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9月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参会学者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其中关于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研究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扩大交流,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与会专家学者,就明清时期的水利和水运畅谈自己的观点,以期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出现了行人之官,他们起到了沟通上下、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的作用。进入春秋后,行人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他们奔走四方,在兼并战争中为各自的诸侯服务。随着社会剧烈的变化,战国时期,行人的外交活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职业外交家们,即纵横家。本文主要从行人产生、辉煌和衰落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以此窥探两周时期的社会变化。关键词:西周;春秋;战国;行人;纵横家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渔业出口、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远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渔民增收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体制,为金融支持海洋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出口;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着力优化海洋渔业结构,促进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努力增加渔民收入;完善渔业发展政策,保障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两周时期的女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提到的女织一词是"妇职"即"谓织、纴、紃、缝之事"和纺织女子劳动的概括。主要选取先秦典籍中与女织相关的一些记载,从两周社会形态入手,盘点周代贵族、百工、庶民等三个阶层的女织活动。通过对她们的生产概况、生存生活状态以及社会转型下的各自演变情况的论说,进而分析女子与纺织、女织与男耕等结合的一般表现形式,希望对周代女织有一个立体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矛盾律和排中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逻辑学家的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如亚里士多德把它们看成是世界的普遍规律,莱布尼兹把它们看成为思维的基本规律,而现代逻辑则认为它们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思维规律.并且,本文对目前所谓排中律和矛盾律在某些系统"失效"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开始对水予以关注。古代文献为我们保存了大量关于周代水资源状况的资料,使我们能够研究当时的水资源状况及变化等等。周代的川泽分布广泛,河流纵横交错,水质优良,水源充沛,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中国教育的三次黄金时期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教育黄金时期的特点,从而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应该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上应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红色区域所创造的革命业绩,有了一定的正确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并且为海外华侨华人及世界各国人民以后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处理,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的解决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中共七大时期毛泽东的报告和讲话为中心,谈谈毛泽东在这一段时间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思想发轫于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中国社会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随着这一认识的深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国际联盟的成立充满期待,并在行动上积极予以支持。然而,中国加入国联的历程几经波折,其最初期望于国联的公正也未能实现,但中国在国联成立初期的表现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实施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应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和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尧开始,中国古人开始将天作为自然来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典型性学说,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学说,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这三种学说都认为天是自然,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不同之处在于老子不提倡人为的相天之不足,而《易传》、荀子则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时期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近代中国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以农民问题为基础和中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张劲,李义凡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正确解决,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大革命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努力运用所掌握的马列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农民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性命题的认识,中国人是在经过反复比较和艰辛探索之后才获得的。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11年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建党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等四个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特点,逐渐形成了保护和发 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这一认识过程的曲折反复,也折射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辛。 这既是对戎党历史经验的凝重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有关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新问题,须从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认识、利用菌类的历史悠久。至隋唐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菌类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生长特点及毒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并摸索出了食用菌、药用菌的栽培技术。其中灵芝栽培技术最为成熟 ,已有专著出现 ,这一点是与道教的重视与推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