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洲复兴是孙中山主张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反帝反殖,争取独立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把中国革命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对亚洲各国的革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亚洲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开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这个胜利,使得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变化,为亚洲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开展,刳造了极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毫无疑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而不利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整个世界的面貌进一步改变了,亚洲的政治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亚洲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吕熙宽,李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空前的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浪潮.毛泽东不仅领寻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而且时刻关注和支持了亚洲各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运动。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的先行...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民族主义思想家。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理论发展到具有国际主义倾向。他的联合亚洲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帝的思想以及援助和支持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实践,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史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突出理论特征,在于他关于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反帝的思想。而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共同遭遇和共同的斗争目的,是他这一杰出思想形成的最基本条  相似文献   

5.
伟大导师毛主席提出的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开展团结反霸斗争,推动世界革命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大方向。在世界形势和各种阶级力量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刻,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分清敌、我、友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英明论  相似文献   

6.
靖国神社与日本政要参拜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民族是个崇尚神道的民族,神社问题由来已久。但靖国神社却与一般神社不同,它的0祭祀对象是战场上牺牲的军人,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000多名战犯也被合祭其中。自50年代起,由政府参与的各种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一直未断,鉴于里面供奉着二战中的各级战犯,参拜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屡屡发生的参拜事件绝不是偶然的,政要参拜的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日本的国民性格、国内政治基础、美国战后对日政策、日本经济发展、亚洲认同以及历史教育等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原因。靖国神社问题严重影响到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外交关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与亚洲各国增加信任,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7.
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提出的背景、它与日本“亚洲门罗主义”和汪精卫所解释的“大亚洲主义”的比较以及它是否具有狭隘的地域性这三个方面,剖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精神实质,即:反西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霸权主义、追求被压迫民族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8.
苏联东欧裂变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东欧裂变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问题吴楚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阶级的联合”,正像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团结了占各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人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当我们...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在近代中国和亚洲被压迫国家的启蒙运动中,文学与启蒙运动的共生关系及其原因,以及启蒙者对文学作用的重视和夸大,分析了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在启蒙运动中的重大作用,文学的功能和形式在启蒙运动中自身发生的蜕变和新生,指出整个亚洲被压迫国家的文学在完成启蒙使命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和转变,使之纳入和走进了世界文学的共同大潮中。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主张,如: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倡导睦邻友好,实现亚洲民族大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国际平等,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联合被压迫民族结成联合战线,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等等.反霸维和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不仅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而且影响和推动了毛泽东、邓小平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两大阵营"、"三个世界"、"东西南北"的外交战略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也存在对于帝国主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包含着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争取中国独立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是在日本“大亚洲主义”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日本“大亚洲主义”的主要目的是要主宰亚洲;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主张亚洲各民族平等、友好,并呼吁亚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侵略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亚洲各国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12.
田丰 《东方论坛》2021,(2):150-157
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小说文本中,对中国农村女性的苦难命运和血泪痛史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揭露,试图以此唤起人们对于中国乡村女性的同情与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其中揭示了女性在时代革命语境下所发生的一些新变,昭示出女性的解放之路,表现了她们在革命潮流推动下,自身身体意识的觉醒和为了求得自身解放所作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抗争。然而,女性的解放之路是坎坷曲折的,对于那些积极投身于革命阵营的女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丁玲的创作生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缩影交织着。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女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女性经验付诸文字与思想,塑造了一大批女性人物形象:觉醒的五四女儿梦珂、莎菲,在革命边缘生存的美琳、玛丽,从事革命工作的三小姐,处于革命体制中的贞贞,陷于阶级斗争中的黑妮等。表面上看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革命体制的规约、阶级斗争等对女性造成压迫,给女性解放带来阻力,但丁玲自始至终为读者展现了一条男权中心主义的线索,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男性主体的男权意识始终是压迫女性的最直接的武器。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建构之外,丁玲对男权的解构、揭露与批判构成了丁玲思考妇女解放问题的另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6.
论革命英雄传奇对神话原型的现代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神话原型角度考察解放区文学中的一类重要文学现象——革命英雄传奇。论文从英雄原型、复仇原型和彼岸原型三个方面梳理了革命英雄传奇对左翼文学理论的接受与深化,并进一步阐释了革命英雄传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对神话原型思维方式的继承和置换。  相似文献   

17.
创建党的报刊是建党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对于党领导下的报刊,列宁非常重视发挥其宣传与批判功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通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以凝聚革命力量,强力推动革命运动;在建设时期,通过宣传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教育人民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通过宣扬科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揭露宗教的唯心主义实质,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列宁认为,党领导下的报刊要敢于批判“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揭露西方“出版自由”的伪善行为以及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列宁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报刊应遵循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导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正面宣传革命和建设中的正确主张、成功经验和英雄事迹等,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推动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塑造主流价值观,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报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卅运动期间,瞿秋白不仅直接领导了反帝爱国运动,而且写了大量文章,为五卅运动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斗争的策略和方针,并在五卅运动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高度评价和肯定了五卅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影响和意义,对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救亡图存,中日甲午战后中国人赴日留学渐成风气。吴玉章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毅然负笈东渡,留学日本。吴玉章留学日本期间不但亲身参加了1903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和1905年的反取缔斗争,而且还加入了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组织政治暗杀、创办革命报刊、联络会党势力等反清活动。留学日本期间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是吴玉章早期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客观反映了清末革命党人筹备辛亥革命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经历了从重视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密切关联的“有机论”向强调妇女在整个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的“功能论”的转化,使妇女解放运动在给中国妇女带来空前解放的同时,又忽略了女性自身的权益与民族解放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视域中,应当将其中蕴含的历史资源转化为“一体多元”的新型妇女运动价值观,激活我国当代多元女性主体群自身的权利意识,方能继续完成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未竞事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