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范玲 《职业时空》2008,4(6):31-32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既包括学校职业指导,也包括家庭职业指导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职业指导,其中最基本、实施最广泛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学校职业指导。学校职业指导是指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等品质因素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体验职业和选择职业,为形成良好的从业能力奠定基础的教育过程,对于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主要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克服学习障碍,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在发  相似文献   

3.
关文玉  徐达才 《职业》2023,(18):85-88
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友谊、情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被尊重。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缺乏自信和学习内在驱动力;二是受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的影响,社会整体对职业学校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低,职业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甚少得到肯定,自我能力难以被发现并得以施展。本文分析指出,应从营造环境出发,让职业学校学生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重视对职业学校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和合理需求的满足,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并利用榜样作用或者采用改进教学评价方式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要职能。优良的高校学风能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学生进入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从学生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为培育优良的高校学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学芸 《现代妇女》2014,(8):205-206
学习是学生人生一大事,可近年来,厌恶学习的学生数量正在增加。厌学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为研究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进行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自身因素、学校等几个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社会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受到影响,对校园中的学生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实用化、功利化.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一般都是从家长的行为、家庭环境开始的.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各方面都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孩子管教特别严格,对孩子的学习督促得很紧,经常用命令、指责的方式强迫孩子做事,导致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不自立、不自信的状况.有些学生则是因为自身因素,存在追求享乐、报复心重等不健康的心理.学校方面也有一些原因,有的学校存在区别对待学生的情况,对于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有的班主任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7.
王红时  杨玉华 《职业时空》2008,4(6):148-149
一、生态系统发展观生态系统发展观是系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融合。生态发展观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既受其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个体主动塑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个体,个体力求达到并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积极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提出这些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外在影响对于高职学生人格修的影响。提出通过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学校氛围及和睦的家庭实现学生积极的自我成长,并进而达到人格修复,人格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条件、设施都日趋完备的现代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厌倦学习.这种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既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也受着家庭小环境的影响.要解决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先进、完善的教育体制,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适合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0.
“问题学生”,是指长期以来在行为习惯上形成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现,从而引起学习上的严重困难,原学校和家庭对其教育无效,完不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宜在普通中学继续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但其不良行为在同龄人中影响却很大,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措施,将对本人、家庭、社会都会带来危害。一、调查目的:查贡中学是一所招收“问题学生”的寄宿制学校,目标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矫治“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入犯罪法”第一章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备受重视。但是近年来,学生管理除了现行教育体制外,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来自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无法遵循学校纪律,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无疑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基于新形势新背景,本文简单主要从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自身三个方面介绍现行高校教育制度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理念、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焦虑是指个体面对考试情境产生的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的情绪反应状态.它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焦虑水平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家庭和学校等方面.本文旨在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为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品德、学习或纪律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其形成的根源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同时对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措施积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保障事业,迎接“银发浪潮”的冲击。目前,我国老年保障方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供养,包括实行离、退休制度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职工,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和企业统筹;二是家庭赡养,指社会各方面的老人通过家庭得到老年保障;三是综合性养老方式,即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积累为主,集体补助为辅,…  相似文献   

16.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社区一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则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的政策、实现家校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和普通中学生的对比,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失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学业失败的罪魁,教师的失误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离心力",管理缺陷使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控制减弱,家校沟通不当造成教育责任相互推诿.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努力为未成年人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善尽其责、发挥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帮教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多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稳定性差。因此,本文提出,班主任应积极寻求对策,加强学校、企业和家庭配合,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破坏课堂秩序,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为了确保有效的学习和教学,试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加以剖析,找出并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矫正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提出对策:学生的自我矫正或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祥志 《现代交际》2011,(11):157-157
本文论述了如何调整学困生的厌学心理,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心态,减少学习中产生的焦虑;创造乐学的自我心理环境;提供课堂参与机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