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8月,各大门户网站曝光了云南省保山市政府为保山籍“快乐女声”参赛选手段林希拉票的群发短信,社会对于保山市政府应用短信政务为段林希拉票的行为是否合理议论纷纷,保山市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做出了解释.本文从短信政务的应用为出发点,从学术的视角评论了这个事件,同时分析了短信政务应用的G2G、G2B、G2C三种模式的特点及方式,并探究了中国各级政府在应用短信政务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短消息具有及时、方便、快捷、安全、便宜,用于客户服务方面,具有直接、亲切和方便的特点。非常适合电力公司向客户提供延伸、互动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整个电力短信系统分为省公司短信平台及地市短信平台.省公司短信平台负责同运营商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短信网关及地市短信平台的通讯,利用电力系统信息资源为电力客户提供短信服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辅助平台,为生产运营提供新的工作模式。具体业务包括基于移动、联通、电信的短信公众信息服务、建立电力企业内部短信信息渠道、结合电力企业现有业务系统如:催费、代扣、查询、通知等为客户提供短信服务;地市短信平台实现各个地市的短信行业应用、WEB短信应用和相关管理、统计。  相似文献   

3.
政府治理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促进政府治理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更好地将政府治理工具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痛难点问题,如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壁垒与协同障碍、容缺办理制度亟待推广完善以及在线政务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等。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文章以试点城市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窗式”改革为例进行分析,从顶层设计、共享协同、治理模式与监管模式几方面为改革提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秘书之友》2014,(9):47-47
刘鹏飞在舒隧书工作》2014年第7期绳《务微信:网络问政新利器》一文中指出,微信公共平台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等优势。通过用户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目前,微信已逐渐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新平台。政务微信的发展,为政府工作带来了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5.
《领导科学论坛》2014,(4X):52-52
<正>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我们立足惠民利民,下放权力、下延网络、下移重心,强力推动政务进村、商务到户、服务惠民。全区累计办理群众不出村事项7.8万件,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权力下放,健全政务体系一是最大程度地聚合平台。新建区政务服务中心,38个区直审批职能部门进驻办公,区本级185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整合镇村便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4月24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辽宁省5月15日在全国第一个开展了"政务公开日"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软环境建设,以推进"四清理四公开"(清理公开行政职权、执法事项、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标准),规范权力运行为主要任务,围绕主题重点开展政策咨询、新闻发布、公开办公等一  相似文献   

7.
政府政务微信服务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信息服务工具,从平台建立以来就受到公众的重点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便捷性、针对性以及回应性等特点,整个政府政务微信服务平台已经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发布以及为公共提供服务的主要政务载体,并为政府塑造公众形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怎样充分利用政务微信服务满足用户日常的诉求、拉近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各地方政府在不断探索中。文章通过分析地方政府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探究能够提升其服务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提出政务公开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内在逻辑;随后以人民调解为切入点,结合fsQCA,探究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模式。研究发现,一方面政务公开可以缓解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外部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行政负担,进而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观满意度。较高的公开信息完整性是高质量的基层公共服务的充分条件;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政务公开信息丰富性低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高和政务公开信息丰富性高且公开信息的及时性高。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以政务微信为代表的政务服务模式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政务微信的快速推广普及,为顺畅政务部门与民众双向信息交流、方便群众办事、强化应急管理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开辟了新路径。政务微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种施政工具和平台,创新了服务思路,丰富了服务渠道,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也给党政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再先进的互联网业务系统也无法自动完成审批和服务工作。所有通过线上提交的办理事项都是在线下的后台完成的。现阶段政务服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后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材料精简,关键在于深化业务办理部门的后台改  相似文献   

11.
加强政务督查工作,是促进决策落实的有效方法,是克服工作中“不务实、不求实、不落实”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政务督查职能,确保政府决策落实,我认为在督查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抓落实,要树立政务督查的权威性督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落实,但督查工作的事项多是  相似文献   

12.
郭玟 《办公室业务》2024,(5):159-160
政务新媒体,指的是政府机构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和运营在线平台,向公众传递政府信息、政策解读、公共服务等内容,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信息互动的一种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13.
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George Sorter)教授提出了事项法.事项法是与现行价值法相对的一种会计方法.近年来,有许多文章从理论上对它进行探讨,不过,事项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信息事件上.本文将以企业转换过程实例说明事项会计的具体实施过程,重点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事项会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时政资讯     
<正>《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公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总体架构。国家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平台,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二是明确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办公自动化与Lot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信息传递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使得人们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以往的办公事务处理过程也随着这种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公益事项属性与中国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范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善因营销活动.基于企业捐向任何类型的公益事项是否都会同等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一问题,开发了一套测量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公益事项属性的量表,通过在武汉两所高校的随机调查,分别回收了178份和376份有效问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萃取和验证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公益事项的关键属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公益事项的这些属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者可参与公益事项程度、品牌与公益事项匹配度、公益事项重要程度、企业产品与公益事项一致性和公益事项可接近程度5个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14-14
7月1日起,海南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将正式启用,群众可在该中心享受到"一站式"审批项目的服务,35个单位800多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一站搞定。海南省要求,政务服务中心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集中办理、联合办理"和"便民、高效、廉洁",  相似文献   

18.
廖彩霞 《科学咨询》2009,(20):24-24
如今,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通过它,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商务和政务,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让人们对包括信息公开在内的诸多“阳光”制度有了更强的期待。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初步确定了我国的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是行政法治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于政府来说,  相似文献   

20.
《管理科学文摘》2008,(17):135-136
短信沟通在成为人们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文章在分析了校园短信文化对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正面效应与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校园短信文化,做好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