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2年春夏,我们相继发表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学术论文(《争鸣》)1982年第2、3期),尔后在全国学术界展开讨论、商榷与争鸣。10年后的今天,我们想在理论上作一个概括,以便让更多的人取得共识,从而尽快地在哲学上确立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命题。 一、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即“事物的可分性,是指“差别的内在发生”,说明事物、现象、过程都必然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属性和趋势。它要求人们在对立统一中  相似文献   

2.
《浙江学刊》刊登的林正秋同志《南宋德寿宫范围与地址考索》一文,对拙稿关于德寿宫范围与地址的推断进一步加以考索,个人在此谨表谢意。笔者在五年前有机会看到很久之前就听说的芝园人工洞穴。这一人工岩洞,模仿石灰岩溶洞,体积庞大,洞顶不加横梁,采用拱券结构,作不规则天然溶洞地貌。在我国现存园林叠山中,除苏州环秀山庄采用较小跨距外,芝园人工岩洞是仅有的一处用拱券结构的大型岩洞了。当时承杭州钻机厂二同志持火把导观,由于火把燃点时间有限,未  相似文献   

3.
关于“敦煌本唐集”、“怪圈”及其他——兼答徐俊同志张锡厚一九九七年新春伊始、喜获荣新江教授惠赠其主编的《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版),翻阅之时,发现内载徐俊同志撰写的评论拙著《敦煌本唐集研究》(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五年三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民法的关系及其调整范围究竟如何划分?这是国内外法学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的问题。钱仍茂同志在《不能低估民法的作用》(载《浙江学刊》1981年3期)一文中,对拙文《经济立法体系与经济法学》(载上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异议,他的意见是值得重视和欢迎的。为了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开展讨论,我想在这里再谈一点自己的意见。我在那篇文章中,并没有把经济法和民法对立起来,简单地抛弃民法,用经济法取而代之。这一点,可能是钱仍茂同志的误解。经济法是从民法中分化出来的。从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来看,各个国家首先是用民法来调整财产关系的,有的国家除民法外,还有独立的商法部门。但是随着各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原有的民法和商法已经不能满足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于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德文原著里,我们所要讨论的那句话是这样的:“…der Mensch nach dem Mass jed-es Spezies zu produzieren weisund überall das inh(a|¨)rierendeMass dem Gegellstand allzulegenwies…”朱光潜先生在《经济学——哲学手稿》(节译)一文里①根据原著译为:“……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光明日报》五月二十九日登载的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合写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北京日报》、《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先后发表了讨论文章。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发表了王中、郭佩衡两同志合写的《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合二而一”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这一讨论正在进一步开展。现将有关文章的论点简介于后,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的论者认为,《魏略》关于不是刘备三请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主动登门求见的说法值得重视;诸葛亮《出师表》的记述并不可信;《隆中对策》很可能是附会之作,从而怀疑乃至否定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事实。本文论证《魏略》不可信,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是可信的,“三顾茅庐”实有其事,勿庸置疑。它将继续作为人才问题的一面镜子永远留传下去。  相似文献   

8.
拙文《鲁迅与“假洋鬼子”》最初发表于2004年第7期《书屋》杂志,后被当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同时,许多网站也纷纷转载此文并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读者意见不一,或表示赞赏,或激烈反对。赞赏也好,反对也罢,作为作者,我对这些意见都心存感激。毕竟在一个学术日趋边缘化的时代,一篇文章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应该算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在反驳的声音中朱献贞先生算是比较执着的一个了。其实早在这篇《此一“假洋鬼子”非彼一“假洋鬼子”》(以下简称《此一“假洋鬼子”》)①发表之前,朱先生就在另一篇…  相似文献   

