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公民在农村,村民选举关系着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村民选举是村民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但实践中村民选举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现实案例,不仅侵犯了我国村民这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而且大大阻碍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民选举的条款过于原则和抽象。为此,必须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制定《村委会选举法》,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群教师,活跃在田间村头,为村民宣讲各类知识;有一群教师,奔走在邻里乡间,为村民传递最新信息。他们就是上海市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村民学校工作室——顾海林村民学校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开展上海市村民教育的前沿阵地。"在从事村民教育后,我就觉得现在确实缺少对村民面对面的教育。"工作室负责人顾海林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对村民委员会的定位不准,尤其是没有理顺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会议以及它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故有必要对村民委员会的地位进行探析。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对村民委员会进行重新定位。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明确界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参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来确定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公民在农村,村民选举关系着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村民选举是村民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但实践中村民选举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现实案例,不仅侵犯了我国村民这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而且大大阻碍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民选举的条款过于原则和抽象。为此,必须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制定《村委会选举法》,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的问题.认为村民自治有三个核心要素,即村民群众、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要搞好村民自治,首先要明确其主体是村民群众,在此基础上弄清规范的方向,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目前村民自治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难题都是主体不明确,机制不规范的结果,如村"两委"的矛盾就是如此.究其原因,宏观上是体制运作进程中存在的痼疾使然,微观上,则为村"两委"失去有力的监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切实保障村民大会及村民群众的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法院对村民委员会选举名单纠纷案件存在受理与不予受理两种做法,但根据我国现行的制定法,法院不存在受理此类案件的依据。村民自治阻断司法救济有其历史原因和意义。立法机关未将村民委员会选举权纳入司法救济可能出于保护村民自治权的考虑,但村民自治权是法律赋予的,有其自治边界。由于当前农村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革,加上基层政府的不当干预,村委会的角色功能发生错位。司法介入村民自治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司法介入村民自治并不会侵蚀村民的自治权。通过对政治权利内涵的拓展和村民自治边界的明晰化,司法介入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马继迁  赵志鹏 《南都学坛》2012,32(2):107-112
利用对江苏省常州市小庙村村民的调查数据,研究村民的不同个体特征与其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表明:村民的政治面貌、有产权住房数等因素与村民的阶层认同关系不大,村民的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月收入水平、家庭月消费水平等变量则与村民阶层认同关系密切。男性村民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女性村民;青年和中年村民认同的阶层地位明显高于老年和未成年村民;已有城市户口的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显著高于农村户口村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村民认同的阶层地位较低,随着学历的提高,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显著升高;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村民,阶层认同最高,其次是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工厂工人和无业者等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较低;月收入越高的村民,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明显高于收入低的村民;家庭消费水平越高的村民,主观阶层认同明显高于家庭消费水平较低的村民。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的相融性和相互促进性。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 ,将直接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发展方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选举过程和选举结果两方面考察了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的评价状况,并分析了不同个体特征的村民对村委会选举评价的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的整体评价不高,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也较低;相比之下,男性村民的评价高于女性村民,年长村民的评价高于年轻村民,党员和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村民的评价高于普通村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一样,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根据宪法精神更明确、更具体地规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目前人们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意见分歧很大,有的主张定为一级行政组织,有的主张定为半行政、半自治组织,还有的把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绝对化。(见1987年5月29日《社会保障报》)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着村民委员会的任务、建制、产生和组织,决定着村民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方法,也决定着村民委员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全国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际,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我国制定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治地方立法,形成了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但是,要通过良法实现更好的自治,必须提高村民自治地方立法的质量。我国村民自治地方立法总体质量较高,在合法性、适应性、操作性、特色性等方面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当引起立法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姚炎中 《21世纪》2013,(Z1):47-48
村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集体组织,由此选举产生的村委主任是村民们信任并拥护的体现然而,在浙江省衢州市东港街道闹桥村,近一年来却始终有村民在上访。据反映,闹桥村现任的村支部书记兼村民主任胡弟古带头在违法租地建豪华别墅。12月25日记者为弄清楚村民反映是否属实,实地前往浙江衢州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产权形式决定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配和行为方式.在买断经营权制下,企业的收入与游客量有直接关系,企业得到正激励,但村民受到负激励.在股份制和村民自主经营形式下,村民具有正激励.应优化乡村旅游产权制度:将政府部门和村民收入与客流量挂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科学地确认村民股权,雏持好股份合作经营过程;通过定立乡规民约,约束村民自主开发乡村旅游造成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发展村民自治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方式,文章主要分析了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越来越暴露出现行制度的粗陋;就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而言,可资利用的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救济、权力机关救济及司法救济等,而这些机制存在制度上的困境。从快速解决选举纠纷,维护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视角,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村民自治监督机构,保障该机构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用;同时需要明确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指导作用,实现国家公权力与基层自治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联众村村民的乡村婚礼为例,研究得出:差序格局所包含的村民人际关系规模有所扩大;利益对村民的人际关系有深远影响;业缘也成为构成村民差序格局的维度。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传统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结构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联众村村民的乡村婚礼为例,研究得出:差序格局所包含的村民人际关系规模有所扩大;利益对村民的人际关系有深远影响;业缘也成为构成村民差序格局的维度。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传统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结构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在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有制度可依,但在实践中存在有制度不依,贿选村官现象;村民臣民意识的存在是村官贿选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村民们的盲目顺从、苟安、消极等待观望心理,使得他们或者不愿、或者不敢、或者不会与贿选行为作斗争,以致对贿选行为无所作为;我国村民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村官贿选现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19.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是村民的自治意识状况。检测村民自治意识状况的指标可有多种,其中包含的重要指标有:认同和归属意识指标、民主参与意识指标、助人服务意识指标、自我教育意识指标、依法办事意识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遭遇了"两委"矛盾、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选举失序、经费不足等困境。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增加了若干新规定,但在区分政务和村务、确认村民身份、完善村务公开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