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国际法的存在是断无疑义的。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与安息就有外交和商务往来,并曾向西方其他国家多次派出使节。公元前90年并曾向罗马遣使商谈缔结对付游牧民族匈奴的军事同盟。这种种国际交往就构成国际法产生与存在的基础。而在此以前,我们伟大祖国对古代国际社会的贡献,物证可见子“丝绸之路”的开拓。事实上“丝绸之路”东段的开拓早在公元前七——四世纪就在进行中。史料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维时代罗马的万民法、战争法、随军祭司法以及三者关系的研究,可以展现罗马私法以外的罗马跨民族关系公法.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包括神法和人法两个方面,随军祭司法属于前者,它主要调整以誓言的遵守为核心的战和事务;万民法和战争法属于后者.在这个意义上的万民法是使节地位法,涉及使节不受侵犯原则、使节不得实施敌对行为原则、侵害使节的后果、使节于战时在敌邦的居留权等问题;战争法则关涉战时对敌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处置权.  相似文献   

3.
罗马始终未能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是罗马使节制度的独特之处.罗马使节制度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不断的争战和扩张中得到逐步发展.纵观罗马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在共和国时期还是在帝国时代,身负各种使命的使节往来不断,尤其是在早期争霸时更为明显.罗马有效的使节制度使其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一道成为罗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帝国时期,罗马的使节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城原有的使节制度演变成帝国的外交制度.使节制度的继续存在对于巩固帝国的统治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立国到公元前1世纪末涯大维(即奥占斯都)在罗马确立个人统治,五百年的时间,地处意大利一隅的蕞尔小邦变成了雄踞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古代的西方文明世界第一次统一在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之下。“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城尤如当时地中海的神经中枢。罗马的征服史同时也是一部求生存的斗争史,严酷的生存现实造就了罗马人冷峻、坚毅、顽强、务实的民族性格。罗马时期的造型艺术无论是恢弘的斗兽场、万神殿、凯旋门,还是各类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都努力透出一股英雄之气。特别是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雕塑艺术更鲜明…  相似文献   

