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特别提倡忧患意识, 这是儒家人生哲学有别于他家的地方。儒家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性, 是一种道德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自觉。它所体现的民本情怀, 标识着士人渗透社会生活的程度, 也是士人对自我社会责任的一种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义务,为社会的安定和稳定作出贡献,社会以外的个人自由和幸福不值得追求也不应该追求。这种以个人服从社会、牺牲个人价值来追求社会价值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显著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立身处世的准则和检验理想人格的社会尺度,荀子的处世哲学就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仁智双彰"构成了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他们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儒学作为现代中国人价值之源的根本地位,另一方面又力图开显出知性主体以补以往儒学之不足,以为无根无向的现代人"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其人生哲学是对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弘扬,包含了对西方现代人生哲学以及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所面临的人生困境的儒家式的回应,体现了寻求"德性"与"理性"之统一的理论追求,对于为工具理性独大的"现代性"纠偏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因人生的理想性陈义更高而脱离实际、自身倡导儒家人生哲学却并未真正践行儒家的基本行为规范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儒学当代价值之可能就在于其中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学的核心在于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就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言,它把个体价值的实现寓于对社会群体的贡献之中,着眼于个体对社会的历史贡献;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而言,它强调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儒学价值的当代实践可以从见义勇为、遵循“忠恕之道”、要行进有耻、节制适度等方面做起,通过切身实践把传统的儒家学说及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经历史的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儒家道德文化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尤其是它所提供的传统美德,对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实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儒家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是当前思想道德和伦理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其价值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民族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价值思想是通过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认知价值和实践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论述 ,突出了道德价值的核心地位。这种价值观既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优点 ,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一、人生哲学的思想基础梁启超说:“我自己的人生观,可以说是从佛经及儒书中领略得来。”“孔佛的精神又有许多变为我的一部分”。①这说明他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释伽莲座和孔门阶石之上的。儒家立足人生,表现为“修己安人”、“内圣外王”,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和参政意识。而佛教却以人生为苦,主张断惑、绝欲和解脱,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判断与儒家是格格不入的。但二者重人事、轻天道的倾向却不谋而合,这便是它们共同构成梁启超人生哲学基石的重要前提。儒家的人生态度自不必说,而佛教的全部理论则是以人生的逼迫性,即人生皆若为基础的。它认为生是苦,老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更是苦。爱有别离苦,憎有相会苦,五蕴盛则执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视阈,将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与儒家伦理的相关理念通过异质、同源以及优化互补性的考察,可以认识到儒家伦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藏着不少真理性的颗粒。发掘儒家伦理的活性因素,可以为其现代转换的可能性寻找理论依据,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引导,为现代人提供精神的憩息地,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人们公共生活的拓展和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嬗变,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内驱动力,它不仅促成个体的精神成人,也助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为生成于历史个体与公 共场域的中国精神,其公共性生成也必然遵循其生成的内在机理,即基于“公共价值认同”“多元价值整合”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大要素的有机整合和生成逻辑。只有厘清中国精神公共性生成理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才 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共性转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认为,个体内在的天赋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人能够接受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正是由于人天生具有可塑性。人的可塑性是人类的特有心理现象,是儒家立教的基础。先秦儒家系统论述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认为教育具有实现个体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功能,从而明确表达了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与道家精神修养理论在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个体精神与群体精神的关系、精神活动的层面、精神活动与意义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别。先秦儒家认为,精与神相互影响,精神修养立足于个体精神,重视意识对潜意识的引导,强调精神活动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意义。而先秦道家也认为精神与身体相互影响,但先秦道家力图消解个体精神,重视潜意识对意识的消解,要求泯灭精神活动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意蕴包括生命可贵与坚韧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顿寻求的生命情感教育,彰显生命价值所在的生命责任教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本身如需得到关照和滋养,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映照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中传承和延续着对生命关注的精神传统,其过程在于以“文”的感化为本,塑造教育主体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重塑生命教育价值的时代导向;以“仁德”的教化为基,丰盈生命内涵,渗透贯彻“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保障;以“行事”的实践为要,扩展“社会生命”宽度,共筑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以此为基础,就传统儒家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进,可以生命的协作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内化,润泽生命底色;以生命的价值释放实现生命教育的深化,丰盈生命层次;以生命的诗意情结实现生命教育的升华,绽放生命雅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5.
儒家哲学是由以和合为追求的人道文化、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内圣外王为标准的君子文化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到处充满着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仁民爱物,身任天下、忧患以生,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修已安人、义以为上等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儒家哲学围绕人来立论,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智 ,是中国古代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它要求人们明辨是非 ,不受迷惑、蒙蔽 ,能见于未萌 ,正确决断 ,趋利避害 ,能知人知己。而这些要求都离不开一个“明”字 ,中国古代哲人用“明”来解释“智” ,意谓明理睿智 ,称之为“明智” ,是十分精当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弘扬明智品质 ,对于稳定社会秩序 ,协调人际关系 ,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的生活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思想,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与生存方式。儒家以人的实际生活为起点,以人的本性和精神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以注重现实生活和精神享受为特色的人生哲学,整个思想体系充满了具有中国气息的浓郁的生活趣味,在人类哲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研究儒家学说的生活趣味,对于认识和分析当下面临的经济与文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追溯中国儒道墨文化源流,梳理中国文化史,可以大致见出中国文化是从人性、人心出发,讲求自性修养的"将心比心"的道德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在于仁道。仁道由儒家哲学中仁的内涵,如克己、利他、取义诸精神,道家哲学"人之道"中仁的内涵,如谦退、无私、公平诸精神,墨子思想中仁的内涵,如"兼相爱,交相利"精神共同建构而成。中国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中合理的因素,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对于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为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观探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生命提升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无论从中国传统生命理论还是西方生命哲学,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学说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价值与道德的密切关系。道德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中国人先进精神构建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道家人生哲学的合理成分,有助于解决国人信仰上的危机,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并以此培养国民求真、行善、崇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