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进入加速期、城镇化进入推进期、工业进入转型、群众思想进入活跃期、国家实力进入提升期,给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如何顺利渡过这“六期”,完成这些新的任务,是领导干部实现“精气神”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来,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当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或考察的“五忌”、“五宜”,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到高处,才能心甘情愿地改进作风,下基层才能克服“五忌”,做到“五宜”,也才能真正站到高处,沉到底层。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乡镇党委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现代《官场现形记》”的所谓“官场系列小说”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悄然流行。这些小说着意描写一些“官场人物”投机取巧、阿谀逢迎、圆滑世故的“为官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一部分人的灰暗心理,从而拥有为数不少的读者群。有的领导干部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6.
现在,在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在上级领导机关为自己寻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工作,而是通过老乡介绍、朋友撮合、与领导干部子女套近乎等手段,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有的拐弯抹角认  相似文献   

7.
  颖辑 《秘书之友》2014,(6):47-48
牛余庆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0期《“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与消解研究》一文中指出,当下的领导干部承受了比一般群体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一、“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机理:压力型体制与角色冲突。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体制与内部角色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8.
所谓“知识透支”,不过是一个比喻,指的是知识的补充赶不上知识的输出。眼下,领导干部中知识“入不敷出”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做工作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讲话缺乏新意,有的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讲一些“外行话”,等。面对知识上的“赤字”威胁.多数领导干部善于挤时间“充电”,认真学习。但也有的一味“吃老本”,结果出现“江郎才尽”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修身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定型。一个领导干部过去注意了修身,并不意味着一辈子进了“保险箱”,当前一些领导干部“59”、“49”、“39”违法犯罪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空前的繁荣伴随着空前的诱惑,领导干部修身养德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在艰苦的、困难的甚至失败的、挫折的实践中来修养自己,而且要在顺利的、胜利的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要在各种环境中进行修身,时时检查自己处事、处人、处已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10月13日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党风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以活生生的事例给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颖辑 《秘书之友》2014,(4):47-48
周建红在《领导科等铹2014年第4期《领导干部如何防范职权遭亲情“绑架”》一文中指出,正确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不得不面对的永恒课题。所谓亲情“绑架”,就是以亲情的名义,对亲人无度索求。职权遭亲情“绑架”,就是领导干部行使公职和权力被亲情所左右、受亲情所支配。甚至受亲情所裹挟而违规违纪、违法犯罪,最终被亲情所葬送。有效防止职权遭亲情“绑架”,应坚决贯彻习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筑三道“防火墙”。一是思想“防火墙”。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因此,应从思想防范人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纠治“四风”,实现思想上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1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近年来全国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公开选拔从副县级到副厅级领导干部的公告、启事,不时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使得悉者油然而生一种“机会来了,试试看”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饶志华在《领导科学》2015年第1期《如何给下属摆“脸色”》一文中指出,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体现自己的权威.为此,领导干部自身要具有权威.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公生明,廉生威”,从而“不怒自威,亲而难犯”;同时,领导干部要赢得下属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开始,我们襄阳县实行了“领导干部待岗制”,即对全县乡局级领导班子中有一定问题或相形见绌的领导干部,在一定期限内终止其领导职权,实行待岗,待岗期满后,根据表现予以相应调整。截至今年8月底,我县已对78名乡局级领导干部实行了待岗,其中71名待岗期满的领导干部,有40名恢复原职,有14名被降职使用,有15名被免去领导职务,有2名被延长待岗期。通过实行领导干部待岗制,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这就是说,正确评价一个干部,不但要考察他八小时以内的公务表现,还要关注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小节。领导干部的生活小节虽“小”,但它是领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水准,代表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遗憾的是,少数领导干部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小节修养,经常把自己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不良习惯当作无伤大雅的小节,并以“小节不慎不失节”来开脱自己.搪塞他人。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了亲朋好友甚至个人的利益乱“打招呼”:有的干预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的插手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或介绍基建工程承包人,或帮助推销物品,或充当皮包公司担保人;有的插足侦查工作,干扰执法和司法工作,等等。据笔者掌握到的,目前领导干部在“打招呼”时,一般采用以下10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浙江省,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挥棒”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转变。最近两年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和省级党政工作部门届末考察中,一些重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干部,在换届中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是浙江省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后出现的新情况,2006年7月,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职务高、责任大,对工作倾注更多的感情、花费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正常不过,但要防止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使自己天天疲于应付.一些优秀的领导干部常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让人扼腕叹息.领导干部应该是“蛮拼的”,可不要“拼蛮的”,领导干部也可“悠着点”.  相似文献   

20.
现实存在这么个问题: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古人讲“饱暖思淫欲”。近年来,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沐浴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就“气短”;见到金钱就“手软”:遇见美色就有“贼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