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雪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三月的租界》是鲁迅先生在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一九三六年写的,成篇于四月十六日,最初发表于三六年五月的《夜莺》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一九三二年,成立了伪满州国,东北人民开始了亡国奴的悲惨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组织了抗日武装,奋起反抗,进行艰苦的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却对日本侵略者卑躬屈膝,步步退让,在“残山剩水”之间,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蔡万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7,(5)
《三月的租界》自去年十月在《人民日报》重新刊登之后,许多同志作了认真的注解和分析,这对揭批“四人帮”,认清“四人帮”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的面目很有帮助。目前,许多高等学校中文系和高中,都将这篇文章选作教材,无疑是很必要的。但在分析中存在不少分歧。本文拟就其中几个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理解,和大家交换意见。一、《三月的租界》反驳了几个荒谬论点? 在《三月的租界》的头一部分里,鲁迅摘引了狄克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6)
三月的租界鲁迅今年一月,田军发表了一篇小品,题目是《大连丸上》,记着一年多以前,他们夫妇俩怎样幸而走出了对于他们是荆天棘地的大连——"第二天当我们一眼看到青岛青青的山角时,我们的心才又从冻结里蠕活过来."'啊!祖国!'"我们梦一般这样叫了!"他们的回"祖国",如果是做随员,当然没有人会说话,如果是剿匪,那当然更没有人会说话,但他们竟不过来出版了《八月的乡村》.这就和文坛发生了关系.那么,且慢"从冻结里蠕活过来"罢.三月里,就"有人"在上海的租界上冷冷的说道—— 相似文献
4.
鲁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5)
今年一月,田军发表了一篇小品,题目是《大连丸上》,记着一年多以前,他们夫妇俩怎样幸而走出了对于他们是荆天棘地的大连②—— “第二天当我们第一眼看到青岛青青的山角时,我们的心才又从冻结里蠕活过来。 “‘啊!祖国!” “我们梦一般这样叫了!” 相似文献
5.
张愚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1)
《三月的租界》是一篇反对右倾投降主义的战斗檄文。它以辛辣锋利的语言戳穿了狄克之流的伪善的面目,揭露了他们绞杀革命的投降派的实质。本文在教学中难点很多,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反复探讨。一、关于《三月的租界》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汤漳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风赋》是战国后期著名作家宋玉的一篇重要作品.由于作者文笔优美、想象丰富、描述细致,因而几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为人称道.《风赋》究竟是怎样的一篇作品呢?解放后出版的古典著作介绍和大学古典文学作品选教材,几乎一致认为它是一篇"讽谏"作品.说它"讽刺楚襄王一味淫乐骄纵,毫不体恤百姓的疾苦",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最近编印的大学教材中,竟把它说成是"借风为譬喻,用艺术的夸张,针对所谓 相似文献
7.
鲁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刊出了《“夜来香”》,同时发表了胡奇光同志文,考证此篇当是鲁迅佚文.陈福康同志在该刊同年第2期上发文对此提出异议.我在1979年第6期该学报上发表了《<“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不同意陈文中的种种有疏误的说法.福康同志又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上发表了《<“夜来香”>是鲁迅佚文吗?》一文,其中对拙说作了批评.但我读了此文后,感到陈说的纰漏愈来愈多,因而愿 相似文献
8.
张国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
下面发表张国光先生的这篇文章,指出几十年来在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左”的干扰,并强调了只有排除这种干扰,才能恢复红学研究实事求是的学风。本刊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继续刊登各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以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西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10.
11.
王凤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1)
《三月的租界》的第九自然段是最难理解的一段,也是分歧最多的一段。有的文章把这一段分为四小层,有的则不分层。我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层。从“这些话”至“更有希望”为一层,以下为一层。第一层,鲁迅先生运用逻辑学上的归谬法揭露狄克和“有人”的“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这一论点的荒谬。“这些话自然不能说是不对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6)
鲁迅在战斗的一生中,"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不但"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而且画出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奴才与帮凶的群丑图.他那浩若烟海的杂文,就是铸刻着形形色色群丑形象的大鼎.《三月的租界》所揭露的狄克即张春桥,不过是群丑中的一个小丑,在鲁迅的笔下,他是推行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打手,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帮凶,是搞阴谋,耍权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政治流氓.今天重新学习《三月的租界》,用毛泽东思想剖析狄克这个小丑,对于认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阴谋罪行和丑恶嘴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把身子伸出窗外,看到一个男孩挂在苹果树上,身上除了一件弹性裤之外,一丝不挂——那就是米加!当时我立刻冲下楼,铆足了劲儿冲进花园,朝着吊在树上的小男孩跑去。“你是谁?”他问。这也是我在舌尖上想要问的问题,竟然被他先开口问了。“我叫乔金。”我说。“我叫米加。你为什么要用头倒着站?” 相似文献
14.
王锦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Z1)
《语文战线》一九七五年第六期上,发表了薛绥之同志《〈流氓的变迁〉的针对性》一文,其论点和研究方法,有些值得商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中,特别提到了鲁迅的《流氓的变迁》一文中的一段话,肯定并赞扬了鲁迅.为此,《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分别专门发表了鲁迅在该文中关于《水浒》的一段论述,还在社论或评论中赞扬鲁迅评《水浒》评得好,完全 相似文献
15.
16.
杨荣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17.
易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18.
卢黄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他的黑笔记里写道:“唯物主义物质刺激”,把“物质刺激”打扮成“唯物主义”加以兜售。对于反革命两面派的这种卑劣的捏造,我们必须加以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根据康德的思想,“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也就是说“存在”不是“一个外加于主词概念的并且扩大主词意义的谓词”。①现代的哲学分析似乎支持康德的观点。下述的一个论证表明“存在”不是一个谓词。为了断定x具有某种性质,就必须预先假定 相似文献
20.
高长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
近几年来,一些评论者认为:《狂人日记》是意识流小说,鲁迅是意识流作家.有的同志甚至提出:“《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在此略述浅见,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