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的发展目标,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两个同步”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当前我国提出“两个同步”的原因,并从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居民收入4个方面具体阐述“十二五”期间实现“两个同步”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症结不是在于基尼系数所表达的分配结果不均,而是在于机会不平等的过程中产生的分配不公。能否处理好不同范畴的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因滥用公共权力引起的社会分配不公,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社会需要通过改革有效调整已经形成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使之能够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演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配制度变迁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 ,中国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 ,试图为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提出一条思路。在中国实施这条思路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为了消除收入差距对发展的制约 ,我们仍然要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原则 ,但不能忽视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存在许多非规范现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仍然需要政府插手进行管理 ,尤其是在转变发展战略 ,实现城乡共融和工农并重的发展上 ,必须依靠政府才能较好地解决“二元化”的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变政府职能与缓解收入分配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制度性缺陷两个方面的因素。无论从哪方面看。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缺位和错位,是导致现阶段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加快税制改革和财政支出改革等多种渠道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不同层面的调解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严重倾斜的现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种分配结构根源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不合理的所有制形式。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进所有制改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为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增加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提出的"一个大政策",是一个要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进行调整或转换的大政策,1988年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是在"一个大政策"的思想和基础上,在十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是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对收入分配有一些宝贵的论述,包括必须同时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避免过大的收入差距。这些论述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一是合理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提高"两个比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实现"两个同步";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9.
“两个飞跃”是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和采取的两个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历史经验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国际对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研究探讨了调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分配模式的潜在空间,提出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总体方向,即宏观分配格局应向居民倾斜,微观分配模式应缩小贫富差距。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问题在于改革推进的速度较慢。应该看到,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相当复杂,解决的难度较大。"制度内"收入分配差距较小,而"制度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特点。就国家制定的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等级表而言,差距并不显著。问题是,从地区来看,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严重依赖各级各地财政状况,财政"分灶吃饭"导致补贴水平差距很大;从行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思想,后来,他们通过"两个绝不会"的论述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问题,通过社会形态理论解决了"两个必然"实现的历史进程问题,通过"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相统一"的思想进一步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主体问题。通过革命导师毕生的理论研究,"两个必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数据 ,文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 ,实证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发现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先递增的增加后递减的增加过程 ,而 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恶化 ,主要在于我国工业化走上了资本密集型道路。认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应通过完善要素市场 ,重点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两个民族"理论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巴基斯坦的立国之基和印巴分治的推动力量。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是"与"应该"是先秦儒家论人性的两个维度,前者即人的实然之性,而后者即人的应然之性。为了消解两种人性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最终实现人的应然之性,他们都提出了相应的修为方法,最终使两种人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秩序是指收入分配主体进行社会成果分配所表现出的行为和结果。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应该具备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收入形成合理、收入结构合理、收入增长机制合理和收支透明等特点。目前我国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与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必须规范政府、企业、市场的分配行为,从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形成、收入结构、收入增长和收支透明化五个方面入手,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收入分配错综复杂,各种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与表现形态,既是制度政策与措施的产物,也是理论的产物。但在讨论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时,存在三个方面的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在理论与政策的关系上,理论相对不足;在改革进程中,对现有的分配体制机制的积极作用理解不全面和承认不充分;在收入的形态上,不重视各种形态的收入差距的关系。因此,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要对现在分配体制进行科学总结和分析,要注重理论创新的支撑,注重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的问题,根本原因是自由市场秩序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出现了失灵状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缩小贫富差距,必须涉及到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问题.西方学者关于分配正义原则的争论焦点在于要不要采取再分配政策,笔者认为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正义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合适的再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周期性波动的来源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算了1978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以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其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受改革进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波动;体制变革促使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比重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差距长期上升,为缓解改革中的偏差采取的调整性政策使各分项收入在城乡间分布发生变化的分配性效应曾两次促使城乡差距短期缩小;综合两种效应分析,二元体制下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差距贡献最大,对此做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取决于其功能定位,目前对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为发挥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然而,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条件应该是个人所得税收入筹集功能的充分实现;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税制要素的调整和对应的配套改革。依此来看,我国1994年以来对个人所得税三次大的调整,特别是2011年对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结构的调整在累进程度、收入实现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而且也对长期个人所得税改革造成一定损害。长期个人所得税改革必须在整个税制结构整体调整的基础上,在综合计征模式下对税制要素进行整体考量,若要更好地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还需要配之以财政转移支出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