同书写那原来只是属于他的故事——历史,而所有这些又都被小说家编织进她那精巧的元小说叙述中去了。  相似文献   

16.
宋剑华  杨姿 《求是学刊》2006,33(5):101-106
庐隐、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每一个人都以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角,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道路上的真实感受与理想破灭;她们不仅用细腻入微的故事叙事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现实困惑,同时也深刻地阐释了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抵触与拒绝。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卡夫卡在长篇小说<城堡>中对女性做了精细的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粗略地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分析极为精确和深刻,同时作者也表明了自己对待女性的态度: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注定只能屈服于男性,接受社会强加给她们的角色和弱势身份,这种自我接受和放弃使得女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压迫和歧视,也放弃自我解放的希望.这不是某个女性的悲哀,而是这个集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1965年的移民法有可能使得美国华人男女比例长期以来严重失调的情况得到改变。1950年华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62∶100。二十年以后,这个比例减小到107∶100。这种男女比例上的调整加上美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大影响了成千上万华裔妇女的命运。整个70年代,有创记录的华裔女青年进入美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有一半以上的华裔妇女外出工作,教育和就业需要她们在社会和心理上有一个新的形象。华裔妇女逐渐地摆脱了民族传统强加给她们的各种习惯,得到越来越大的个人满足。她们确确实实已全然不同于三、四十年前简德·王和麦克辛·金斯顿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岳红 《社科纵横》2006,21(12):195-196
奥斯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她进行文学创作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激进与传统相冲撞的18世纪末。那个时代,整个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构建的,女性的价值是从男性的利益出发被评定的。面对妇女的地位、职能被严重贬低的状况,不可能所有女性就此沉默,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借助自己的笔来揭示男女的不平等,反对男性文学乃至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桎梏,就这样,她们开始了对妇女的自我探索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奥斯丁就是其中典型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充分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韩国女性教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  根据有关女性问题的历史文献记载 ,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主要是在父权制的统治下 ,将妇女排除在社会决策之外 ,将她们局限在家庭中 ,对她们进行为家庭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从古代到朝鲜时期 ,韩国女性教育的内容被局限在掌握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家务劳动技术和维持父权制家庭所必需的品德。这种教育机制 ,提高了韩国女性的不为社会看重的家务能力 ,却未能提高她们追求理论知识的能力。这种教育还使女性本身感到自己是低能的 ,心甘情愿地接受从属与依赖男性的地位 ,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个人所具有的发展机会。同时 ,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