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与提出凸显了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高度重视,这一科学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对其进行理论探源,认为其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并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还继承了历代中共领导人的"人民观",以及对自我实践经历的切实感悟和对当下国情的精准研判。这些都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使这一科学论断不仅符合客观需求,还突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列主义观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文章认为当前认真研究这项制度的形成、发展、地位和历史经验,对于加强中共自身建设,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十多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人关于经济特区的创建、发展、推进发展、深化改革的战略构想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有邓小平的"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江泽民的"重在发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胡锦涛的"继续推进改革,探索科学发展新道路",习近平的"要有新开拓,改革开放永不止步"理论的指导,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发展和成功。在新时期,有了党的领导人关于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构想指导,"春天的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建立英汉演讲语料库,采取定量和定性方法,从社会阶层分析话语标记语"so"和"因此"在分布频率、句法特征、搭配模式和语用功能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结果发现,"so"的标准频率高于"因此",领导人和普通大众使用"so"的频率相近,而领导人使用"因此"的频率是普通大众的近3倍.在句法特征上,"so"和"因此"多位于句首,较少在句中,但不在句末使用."so"可与"and"或"now"连用,而"因此"无类似搭配.领导人和普通大众使用"so"和"因此"的句首非搭配模式最为频繁.在语用功能上,领导人最常用"so"和"因此"表示推理,而普通大众则常用来表示推理和唤起关注.由此可知,社会因素对演讲中"so"和"因此"的语言特征和语用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只是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开启了其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历程,其间先是获得军事领导权,继而在党内形成了与总书记洛甫(张闻天)共同领导的"洛———毛体制",后又战胜了王明的挑战,最终通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才全面确立了在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导向经济,也许是20世纪最后25年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发展.中国领导人及经济官员们在经历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后,认识到其不足之处,从而采取了较自由的经济政策.他们开始赞赏市场经济的一些长处.  相似文献   

7.
理解领导必须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要带领他人;二是要走到没有走过的地方;三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动机以及抱负和理想;四是领导是一种领导人与追随者基于共有动机的道德过程,它和行使权力有本质的区别.毛泽东提出的"领导就是带路",邓小平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都是对党的领导实质的科学阐述.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三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虽然全面深刻,但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对"党领导的实质"的总结、学习和教育.执政党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正确理解党领导的实质,改变领导理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人民公社解体于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而城市人民公社却解体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后者为何提前解体?一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城市人民公社难以为继;二是国民经济调整致使城市人民公社由衰而竭;三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沉默无语引致城市人民公社在中央层面上的“不了了之”,而地方层面上却以“名存实亡”形式解体。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的"鲁迅"是透视延安文化历史形成和延安文人思想变迁的窗口,这一时期主要存在着两种鲁迅观.延安文人认为"鲁迅精神就是揭露黑暗追求真理,不怕孤独,即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和批判国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将自我对"鲁迅精神"的体认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而中共领导人则更侧重从政治的需要来阐释鲁迅,使得鲁迅逐步被意识形态化,并且通过标举鲁迅的旗帜团结文人以及规训他们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民信访制度是中共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利益表达的一种重要制度。中共在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通过创建人民信访制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建国初期中共人民信访制度的创建经历了理论准备、立法和实践的三个阶段,在其创建的过程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注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工作方法的革新等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围绕新生政权恢复和巩固经济的主线、实现党和国家发动和组织的政治运动,是中共在建国初期创建人民信访制度的历史经验。探讨建国初期的人民信访制度对新时期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分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村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学界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纷繁复杂的公社制度变迁和历史演变进行一番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这对于人民公社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公社所有制的变迁作为划分公社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新体制的确立为界,把公社史分为“大公社”和“人民公社”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5,25(4):31-34
毛泽东思想认识的逐步深化,使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最终确立起来。然而,把生产队(相当于原初级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作为人民公社调整的最后界线(底线),混淆富裕程度不同和阶级分化的界限、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包产到户与单干的区别,强调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区使毛泽东中断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毛泽东与人民公社的调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人民公社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社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劳动"的人的本质观的理解;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探索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主人翁意识一种社会实践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毛泽东探索实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人民公社的实践形式存在局限性,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对洪湖地区的小公社体制循序渐进的进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大公社制度在所有制、分配制和生产责任制等方面的弊端暗含了这一制度必然向小公社所有制方向转变的逻辑。从这一转变的繁难过程中可以看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是以顺应农民劳动积极性为出发点的,也是人民公社在所有制方面所能容纳的最低限度。小公社体制基本稳定下来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与晚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且在这种理想社会的内容设计上有许多重合之处。同时,两者的历史命运相同,都归于失败。可以看出,新村主义理想对毛泽东晚年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尝试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表述东方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道路,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大胆假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斗争实践,逐步建立起落后国家、尤其是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崭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收益分配方式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稳定农村与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同时在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平均主义、无偿调拨、工农“剪刀差”以及二元体制等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了农村发展的缓慢。集体收益分配方式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前后农业税时代,构建一种以国家扶持资金为引导、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一事一议”及其它社会资本形式的投入为补充的满足村级公共需要的资金筹集方式和体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2,22(6):31-34
在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 ,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统购统销是适应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寻找一个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 ,是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断加速的重要原因 ,最终产生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统购统销的实施 ,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我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人类学和俄国公社的研究,对那些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特别是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那些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这一理论的提出过程及意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这一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