9.
沈元瀚同志: 《学习与探索》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拜读之后,受益不少。我是学物理的,历史、经济纯属外行,只是由于业余研究科学史的兴趣所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对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机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运用了自然科学中一些新的思想方法,来探讨中国社会演变的一个可能的经济模型。由于我既得不到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也不具备历史考证的功夫,只是利用前人总结的资料进行分析,故史实错误一定很多,切望历史、经济学界的同志们指正。你的问题提得很细,我想是否先回答具体问题,同时对其中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深入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你看如何? 下面的回答按你的意见的顺序排列,个别的稍加合并,以便讨论。 (1)西欧以牧为主的问题,这是大体而论。比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经济就以牧为主,后来才引入农业。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有大量牧场和未垦草地、山林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不搞争论”是小平同志的一个发明,是其针对党内在改革开放政策上的不同意见而提出的不争论、不强迫、允许看、鼓励干、最终用事实说话的处理办法。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这一观点开始在党内广为流传并普遍接受。从实践上看,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同...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9):1-4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相似文献   

12.
陈春雷 《阅江学刊》2014,(5):123-129
世纪之交出现的汉语危机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汉语危机”命题真伪的激烈争论,并形成肯定与否定两派。综观两派观点,均有合理之处,但也都失之偏颇。肯定派对汉语危机的认识存在理论缺陷与误区;否定派则未能正视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和汉语危机论的意义与价值,也没有就汉语面临的困境作出建设性的思考。对于“汉语危机”命题真伪之辩的反思,有助于推动我们深入思考汉语的现实处境及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关于“文明选择”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正处于历史性大变革时期。伴随这场变革的是席卷全国的大辩论。辩论的内容涉及俄罗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从更深层次看,还有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选择,以及在这场辩论中出现的几大派别——欧洲——大西洋主义、现代“斯拉夫主义”、新“欧亚主义”和它们产生的历史渊源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法学界,司法界就“法人犯罪”问题展开了一场较大的学术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反映在法人有无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能否构成犯罪主体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上。本文试将各家观点择其具有代表性者综述如下。一、“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我国当前“法人犯罪”是客观存在的法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的必然产物,“法人犯罪”则是相应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孙冶方同志和郭道夫同志在《光明日报》上的争论,涉及到价值规律的几个根本问题。现在仅就几个理论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广义的价值规律是和广义的商品一起永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价值规律?这时的价值规律是同商品一起存在,还是二者“脱钩”?孙冶方同志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化生产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拙作《汤显祖年谱》附录丁《紫箫记考证》有一小节《紫箫记未成与政治纠纷无关》。今承邓长风同志提出商榷,我的看法仍和过去一样,见该书附录丙及丁,这里不再重复。我认为我和批评者的分歧主要来自《玉合记题词》中“部长吏”一词的解释。鄙意以为“部长吏”只能理解为“本部(指南京太常寺)的长官”,即该寺少卿王世懋。当时汤显祖任南京太常博士,是王的下级。那时张居正去世已久,“部长吏”之所以要“抑止(《紫箫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但首义有东、西、南、北、翼等五王,后且累封至二千余王;洪秀全称“真主”,而太平天国除“真主”外,尚有所谓“上主”、“救世主”、“幼主”、“赎病主”;洪秀全称“万岁”,而太平天国初期“万岁”有四位,后因杨秀清逼封,有五位,后期则有八位。这种特殊的现象,其实质如何?颇有加以探讨的必要。《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郭毅生同志的《如何评价杨秀清》一文,对此谈了他自己的看法,惜郭文结论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嗣后不少同志都表示异议,但那些文章的重点皆放在对“天京事变”的探讨上,对上述所谓“六王”、“五主”、“多万岁”问题,则语焉不详,使人不甚了然。笔者有鉴及此,愿将考察所得,贡献于诸治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盟国同法西斯德国战略决战的主战场之一。1944年8月下旬,诺曼底战役以反法西斯盟军的胜利而告结束之后,盟军最高统帅部就未来的盟军战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从塞纳河开始,一直持续到莱因河,甚至延续到易北河,几乎同第二战场相始终。本文准备在概述这场争论的基础上予以简要分析,并对实际推行的“宽大正面”战略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
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三十年.随着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争论也日益广泛深入.今天,发展到讨论人工智能的实际可能性问题,就这个问题已经召开了四次国际性会议.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不仅在实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哲学上具有挑战的意义,是把精神还原为物质的问题.由于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前景,将来有智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