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长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海子《五月的麦地》  相似文献   

2.
正讲述人:张妹芳,女,60岁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工作,二儿子在农村老家做生意。5年前,我随大儿子来到城里带孙女,当时老伴还没有退休,由于两地相隔六七百公里,一年只回老家一两次。老伴不在身边,经常感到孤独。虽然有时很希望和老伴过夫妻生活,但由于停经多年,加上老伴是个思想很传统的人,我不敢和老伴说,怕他笑话我。我很想回老家,又怕儿子儿媳忙不过来。前年老伴退休了,可家里也有  相似文献   

3.
(一)魔女嚣张 "朱哥,你可要为兄弟做主啊!"刚进教室,阿三就抱着我的大腿,痛哭流涕地诉苦,旁边众兄弟也纷纷围上来.我还没明白昨回事,却惊讶地看到阿三屁股上的一块水痕,"三儿,你昨天晚上又尿床了吧?!"  相似文献   

4.
如果孩子表现为不与人交往,孤独,没有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没有目光交流,语言发展缓慢,智力水平下降,有刻板的言语、动作,比如喜欢固定的玩具、喜欢看广告片,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等,这说明孩子患上了自闭症。  相似文献   

5.
我有下班关手机的习惯。有时狐朋狗友吆喝着打牌,有时领导半夜三更交代任务……这样,时间就归属他人了。我是一个睡意很重的人,若不睡够8小时,浑身都会不舒服,整个人软趴趴的。  相似文献   

6.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那天晚上我坐在一家网吧里,很沉重地敲下一段文字:我的兄弟姐妹,小年这天,你们过得好吗?你一共接到几个电话?几声问候?这一天,你统计过有多少人想起过你?你究竟能够被几个人想起?你们也许马上就猜到了我的孤独。是的,作为一个打工仔,我是孤独的。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却像一只小兔子躲到网吧里,期待着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多想听到挂念我的人给我说一句话啊!  相似文献   

7.
臭美追星族     
《快乐青春》2005,(4):5
高一时,<流星花园>风靡一时,老四因此留起了长发.一天,他跑到本市一家很有名的发廊,花了三十大洋剪了个言承旭的发型.回来后,他自我感觉良好地问众兄弟:"兄弟们看我像言承旭不?"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老友许寿棠说:“我觉得他感到孤寂”。不错,鲁迅是孤独的。波特莱尔也是孤独的。他6岁时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波特莱尔觉得父亲被出卖了,母亲对他的爱校出卖了,他对母亲的眷恋被出卖了。他这样写道:“尽管有家,我还是自幼就感到孤独——感到命中注定永远孤独。”①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还写着:“如果有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议得忧郁和消极的滋味,那肯定就是我。”②然而孤独却远远包容不下这两颗敏感、深途的灵魂——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鲁迅“冷藏”着他的“清热”。他在《热风·题记》中这样写着:“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的确…  相似文献   

9.
孤独意识产生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而日本哲人三木清则更直截了当地宣称“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于不能忍受孤独”,并且进一步认为,“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①毫无疑问,人类孤独意识的产生根源是极其复杂的,本文试图对以下三个具有…  相似文献   

10.
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人都要自由,然而现代人却没有享受到真正的自由,而是逃避自由。这个结果主要由社会和人心理双重压力所致。一方面,现代社会打破了原来的束缚,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使得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感到孤独和焦虑;另一方面,逃避孤独、渴望联系是人性中固有的因素,精神孤独和物质缺乏同样令人无法生存。为了克服孤独,人不得不逃避自由。逃避自由的主要机制就是权威主义、破坏欲和机械趋同。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孤独意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这种感受深化了人类对痛苦的理解。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而日本哲人三木清则更直接了当地宣称:“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于不能忍受孤独”,并且他进一步认为。“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①那么,产生孤独的条件是什么呢?其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陪读部落"故事多 这天我接待了一对母女的来访。母亲虽然来访需求很强烈,却怎么也说不清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反复说:为了孩子在这里上学,我放弃了工作来陪读。每天孩子上学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只能孤独地看日出日落,太寂寞了。  相似文献   

