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内涵十分丰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端于什么时代?它的发展历史基本面貌如何?它的主要民族特色是什么?它有哪些重大的理论贡献?”——这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刘良明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一书的《序论》向读者提出的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本23万余言的专著也正是以这几个重大问题为主线,广泛地搜集资料,科学地进行论证,从而作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刘良明同志的这部专著虽然出版于90年代初,但发愿写作此书却是80年代初的事.为此,作者曾在“数载之间,或北上南下,访书向学;或斗室伏案,爬罗剔抉;耗尽心力,方成此编.”(《后记》)嗣后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补充修订,堪称作者十余年研究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成果的系统化和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适合高校采用的好教材.因而,问世后既为同行专家所瞩目,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师生的好评.最近,还受到台湾出版界的注意,将在海峡彼岸印行繁体版.鉴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目前还是一片“新开垦区”,现在这里只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天气,与我们期待的“上林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还有一段距离,而本书作为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发生、发展过程的专史,它的出现,仿佛是在目前还略显  相似文献   

2.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为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历史系姜平同志撰著的《中国民主党派史》去年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中国民主党派史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在许多方面作了开拓性的探索。现仅就该书最显著的几个特点,作一评述。第一,首次提出了中国民主党派史的历史分期。要编写一部中国民主党派史,首先要正确地解决民主党派史的分期问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历史分期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一个科学的民主党派史体系。我们高兴地看到本书作者合理地解决了民主党派史  相似文献   

4.
由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近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主要论述自五四运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的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概貌。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共一百余万字)。上册阐述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我国出版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叶明勋1941年出版的《舆论的形成》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以社会舆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也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出版的舆论学专著。这部专著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现代舆论学及其理论学术专著产生于1930-1940年代,而不是学术界所认为的1980年代;而且通过结合中国早期的其他舆论学研究成果对这部专著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有关我国早期舆论学研究史的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陈钟凡先生简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后有郭绍虞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国古代文论,人们自然会想到《文赋》、《文心雕龙》、《诗品》这些文论典籍以及唐宋以来各家的诗话、词话、曲话之类,至于古代小说理论,人们就很陌生了。因为古人没有留下一部小说论或小说话之类的专著,有的只是些分散零星的评论。现代各家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阐述都很简略,以至不为人们所注视。近年来,学术界注意到了这个开发得很不够的领域,陆续发表了一些探讨我国古代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文章,发掘出一些珍宝。但总的看来,这个领域仍是很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小说理论中,曾否有过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主张?这种主张是何时提出,何人所提,它又有何特点?探讨这一问题,对研究过去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小说批评史,对我们扬弃前人遗产、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都很有意义。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说法不同。我们的看法是,中国小说批评中,曾有过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主张,是明代叶昼在他托名李贽所作的百回本《水浒》评点中首次提出。叶昼是明代后期(万历时期)一位贫寒的知识分子,他用已经去世而名望很大的李贽的名义评点小说。对此,与他同时及略后于他的钱希言的《戏瑕》、盛于斯的《休庵影语》、周亮工的《书影》  相似文献   

9.
一部新意迭出的中国古代人口的研究专著──《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读后近年来出版的人口研究专著和读物不少,但有关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的专著却极少。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袁祖亮教授花数年心血撰写的《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最近由中州...  相似文献   

10.
建国四十余年来,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与批评这一研究领域,可以说是一块涉足不多有待开垦的园地。许怀中积多年在这一领域的耕耘成果,撰著了《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变迁》一书,筚路蓝缕,功绩不可磨灭。该书填补了我国现代小说理论与批评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向读者推荐。第一,头绪清楚,线索分明,要言不烦。本书把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三十年的历史分三个阶段来论述:从1917年“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至1926年为第一阶段。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从裂变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尚呈现幼稚与开始发展的特点,所以这一部分篇幅不多。从1927年“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6年,为第二阶段。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与批评“走向全面发展新途中”的繁荣时期,呈现出复杂、丰富、全面发展的特点,是本书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还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小说批评的建立,小说批评队伍的扩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伊始,特里·伊格尔顿的新作《审美意识形态》就问世了。如果说70年代中期出版的《批评与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对文艺理论最初的有价值的贡献,那么,新作无疑代表了他里程碑式的成就。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伊格尔顿不但著述甚丰(已经出版了十多种专著),而且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一般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是鲜明而令人钦佩的:其一,在他对欧洲美学史、文学批评史的思考中,既表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在这个方面堪与黑格尔媲美),又紧密地结合着当代文艺理论中最重要而且最富争议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明晰地分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沉思的老树的精录》、《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而享有声誉的文学批评家黄子平,于90年代在香港出版了文学评论集《革命·历史·小说》。作者以睿智的眼光,透过历史的烟尘,深刻地剖析了50-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革命、历史、小说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揭开了一个新视角。此评论集,融其智性与生命体悟为一炉,从而形成了黄子平成熟而独特的批评风格。一、智性的批评黄子平1983年的《当代文学中的宏观研究》,鲜明地提出了“要在微观基础上展开宏观研究”①的意见。他认为宏观研究不仅意味着空…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的“自说自话”式的述史方式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及散文批评研究中得到生动的证明。这即是指范培松先生早于!op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新近问世的《中国散文批评史》(“20世纪中国散文研究系列”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以下简称《批评史》)。前者因其独特的个性化阐释被孙玉石誉为“将在整个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中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批评史》第609页)。而后者,我以为也将以其构建个性化述史空间的典范实践屹立于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研究的群峰之中。 我以为,范培…  相似文献   

14.
我校哲学系叶汝贤副教授撰写的《唯物史观发展史》最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展史》是一部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的孕育、产生和发展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版,是我国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发展史》全书共三十八万字。它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唯物史观发展的列宁阶段》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三篇为基本线索,向读者完整地展示了唯物史观从创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史。这本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历史系姜平同志撰著的《中国民主党派史》去年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中国民主党派史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在许多方面作了开拓性的探索.现仅就该书最显著的几个特点,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广州师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李冠乾先生的专著《苏联史研究》。全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苏联史的成果,计论文19篇,共215千字。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论及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其人及其理论透视、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卫国战争、赫鲁晓夫50~6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等重大历史问题。拜读大作之后,我感觉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并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在研究苏联史的过程中,有时失之于空泛,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17.
刘士林的《中国诗学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lop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哲助的修订版,《中国诗哲论》创作于叨年代初,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诗学精神》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风貌,个人特色十分鲜明。它在基本理念上提出了本体论诗学这一观念,通过对历史上十位诗哲生命精神全面而具体的阐释,对这一观念作出了具体生动的阐释。同时,此书是从古代诗歌的角度结合西方学者观点所作的文化研究,在理论探索中多有创新。该书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出“自然深层的精神结构”的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历史中一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初,王力先生给北大学生开过“中国语言学史”,这门课的讲义后来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1963年第3期起连载),1980年,王力先生又将旧搞重新整理成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以单行本出版.这本《中国语言学史》是继岑辍祥先生在《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8)之后又一部中国语言学史著作.虽然它只是一本“简史”,但在当时与这一领域的其它著作,如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治学史》、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甚至岑辍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相比,其观点之新、材料之富、体系之严密、研究之深入都达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二十世纪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 ,在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基础上 ,分别从二十世纪初、“五四”时期、2 0 - 70年代、新时期这四个大的历史阶段阐释了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征、其演进发展与历史局限性 ,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近百年里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文章最后对台港地区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评价 ,因而构成了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全方位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