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大可在《文化复兴当从汉字起步》一文中对简化字提出了许多批评,认为简化字妨碍了中国文化复兴。本文从学术上回答了朱文的批评,指出简化字不仅不妨碍文化复兴,而是有利于文化复兴。近年来有些人常以“亲不见,爱无心”为例批评简化字丧失了汉字的表意性,本文指出简化使汉字变得易学便用,在简化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牺牲一些表意性,这样做也是值得的。汉字简化利大于弊,汉字简化的方向应该坚持。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简化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的语文政策做了调整,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简化字,汉字有繁体和简体两种体式,简繁转换和繁简转换要经常进行,可是转换常常遇到困难。困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简化字与繁体字并不都是一个与一个的整齐对应。这就逼迫我们换一条思路,在改进简繁对应关系上想办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了个体简化和类推简化两种经方法。类推简化字遇到了两个矛盾:一个是个体简化与类推简化的矛盾;另一个是有限制的类推和无限制的类推的矛盾。取消类推简化字,只保留个体简化字,使简化字的字数控制在五百多个左右。从学术上说,这不失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汉字简化是为了汉字的易学易用和易于规范,使汉字在“以利目前的应用”的阶段中能够高度发挥其效能。首先蒙受简化的福利的是汉字的教学。一位同志说到简化字易学易用时认为“对小学生和大人来说也是一样”,认为“简化字功德无量,作用很大”。汉字简化是很注意跟汉字教学取得密切联系的。这两者之间也实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简化所以便利教学,而教学亦可以推进简化。  相似文献   

4.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这里说的简化汉字是指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及1986年《简化字总表》所涉及的汉字。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简化汉字的主要功劳是:减损笔画,于普及教育功不可没;不乏传神之作,于理解大有好处。同时,新的简化字也仍然有一些不足,表现为:识别上,可能造成新的混淆;数量上,没有减轻识字负担;字形结构上,进一步破坏了表意性;传承上,带来了古籍阅读的困难。汉字规范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简化汉字出现于东晋、唐代或宋代的一些流行说法,值得商榷。考古成果说明,简化汉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产生,现代形体的简化汉字在西汉时期则已大量使用。简化是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之一。简化字是汉字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字简化问题一直都是文字学界关心的问题.从表达的角度看汉字简化,就可以看出汉字简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世致用的修辞思想.因为汉字因表达需要而产生,又因表达需要而简化,而表达是修辞的母体,因此,简化字就是修辞学中适度原则在汉字简化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信息处理用海峡两岸简繁体汉字自动转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盛玉麒一、概论海峡西岸同源同流的汉字累积字数将近6万,由于1956年大陆推行简化汉字政策,将历史上民间沿用以及社会上流行的汉字简化方法和简化字加以总结归纳,先后公布3个简化字表,即《不作简化偏旁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汉字的发展历史来看汉字中繁简字的运用情况,认为汉字的简化和繁化是同时存在的。汉字既然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即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汉字又是汉语的辅助工具,这又决定了它必然朝着适应汉语发展的方向发展,即朝着繁化的方向发展。从表面上看,简化和繁化似乎是一种相反的、相互排斥的矛盾,其实不然,没有繁化就没有简化;没有简化,繁化也不可能单独存在,繁化与简化是相对而言、相辅相承的,这就是汉字繁简的同一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汉字简化是在现行汉字系统內进行簡化。现行汉字是楷体字,楷体字的组形通则,虽然在好多方面可供简化工作利用,但也从好多方面给简化工作以制约。党和毛主席一直是重视文字改革的。关于汉字简化,毛主席曾给我们許多极其宝貴的教导,中共中央1960年4月《关于推行注音識字的指示》与教育部·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同年6月《关于征集简化字的通知》也给我们以好多明确具体的指示,这都使汉字简  相似文献   

11.
研制《规范汉字表》不可避免地面临对《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的继承问题,焦点问题是要不要废弃"一对多"简化字和类推简化字。从文言与白话、语素和词、句法组合的"互补分布"看问题,"一对多"繁简字大多数没有必要回复原状;从识字教学看问题,类推不合规律简化字和符号代替简化字也没有必要回复原状;改进汉字库以解决繁简正确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宣传工作中违背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精神的错误做法,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的历程,指出限制"类推简化"将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简化字政策。文章同时揭露了"表外字不再类推简化"在逻辑上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宣传工作中违背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精神的错误做法,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简化工作的历程,指出限制“类推简化”将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简化字政策。文章同时揭露了“表外字不再类推简化”在逻辑上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5.
现行汉字是指目前通用的楷体汉字。它是记录现代汉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现行汉字依然存在着难认、难读、难写、难记等缺点,但是它的完美形式和强烈直观性,也是目前公认的突出优点。充分利用现行汉字自身的优点,提高现行汉字教学的速度和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字简化的回顾与思考张其昀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性质相反的两种运动:形体的简化和繁化。汉字是书写符符号系统,由于人们追求书写便捷的原因,它就朝着简化形体的简化方向发展。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由于它要适应汉语日益精密化的演进,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邓雪琴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既有繁化、分化现象,也有简化、规范化现象,但总的趋势是简化、规范化。数千年不断地简化、规范化,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楷书不同于甲骨文,...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公布以后,简化汉字成为我国现行法定的规范正字,并且也是为联合国所接受的国际上所承认的文字.但由于书法艺术“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仍可保留繁体字,因此繁体字在少数场合还有使用的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书法艺术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由于陈云同志的提倡古籍整理,古籍出版工作也有了新的转机,繁体字使用的场合大大增加了.从而  相似文献   

20.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