13.
孤独的哲学     
孤独是指人的无所依傍性、独立性和不可雷同性。孤独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人是“非理性”的孤独的存在。哲学的孤独指人的本真自我,孤独就是个性,就是主观性,是创造的原动力。但人类追求“合群的自大”。这是试图逃避孤独与责任。人的创造力乃是孤独的升华。情感上的孤独是有待克服的消极情绪。孤独使人异于他人,这使他从根本上“做人”。本文浅论了孤独的定义、孤独的原因、孤独的分类以及孤独的意义、缺乏孤独的危害和如何达到孤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兄弟三人.我不才,念完初中就回了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地球修理工;大弟争气,是大学生,现在建行工作;小弟是我的翻版,没念完初中就永别了校门.但值得欣慰的是,没过几年,小弟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集钢材、水泥、五金交电于一体的店铺.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活版》有“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句,注云:“[予群从(zong)]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这是欠妥的。《辞源》释“群从”为“诸子侄辈”,《辞海》释“群从”为“族中兄弟子使辈”。本注取其中,似无不可。但未句补充限制,就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的。须知叔父中也有比自己小的,俗话说的“摇窝里的叔父”即是。依此注,那不可译为“我的弟任辈和小叙”么?换个角度,侄儿也有比自己大的。何必这样作排他性的解释呢?这不叫人越看…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交往     
人若感受过孤独的安宁,则必感受过孤独的烦恼。长久的孤独,不过是一种狭隘而拘束的生活。尼采说过:“万物都永恒地再现自身,人亦如此;与其他事物一起,我们已经存在过无数次。”我们存在过无数次,那仅仅是因为,不仅肉体,而且精神都处于和世界的联系之中。生存,就具本源的意义来讲,既是一个生命过程,也是一个人存在的心理环境的空间与时间显现;换言之,生存就是一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费尔巴哈曾大声疾呼:“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是的,哲学的秘密不仅可以通过“我是谁”求解,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联系求解。  相似文献   

17.
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与关系相对存在的个体内在体验,并不能简单由外在环境所致,它总是产生于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中的某些缺陷。孤独有性格孤独与状态孤独的差别。对孤独特性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从承受孤独到享受孤独、追求孤独,进而认识到孤独与交往是人性的两种不同需求的反映,孤独是对交往需求的反映,是对交往过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伍晓明 《文史哲》2022,(1):27-34+165
源于《论语》的格言"四海之内皆兄弟"蕴含着这样一个意思,即是兄弟就必然相亲相爱相助,因此如果人类有兄弟一般的关系,和平就有保证。然而,人类历史却见证了诸多兄弟相争相斗相残之事,所以本来意义上的兄弟关系并不能成为"我"与他人之关系的典范。因为,"我"作为"我"就意味着占有和权力,并因此而是他人——首先可能就是直接妨碍我之占有和权力的兄弟——的潜在的谋杀者,直到兄弟作为与"我"最近的他人成为对于我追求占有和权力的自发性的质疑,从而唤起"我"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并逼使"我"反问自己是否自然地拥有优于他人的权利,一种不以血缘为基础的普遍的人类兄弟关系才有可能。在此关系之中,"我"为所有他人负起无限责任,如此人类和平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2009年东京都三鹰市井头社区的定性调查资料的研究,对城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与社会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老年人的“亲密范围”变得越来越狭小了.他们经常感到孤独的最根本原因是失去老伴后日常生活中没有亲密关系人.  相似文献   

20.
建安诸子后期的许多作品充满了孤独苦闷的情调 ,表现了作家心态的另一面。这种心态的形成与前期动荡生活留下的阴影、个人理想无法全部实现、曹氏兄弟之争及诸子个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