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海洋文学的角度考察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在整个英国海洋文学体系中,《黑暗的心》是众多文本的集大成者。凭借其对欧洲入侵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细致而耐人寻味的刻画,《黑暗的心》凸显了海洋在殖民活动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马洛的听众“我们”在泰晤士河口所发的思古之幽情很显然勾连起了海洋在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为下文马洛对非洲之行的叙述作了主题预设;同样作为陆上的主要交通动脉和母亲河,泰晤士河和刚果河在历史命运中的遭遇发人深思。海洋和大河在《黑暗的心》中明暗对照,前后呼应,共同推动了小说主题的呈现。这一主题关乎海洋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河湾》和《黑暗的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奈保尔的《河湾》和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出发,探讨形成作家不同个性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奈保尔是康拉德的继承者”,揭示出两者在殖民/后殖民文学历史上各自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深受英国著名小说家康拉德的影响。《黑暗的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主题和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试图探讨康拉德对菲茨杰拉德的影响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思古吉·瓦·提安哥是20世纪非洲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出色的代表作《碧血花瓣》讲述肯尼亚伊尔莫格村的现代化改造过程,通过四位主人公对过往片段的回顾,作品逐步揭示出独立后的肯尼亚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肯尼亚伊尔莫格村从一个饱受缺水之苦的地方变成了繁华城镇的过程,揭露本国官僚资本与国际跨国公司的联系,以及他们勾结在一起对民族经济实行压迫和掠夺的丑恶面目,进而彰显作者的反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诸多评论家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对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进行了解读,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似乎都在《黑暗的心》这部作品中得以回应,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极佳注脚,并引发了一次次争论,因此,对国内研究《黑暗的心》的成果进行述评是必要的。对中国学者而言,众多的研究视角中,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现代主义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暗的心》以一次沿刚果河而上的航行向读者展示了殖民地非洲的腹地的图景 ,同时也深刻地表现出在失去社会规范的约束后人性中本我的膨胀与放纵及欧洲文明的道德危机。约瑟夫·康拉德在这部篇幅短小的作品中 ,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在国内已有的对该作品的分析批评中 ,大多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分析上 ,鲜有对其象征手法的深入分析。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 ,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评论界对该作品宣扬帝国主义思想还是揭露殖民主义的丑陋本质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提出,文本中的矛盾性、不确定性凭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言——摩尼教寓言高效地运转着。通过精彩的摩尼教式二元对立的书写和读者的注释性的参与,《黑暗的心》变得生动、复杂且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作者对《黑暗的心》中马洛这一独具匠心的角色设计,揭示了马洛在该小说结构和主题两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他和作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的小说以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而闻名。阅读康拉德的小说时,读者时常有一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挑战读者思维;另一方面奠定了小说昏暗、压抑的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康拉德独特的写作风格,即给现实事物蒙上一层面纱使其变得模糊。这种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文章以《黑暗的心》为例,从复杂的叙事和场景的模糊两方面来揭示《黑暗的心》中的真实与虚幻,进而阐释出这种真实与虚幻的起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说《黑暗的心脏》完整地见证了20世纪西方文论风云激荡的过程。《黑暗的心脏》这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立足人性批评、形式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的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的解读,拓展了我们的阐释思路。《黑暗的心脏》寓意深远,人性批评与语言形式批评充分揭示了作品的多元内涵,而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对于丰富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疏离:解读《黑暗的心》的孤独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地反映了在工业化带来物质丰富的表象之下,人性被颠覆、物化、异化,孤独意识像暗流般在人们的内心涌动的社会现实。随着殖民者的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工业社会的孤独意识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作者借马洛的刚果之旅向读者展示了后工业时代各个层面的人际间的疏离。  相似文献   

13.
“展示”与“告诉”是小说叙事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作家的创作意图交替出现,搭配使用,形成不同的创作效果。康拉德的著名小说《黑暗深处》在表征主人公库尔茨的野蛮、凶残、贪婪方面,兼用“展示”与“告诉”两种方式,抨击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在表征库尔茨的“文明”和“伟大”方面,却故意使用“告诉”的单一叙事,丧失说服力,帝国神话被悄然解构,表现出康拉德高超的叙事策略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心脏》中的“孤独”主题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洛去寻求“黑暗的心脏”,而库尔茨正处在“黑暗的心脏”,他们都有着一颗孤独的心灵,他们的孤独透露出康拉德的孤独。  相似文献   

15.
《黑暗深处》之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康德拉小说《黑暗深处》进行分析,指出该小说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物质上的掠夺、精神上的压迫和文化上的颠覆;殖民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与此相对应,肯定了非洲土著人充满人性的一面。认为康拉德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最后探讨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的《黑暗的中心》Heart ofDarkness)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作品。这部小说自1902年问世以后,受到西方文学界的高度评价。美国评论家艾尔伯特·J·格拉德称它为“用英语创作的最伟大的几部小说之一”;[1](P9)另一位评  相似文献   

17.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作品探索了文明的内核和外表,展示了人性的黑暗、复杂和悖谬.作者试图透过各种表象去感受每个人对尊严的要求,从而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