5.
雪飞 《今日南国》2014,(4):20-20
公元前4世纪末,高卢人不断南侵罗马.这一次高卢人的首领高林又带领他们向罗马进攻了. 高卢人英勇骁战,进军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直打到离罗马城不远的阿里河. 高卢人全部光着头,他们猛烈冲锋,拿着长矛、板斧,疯狂地挥舞着.罗马军队从未见过高卢人的作战方式,很快就被高卢人压到河里,很多人被激流吞没了.一部分罗马士兵狼狈逃回城里,慌乱中,连城门也忘了关闭.这一天是公元前390年7月18日.后来罗马把这一天定为罗马的国耻日.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宣布信仰自由,允许各种宗教存在。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继续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为各种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元朝政府一方面尊重各种宗教,另一方面也对其加强管理,设立崇福寺管理天主教,元朝政府与罗马教廷也互派使节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天主教传教士孟高维诺就是以罗马教廷正式使节的名义来华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至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版图已经扩展到整个地中海区域,建立在城邦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开始面临危机,各类矛盾不断激化,其中意大利同盟者要求合法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他们在采用合法手段斗争失败后,便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公元前1世纪爆发的同盟战争在罗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后,波河以南的意大利居民获得了罗马公民权,罗马国家也从罗马民族的一统天下改造成为意大利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政权机构.经过同盟战争的严酷整合,意大利半岛终于完成了罗马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古代法治理论的源流来看 ,希腊人把法治从“尚法”观念演绎成“良法之治”,罗马人则把法治从希腊人的“良法之治”推进到“制约权力”,而近代西方法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渊源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智慧。因而 ,如果说古希腊是西方法治思想和理论的源头 ,那么古罗马则架起了古代西方法治理论与近代法治理论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一千年后半期发生的克尔特人迁徙,是具有极为广泛和强制性的野蛮迁徙。研究这个迁徙与大部分古代民族迁徙一样,缺乏确切的资料依据。但,克尔特人的大迁徙活动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相关。古典作家记述了这些活动,这就为我们研究它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拥有令西方人钦佩的古代文明,西方人把中国与西方对“帝国”的不同概念相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对中国文明产生了敬畏,甚至畏惧,但事实上中国向来不具有侵略性。明清期间,西方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文明的相对滞后使中国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人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对自身文化与文明进行了批判。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但值得中国注意的是,实现国家富强必须与发展民族文化并重。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以来,国内的一些报纸、电台,都以醒目的标题刊登或转播过一条新闻:中、澳、苏三国的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今甘肃永昌县境有一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骊靬。说:公元前54年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东向攻打安息,次年,该支军队在卡莱战斗中被安息军队打败,残部数千突围东逃。此后这支残军便从西方史料中消声匿迹了。他们下落何处,成了千古之谜。据说经三国学者研究发现,这支消声匿迹了的罗马残军,在中国史料中于公元前36年又出现在康居,帮助匈奴郅支单于守城,对抗汉朝西域都护统领的讨伐大军。结果郅支失败,汉军“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其中就有不少罗马残军。为了安置这些罗马残军,西汉政府遂在今永昌县境设置了骊靬城。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巴斯     
英国文化与地中海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公元前55年至54年恺撒率领罗马军团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英格兰起,到罗马人公元5世纪撤出英格兰,在四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罗马人在这个神秘的岛国上修筑长城,兴建城堡,建造宏伟的教堂,英格兰经历了地中海文明的洗礼。罗马人带来了腥风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 6世纪初 ,罗马只不过是意大利半岛台伯河畔一个占地不足 50平方英里的年轻共和国[1] 。到公元前 3世纪中叶竟发展成为号令意大利半岛 (除波河流域外 )的霸主。短短的几百年间 ,罗马的势力迅猛膨胀 ,对意大利半岛进行了全面地征服。面对征服后各地区所出现的新形势 ,罗马统治者不断地调整统治政策 ,使意大利半岛成为罗马向地中海区域进行更大规模扩张的稳固根据地。换言之 ,罗马对意大利半岛的征服 ,为罗马实现在地中海区域建立庞大帝国的美梦提供了先决条件。因而 ,探讨罗马对意大利半岛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对深入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史及其称霸地中海区域后所实施的统治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丝绸生产源远流长。古代希腊与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义即丝国,因中国很早向西方输出蚕丝而得名。约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千余年间,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陆路源源西运,誉为丝绸之路。我国丝绸生产的悠久历史,可以上溯到夏代,《尚书·禹贡》中有兖州“桑土既蚕”,“厥贡漆丝”的记载,夏禹时代济水和黄河之间的兖州,有适宜种桑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成语典故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积淀。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渊源,而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章将《圣经》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希腊罗马神话与三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加以比较,映射出英汉成语典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6,(7)
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历史学家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有人认为,意大利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意大利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在托斯卡纳地区发现的公元前4世纪的埃特鲁斯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用来和面的大张木头桌子以及肯定是用来煮面条的厨房用具。从这些用具可以看出,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已经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面条了。无论如何,意大利面条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数千年的演化中不断改善。还有证据表明,在屋大维成为古罗马的凯撒之后,罗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50万。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14,(4):36-37,27
古希腊时期开始于约公元前1200年。希腊是众多著名人物诞生的摇篮,古时的许多定理、思想或是文章,在今天仍然被人们学习和研究着。古希腊的艺术传遍欧亚两洲,直至19世纪仍然是西方国家效仿的楷模。希腊文化的影响力非常广,其中,对罗马的影响尤其大。在罗马,希腊语是代表知识与学问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一、国情:我国不搞“三权分立”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理论依据。它一直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典型形式。这种思想早在古希腊就有分权思想的萌芽.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就集  相似文献   

19.
一希腊文化的东渐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北与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西与土耳其交界,大陆部分为半岛,三面临海,西南濒爱奥尼亚海,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海岸线长达12500公里,因此古代希腊人善于航海。由于他们不断地扩大着海上活动,与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密切的接触,从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岛上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是重要的社会史素材,18~20世纪上半叶江浙沪竹枝词中频繁出现西方商品,因此,可以利用江浙沪竹枝词考察该时期江南社会的西方商品及其形象变迁。江浙沪竹枝词中关于西方商品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商品对江南社会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了三个明显变迁,即从奇珍异物到现代商品、从不感兴趣到流行时尚、从奇技淫巧到师夷长技。与英国成功实现针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替代并化解民族市场的中国时尚不同,江南并没能建立起可与西方对等竞争的民族产业,没能成功抵制鸦片战争后的欧风美雨,这是导致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上述转变的一个关键原因。但竹枝词也反映出在西方商业入侵和民族危难之际,江南为探索国家富强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