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档案部门在“十一五”规划实施之后,将高举农村服务大旗,把做好“三农”档案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档案事业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借助电子政务平台来服务于“三农”,是政府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工作热点。本文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服务“三农”的方式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借助电子政务构建服务“三农”的有效渠道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发现了持续增长的好势头,这为人寿保险服务“三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就新形势下人寿保险服务“三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地方年鉴作为地情信息资料的载体,在地方经济和改革开放中有哪些社会作用,其发展趋势怎样,笔者就此略抒己见, 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1994年10月《全国地方年鉴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地方年鉴有“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我市通过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论述 ,这些论述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 ,再次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 1 992年 1 2月 2 5日召开的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并且把这个观点作为我们党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要求“无论是各级党委还是全党同志 ,…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服务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涛 《广西社会科学》2003,(9):192-192,F003
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在服务“三农”上具有帮助农民致富的优势和作用 ,应为不同层次农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6,(1):29-32
本期《今日黄山》内容颇丰,值得一读。打头的“科学聚财,民主理财、统筹育财,规范管财”一文,对我市财政工作有回顾,有总结,也有展望,承前启后。严谨翔实。 休宁县农村综合改革始于去年秋天,时间不长,取得的经验不少。郑建新答本刊记者问和方来寿的经验介绍,从容道来,予人启示。 屯溪作为“首善之区”,责任重大。“十五”期间,屯溪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目可睹。令人振奋。 从本期开始,我们在《今日黄山》版块还特辟《今日新农村》专栏,意在通过这一栏目,展示我市农村新气象。为我市“抓百村、促千村”工程擂鼓助威。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作为基层干部的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2002年他的专著《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十年后,李昌平又推出新书《再向总理说实话》,再为"三农"鼓与呼。在这十年里,李昌平从经商,到《中国改革》杂志社做编辑,再到香港乐施会工作:2006年担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成立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并于同年在河南信阳平桥区郝堂村从事乡村建设。其身份经过了多次转换,他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也逐步深入,对于过去十年来的"三农"政策,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审视,并趋于理性和深入。从常年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到学界的知识精英阶层,再到以自己的想法实施乡村建设,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李昌平有关"三农"问题的思考无疑值得关注。2012年底,《新京报》记者、本报特约记者张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9.
《徽州社会科学》2006,(5):27-28
价格举报工作是物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举报中心是物价部门的一个对外“窗口”,其工作绩效事关物价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答”的工作方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围绕一年建平台、两年大变化、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为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做好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对于推动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正当权益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是服务大局的需要。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建设“粤西经济强市”作为中心工作和主旋律,档案工作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在服务大局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档案的自身优势,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用足、用活、用好档案,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与否。周恩来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主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的利益维护以及改革妨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制度等问题,是对周恩来“三农”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和产业化。文章就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开拓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徐云 《百家论坛》2001,(3):38-39
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在政治、经济、化、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决策,越来越离不开价格信息。因此,价格信息是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丹 《理论界》2007,3(11):17-19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曾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情况的变化,中国农村在改革中面临着新的困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本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因此,深入理解和挖掘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构转换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贵 《河北学刊》2003,23(4):47-48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08,(5):20-23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吹响了号角,成都市社科联在省社科联的领导下.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推进我市社科普及工作.深入推进“全国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我市社科系统全面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建设“百千万”工程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8.
乔冰 《理论界》2006,(3):6-7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一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牛若峰 《河北学刊》2003,23(4):43-45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宏 《理论界》2006,(3):225-227
“三农”问题不是泛指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而是存在小农经济残余和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真正形成是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摩擦因素造成的,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还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去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