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显示出大量的怀旧成分,使人在回忆与憧憬中重构生活的诗意。哈代的长篇小说《苔丝》意味隽永,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感动着无数的读者。在哈代所处的年代里,他的家乡正经历着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乡土文化遭遇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袭,这使作家产生出深深的文化焦虑,并祈盼着和谐的乡土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作家托马斯.哈代笔下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悲剧作品。女主人公苔丝本是一位美丽、纯洁的乡村少女,她热心、隐忍,懂得自我牺牲,但多舛的命运却让其遭受了诸多不幸,从最初的天真、善良到最终因为谋杀罪而被处以极刑,其短暂的一生始终经受着个人情感与社会伦理的激烈对抗。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哈代将其与其他几部作品一并归类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以前对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的文学批评,多以人物本身以及当时社会的构建为中心,采用马克思主义(Marxist)、消费主义(Consumerist)和女性主义(Feminist)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本文以近年来刚刚崛起的生态批评理论(Ecocriticism)为理论基础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分析,旨在激发人们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20世纪下半叶极具影响力的一支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对欧洲各国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正是自然主义文学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书中,哈代强调了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对人类命运其决定性.的作用,而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正是自然主义文学宗旨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5.
吉卜林的中篇小说《国王迷》从各方面反映出作者的早期思想,为其后来的创作方向埋下伏笔,对读者理解彼时的意识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G·斯皮瓦克及霍米·巴巴等后殖民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所构筑的东西方形象,指出《国王迷》中两个流浪汉殖民扩张行为从正面宣扬了白人征服新世界的精神,与此同时对被殖民者卡菲利斯坦人的忽视和异化又将殖民行动合理化,从反面进一步巩固了殖民者的霸权话语权。通过西方的"优越文化"与东方"低等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打破了东方的隔绝,形成一种文化混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个被人诱奸而后又犯下杀人罪过的女人的故事。文章试图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视角来剖析这部作品及它的作者:苔丝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被理想化的缺乏自我意识的女性牺牲品;而哈代在对苔丝同情的背后,在把苔丝纯洁化的同时,也把他作为男性喜好的烙印打在了苔丝的身上。  相似文献   

7.
挑战道德的纯洁--评哈代笔下的苔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短暂的一生始终与道德相抗争,面对贫穷与贞操观念的压迫,追求理想的爱情成为泡影,她是真、善、美的化身。这样的女人本应该是男人的梦想,本应得到男人的看重、珍惜,却被男人蹂躏,被无情的抛弃。她的毁灭既是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亦是男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追求妇女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苔丝.作品通过她与亚雷和克莱的感情纠葛,表现了男权传统势力对女主人公的压抑、摧残,以及她的抵制、抗争.妇女地位包含社会及家庭两个层面,社会地位(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等等)向来为论者所关注,而对于家庭地位(执家权利、家务分工、感情状态,特别是性角色)则有所忽视.对作品中两性活动的表现,传统上多为误解、排斥、禁绝.本文认为,这些内容恰恰从较深层次细微、准确地表现了妇女追求以心灵解放为核心的自身的平等、自由,是解读哈代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在后殖民批评中被看作是殖民主义寓言,其中普洛士帕罗和卡力班分别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象征.这个批评视角的形成与加勒比海地区原殖民地作家对<暴风雨>所进行的解读和挪用具有前因后果的关系.文章一方面从加勒比海地区作家莱明、雷塔马、塞萨尔等人的作品中,看殖民地作家在反抗殖民主义、寻找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如何对<暴风雨>和西方学者的研究加以挪用,另一方面回到莎士比亚原著,寻找使挪用成为可能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研究,空间的重要性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空间理论视域下将空间转换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意义研究,来审视空间转换中的悲剧如何发生、具有何种隐喻性质,城乡转型期中不同阶层、不同空间人物关系所面临的精神矛盾如何在文化地理上互为表达、彼此关联问题,可以说:悲剧的产生并不是人物个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悬念是小说家构建作品的主要手段。悬念(Suspense),是哈代主要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悬念是小说叙事中情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联系偶然和必然,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哈代的悬念是建立在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和具体事件发展趋向不可预测之间有机的统一的基础上。与哈代所设计的巧合(Coincidence)一样,悬念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读者回顾小说时,冥冥中的天意早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表明,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人物语言风格体现出方言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多元性。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著名作家哈代笔下的苔丝短暂一生的悲惨遭遇为线索,颂扬了苔丝非同寻常的性格魅力,展现了苔丝纯洁、善良的美德和坚韧不拔、受苦受难的毅力。同时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语境下,译者应注重文化语境的作用,既要准确传递原语的文化语境,又要充分照顾译文的文化语境。从跨文化翻译视角,以张谷若的译作《苔丝》为例,探讨其译作特点和文化传递理论在其译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人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传统观念她们又作出了不同的反映——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强加于女人的束缚表现出的是驯服和屈从,而苔丝对于男权传统、对于基督教观念却提出了质疑和反叛,这种不同的反映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16.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据称《苔丝》的中译本就达7种之多。现从CA的角度,在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试对其中两部中译本进行浅略评析。  相似文献   

17.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苔丝的悲剧命运,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神秘主义的命运无常,一是理性主义的、对历史逻辑矛盾的现实描写。正是两方面因素的交织,使小说杰出地完成了主人公悲剧人生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