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入世的竞争压力促进了中国产业的发展。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入世五年来,中国在分享WTO“经济红利”的同时,发生了许多不可逆转的制度性变化,政府“变法”与观念转变同时进行。WTO规则正在改变中国,中国也正在改变世界。为什么WTO没有冲跨中国入世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果对入世五年来的经济数字进行简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开放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 “双赢”两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仿佛一谈合作就必致“双赢”结果。 透视一些地方的开放现状,虽然言必谈“双赢”,实际难达目的。有的地方政策一变再变,似乎不把税费降至全球、全国最低就不算“优惠”。本来资源、劳力、水、电、土地等综合成本就低,加上利益分配上的一再迁让, “利润最大化”就成外方专利。即便如此,仍有人美其名曰:“肥水”跑了,可“和尚跑了庙还在”;利润流失,厂房跑不了。这种自我安慰法、精神胜利法,与“双赢”追求相距千  相似文献   

3.
入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变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适应WTO,又该如何去影响WTO?在这个世界经济大家庭中,我们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规避的又是什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五年了,离真正意义上的入世,我们现在还缺些什么?5年前的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前些日子很多媒体进行了辉煌的“入世盘点”——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由于实行了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贸易体系,按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的说法,“这5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这些盘点有助于提升国人对…  相似文献   

4.
WTO不是“布满鲜花的陷阱”,也不是“狼来了”和去“与狼共舞”。但是加入WTO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崛起,只有经济先发达起来。而经济要发达,必须入世”,WTO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委员薛荣久强调,“入世,将导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障碍的历史性突破,并将导致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正> 在经历了长达13年的“复关”和“入世”谈判后,中国已经顺利的加入了WTO。中国医药企业现状如何?“入世”后将给中国医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医药企业该如何迎接“入世”  相似文献   

6.
胡林 《领导广角》2001,(3):9-10
中国“入世”,世人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就中国入世的几个热点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相似文献   

7.
<正> 历尽艰辛十五载,中国终于加入了WTO,但签订协议只是一种形式,要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当务之急应是普及“规则意识”。入世后,国人们有的充满憧憬,以为机遇就在眼前;有的顾虑重重,担心国内产业从此一败涂地。乐观也好,忧愁也罢,都进一步说明了我们还很不熟悉、很不了解WTO的游戏规则,正如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所说,中国入世的最大风险是对游戏规则的无知。特别是普遍缺乏起码的“规则意识”,导致残留在国人脑子里的两种思维方式非常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正> “入世”对中国工资制度的冲击 劳动成本低是我们过去一直引以为荣的观点。但过去的劳动成本低是按“人头”来计算的劳动力便宜,这并不意味真正的优势,因为便宜的劳动力往往等同于低生产力,生产成本可能更高。只有生产力本身高工资又低的情况下,才可以说劳动力成本低。如果生产力不高,工资再低,那也不是优势。我国企业过去真正享有的优势是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的价格:即所谓“价廉物美”。中国加入WTO后,所谓“价廉物美”的人才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9.
陈东琪 《领导广角》2001,(11):17-19
在本刊本期出版的今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中国“入世”了!十五年的不懈“耕耘”,终于结出了丰收果实.迎接“入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胜利了!“入世”,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也迫使我们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入世”后怎么办?这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回答的重大课题.在此.特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东琪教授《“入世”后,我们怎办?》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 世贸组织已为中国打开了大门,即中国“入世”了。入世前,国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主要是千方百计从老外手中“拿来”,诸如资金、技术、设备、管理、观念等等。虽说拿来的东西,也包括了一些教训,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白拿。  相似文献   

11.
台词     
“不是狼来了,是狐狸来了!”——曾经参加过中国复关入世谈判、现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的刘光溪博士认为,中国入世,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研究的是怎样打开中国市场,怎样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管理与财富》2001,(8):8-12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办奥运成功──北京赢了!2001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成功──我们出线了!决战与转折,血与火的洗礼。多少年风雨阴霾终于迎来晴朗天空、灿烂阳光:多少年伤痛悲歌、期盼等待终于有了今天平静的慰藉与幸福的欢乐颂……2001年,我们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收获了一把,而指日可待的中国“入世”又让我们欣喜与振奋。金秋时节,就“入世”话题我刊专访了WTO谈判代表刘光溪博士,回首昨日,展望明天,“入世”将带给我们什么,且听刘博士快人快语作解答。16年入世风雨,16世入世复杂,16年入世坎坷,16年入世辉煌……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6,(12):1-1
11月的北京增添了许多新的面孔。3日至5日,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齐聚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次峰会被誉为“第二个万隆会议”,意味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对非战略的重新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非经济极具互补性。虽然,援助非洲仍是负责任大国的应尽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非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已今非昔比。在这样的合作背景下,双赢成为一个突出的主题。在中非峰会前夕,就有非洲政要提出对话应“更加活跃和更具实质内容”。许多非洲政要希望改变非洲国家单方面接受中国援助的传统模式,而是真正…  相似文献   

14.
秋实 《经营管理者》2000,(12):18-21
<正> “入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中国的很多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外资抢滩中国,必然引起行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引起人才结构的调整。作为服务行业的人才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人才市场如何才能面对新的形势,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入世”对我国人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入世”的有关条例分析了对中国网络媒体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对入世挑战应从加强法律保障、完善技术支持、统一编码标准、跨媒体强强联合、留住人才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入世”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据分析,中国“入世”之后,重庆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而支持价格优势的基础又是成本优势。重庆农业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7.
入世十年,保险业显然是“得大于失”的一个行业。面对下一个十年,面对国外的成熟市场,保险业还没到真正走出去的时刻,小打小闹还可以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1,(40):11-11
今年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10年了。“入世”十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10月10日的《中国产经新闻》出版特刊用16个版面对10年情况进行了回顾。入世10年.正是中国形成世界经济巨人的10年。持续多年超乎世界预料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折服。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1984年4月,中国取得了总协定观察员地位。1986年7月,中国向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复关”和“入世”谈判15年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20.
曾德高 《决策导刊》2001,(12):16-18
经过十五个年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走完了“入世”的曲折过程,实现了加入WTO的目标。全面评估入世后的新形势,客观分析入世给重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寻求趋利避害的对策,认真做好加入WTO的准备和过渡期的各项工作,已经不再是未雨绸缪,而是临阵磨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